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期末试题B卷(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期末试题B卷(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78d617cc1755270722089c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0819班 电气控制与PLC考试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总分30分) 1、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于 1969 年率先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在 通用 汽车公司的自动装配线上使用获得成功。 2、工作在交流电压 1200 V、或直流电压1500V及以下的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用的电器产品叫低压电器。 3、热继电器是利用__电流的热效应 原理来工作的保护电器,它在电路中主要用作三相异步电动机的__过载保护 _。

4、机床上常用的电气制动控制线路有两种即__反接制动_ __和__ 能耗制动 。

5、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方式有_反接制动_ , 能耗制动 和 Y- 联结减压 起动。 6、PLC采用 循环扫描 的工作方式,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输入采样 、程序执行、输出刷新。

7、PLC的基本结构由 微处理器 、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扩展接口、通信接口、编程工具、智能I/O接口、智能单元等组成。 8、PLC常用的编程语言有:梯形图 、指令表、高级语言。 9、F1-40E是F1系列PLC的 扩展单元 。(基本单元,扩展单元)。 10、说明下列指令意义。

RST 复位 指令,CT是 计数 指令,SR是左移寄存器 指令。

11、S7-200PLC的程序有 主程序 、子程序和 中断程序 三种。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20分) 1、判断交流或直流接触器的依据是:( )

A、线圈电流的性质 B、主触点电流的性质 C、主触点的额定电流 D、辅助触点的额定电流

2、现有两个交流接触器,它们的型号相同,额定电压相同,则在电气控制线路中其线圈应该( ) A、串联连接 B、并联连接 C、既可串联又可并联 D、混连 3、下列电器中不能实现短路保护的是( ) A、熔断器 B、热继电器 C、过电流继电器 D、空气开关 4、甲乙两个接触器,欲使现互锁控制,则应( ) A、在甲接触器的线圈电路中串入乙接触器的常闭触点 B、在乙接触器的线圈电路中串入甲接触器的常闭触点 C、在两个接触器的线圈电路中互串入对方的常闭触点 D、在两个接触器的线圈电路中互串入对方的常开触点 5、同一电器的各个部件在图中可以不画在一起的图是( )

A、电气原理图 B、电器布置图 C、电气安装接线图 D、电气系统图 6、分析电气原理图的基本原则是:( )

A、先分析交流通路 B、先分析直流通路

C、先分析主电路、后分析辅助电路 D、先分析辅助电路、后分析主电路

7、下列对PLC软继电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无数对常开和常闭触点供编程时使用 B、只有2对常开和常闭触点供编程时使用 C、不同型号的PLC的情况可能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下述对PLC存储器描述错误的是:( ) A、存放输入信号 B、存放用户程序 C、存放数据 D、存放系统程序 9、OR指令的作用是:( )

A、用于单个常开触点与前面的触点串联连接 B、用于单个常闭触点与上面的触点并联连接 C、用于单个常闭触点与前面的触点串联连接 D、用于单个常开触点与上面的触点并联连接 10、用于驱动线圈的指令是:( )

A、LD B、AND C、OR D、OUT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既然在电动机的主电路中装有熔断器,为什么还要装热继电器?装有热继电器是否就可以不装熔断器?为什么?

2电气原理图中,QS一般三级电源开关、FU熔断器、KM接触器、KT时间继电器、KA中间继电器、SB按钮、SQ行程开关、FR热继电器分别是什么电器元件的文字符号? 3、阅读下列梯形图的指令表,并解释图示程序中的Y0输出和Y1输出之间的关系。与X0并联的触点Y0实现什么功能?

4写出下面梯形图的指令表

5、 试述“锁(联锁)自锁”、“互”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各自的作用。 五、综合题(3*10)

1、分析下列控制线路,完成下列要求:(a)说明主电路中接触器的作用。(b)分析控制电路,写出控制过程。(c)写出电路中用到哪些保护 (1)下图是刀架自动往返的控制线路图,它是利用行程开关来实现的,其中SQ1安装在左端进行后退的位置A上,SQ2安装在右端需要进行前进的位置B上,工作示意图如下: 前进 SQ1 A B SQ2 后退 控制线路图如下: L1L2L3QFFRSB1EFUSB2EKM1KM2KM1SQ2SB3EKM2SQ1SQ1FRSQ2KM1KM23M 2.画出一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要求有必要的保护环节(包括主回路和控制回路)。

3、按照下列题目要求设计控制线路图

有一小车由笼型异步电动机拖动,其动作过程如下: (1)小车由原位开始前进,到终端后自动停止。 (2)在终端停留20s后自动返回原位停止。

(3)要求能在前进或后退途中任意位置都能停止或起动。

KM1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