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课标解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课标解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46e32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8

《溶解》单元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一)科学知识

1、知道溶解的特征。 2、认识某些材料是否溶解。

3、能将根据物质是否溶解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4、知道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何种因素有关。

(二)科学探究

1.能够描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变化过程。

2.根据研究问题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3.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4.能根据溶解的概念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和判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意识到只有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加准确。愿意将这种科学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去。 2.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3.能运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 4.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二、课标分析

小时候看妈妈冲奶粉,奶粉进入水里后就不见了;煲汤的时候下的一粒粒的盐也消失了,不过汤喝起来有咸味……奶粉和盐等去了哪里呢?大人会告诉小朋友,奶粉、盐等是溶解了。类似于这些经验,学生在生活中会碰到很多,但究竟什么是“溶解”呢?学生又说不出所以然,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有一定的难度。

“一粒粒的盐在水里化掉不见了的现象叫溶解”——这一大多数学生都已有的对溶解的认识作为本单元教学的起点,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

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他们可能会提到的,同时是他们能够进行研究的并且是有价值的问题按顺序编排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深入地展开观察研究活动。

同时,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把握两大目标: 第一,要达到前面所述的课标要求;

第二,让学生通过学习完后能学着这个单元的学习方法,围绕着有价值的主题,不断地提出一个个新的、值得研究的、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并通过自主研究活动,解决一个个的新问题。

本单元有以下几个活动:“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分离盐和水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意图是在通过观察比较的活动发现食盐、砂糖、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和“本质的不同”。抓住溶解和不溶解最主要的区别特征,能逐步加深学生对溶解的理解,并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的活动,和想像砂糖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过程,都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意图是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记录不同咀嚼方法下糖块溶解的时间)进一步证明影响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让学生进入一个知识的应用历程,即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食盐(或方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意图是指导学生在根据研究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完整、设计周全、具操作性的简单研究计划,并通过对“50毫升水能溶解几匙(克)盐”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科学知识,并初次接触饱和溶液概念。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一课,意图是引导学生针对如果增加和减少溶液中的水分,会有什么变化的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课堂上的观察探究活动和课外自主观察研究活动,亲身体验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感知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过程,并在活动过程中初次接触并初步掌握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一课,意图是进一步开展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观察探究活动,深化学生对溶解概念的认识。通过观察液体与液体、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与液体、气体与液体之间,甚至可以发生在固体和固体、气体和气体之间。

(本节编写:广州市海珠区东风小学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