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907bec960590c69fc3760a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李春立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作探讨。在情趣中萌生意识,在质疑中激起涟漪,在比较中产生火花, 在假设中扩展认识, 在想象中开达心思,在品味中悟出新意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富有创新思维的情景与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潜力。

关键词:萌生意识;激起涟漪;产生火花;扩展认识;开达心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84-01

小学语文教学的凭借是图文式教材,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另外,教学对象是思想灵动、活泼可爱的孩子,“童言无忌”赋予他们独特的表现力。正是这两种独特性,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可行性。创新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对象都有不同的教学和培养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作探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才能有所思、有所学。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是让学生主动求学,而不是被动接受。否则,学生只是容器,大脑中思潮风平浪静,毫无跌宕起伏之势,思维不灵动,能力何来长进?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从批判的角度质疑,激起他们心海片片涟漪。如教《大森林的主人》一课,有的学生提出:猎人虽然能在困境中想出办法,克服困难,但他任意捕杀野生动物,又在森林中生火,对生态环境极为有害。因此。他不能被誉为大森林中的主人。这种不信书,不信师的敢想敢说的批判精神,正是创造精神的一大体现,教师要给予呵护和疏导。

应该看到,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在质疑中激起涟漪,质疑作为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的刺激物,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扣准时机,合理使用。

其次,在情趣中萌生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有力因素,是哺育创新意识的源头。

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切有效的手段,创设情调和趣味,从外部刺激和内部感化两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让学生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描写月儿还是小船。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