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通信电子线路课堂教学第1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通信电子线路课堂教学第1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7ce7ec052d380eb63946d73

(二)隐喻手法的运用

“隐喻”即指比喻的一种,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李煜写了众多梦词,但是并非都在言梦。李煜的梦意象还隐藏了他的爱恨情愁。

2.1梦中之爱

李煜的爱至始至终都只给了大周后娥皇一人,比如“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喜迁莺》)。大婚之后,娥皇偶尔回娘家省亲,百无聊赖的李煜便写下了这首《喜迁莺》。夜还是那夜,月也还是那月,只是枕边人不在了,所以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芳草”即指美人,在梦里,美人又回到了自己身边,无尽的思念绵绵不绝。无奈醒来之后依然没有她的消息。李煜将他对娥皇的爱与思念都寄托到了梦中,以梦来减轻自己的相思之苦。

2.2梦中之恨

李煜的词中是有恨的,尤其是亡国之后,恨意渐浓。比如“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看似梦中之景都是极盛极闹之景,似乎是个盛世风光。但是这么美好的场景只是在昨夜的梦魂中,现实是不存在的。这就体现出梦境与现实的落差,由此催生了李煜的恨意。可是此时的李煜已经是阶下之囚,没有人生自由,生性懦弱的他也无反抗之力。他能做的,只是把他的多少恨,隐藏在词作中,不着痕迹地发泄自己的恨意。

2.3梦中之情

李煜是个多情的君主,虽然爱只给了大周后一人,但是情归多处。其中留情最多时间最久的就是小周后。比如“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菩萨蛮》)。上文已经对此词作了较为详尽的解释,此处不再细析。在这首词中,小周后对李煜的情从那银屏梦便可一览无余。李煜对小周后又岂会无情?正是郎有情妾有意,词作才会这么的露骨,这么的春心荡漾。

2.4梦中之愁

李煜亡国之后是有恨的,但是他已经没有转还的余地,恨意渐渐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

愁思。比如“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乌夜啼》)。愁思困扰着李煜,以致夜不能寐,听着凄风冷雨,愁思越来越浓。愁到深处,唯有酒可以解忧,李煜把一声都当作是梦一场,浮生若梦。干脆酒入愁肠,醉倒温柔乡,此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熬过这漫漫长夜了。

(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点

花间词派的语言特点是浓艳柔软、镂金错玉。而李煜对其进行了改革。李后主的词取于“花间”,却又胜于“花间”。五代十国的“花间词派”多写伶工之词。何谓伶工之词?即歌妓舞女、伶人乐工在青楼、在教坊、在酒席筵宴、在宫廷深院演唱的歌词。香软柔婉,却并不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喜怒哀乐,只是一种“代言体”。而后主的词极力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一种“自言体”。它真纯无伪饰,只一任真情如滔滔不绝的江水,奔腾倾泻。如太白之作,高奇无匹;似天籁之声,超逸绝伦。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存介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用叶嘉莹先生在《迦陵论词丛稿》中的话说:“就后主词之用字造句而言,他的基本态度也是全以任纵与纯真为主的,摆落词华,一空依傍,不避口语,惯用白描,无论其为亡国前之作品或亡国后之作品,无论其为欢乐之词或愁苦之词,都是同样以任纵与纯真为其基本之表现方式的。”真纯,无伪饰。

结语

悲欢一例付歌吟,乐既沉酣痛亦深。莫道后先风格异,真情无改是词心。

以叶嘉莹先生的一首诗作结。李煜词的感人归因于他对生命的挚爱和他饱含血泪的生命经历。在他的词里,能看到泪水,能看到悲伤,但却看不到卑微,看不到恐惧。我们为那种深厚而博大所震撼。李煜将人类的绝望变成了一种尊严和高贵。隔着历史的云烟,他的词感动着一代代人,震撼着一代代人,给予我们了超越时空的启示与审美的享受。

基层图书馆由于读者定位集中于县、乡镇居民,对于专业性的数字资源服务要求并不高,但也是要打造成具有其地方特色,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基层图书馆构建发展研究的论文范文,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它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关键点[1],但是由于其定位人群、硬件设施、人员配置等问题,一直成为图书馆建设的软肋和常被忽视的一环。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而基层图书馆却是这种氛围形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面对着基层图书馆“人少楼空”的尴尬局面,其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根据文献调研发现,许多研究者为基层图书馆建设提出了箴言良策,但是这些意见从整体视角出发,未考虑到各地基层图书馆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在特殊性上研究的缺乏导致一些方法并不行之有效。作为一名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根据本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地调研,发现做好图书馆“与地方结合”不仅是行之有效的的图书馆建设途径,也是一个看似从一般出发但是最终归为具体的思考路径。

一、原因

地方作为基层图书馆的定位目标,不仅是其服务对象,也可以成为其宣传的品牌。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相比,基层图书馆自足于地方,通晓于地方,接近地方历史、文化、科技、社会、经济,可被看作最接地气的图书馆,因此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势。同时,地方特色具有独一无二性,宣传地方特色或者融入地方特色正是基层图书馆出类拔萃的良好途径。再次,由于城市化进程迅速,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地方特色淹没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是基层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图书馆建设不仅可以从加强自身场馆环境建设出发,还可以与地方相结合,打造属于地方的特色文化。“与地方紧密结合”不仅是基层图书馆的特色也是其优势,也是其应尽的义务。

二、方式

1.参与文献编纂,宣传地方特色

地方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美誉,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地方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科技等发展状况[2],而基层图书馆作为与地方文化最为接近的图书馆,应该发挥此优势作为外界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目前由于基层图书馆资源整合、专业技术、人力不足、财力有限等原因,地方文献整理之工作较难单独展开,但是基层图书馆可以与专业的地方文献研究办公室合作,做好服务工作并开展专题信息服务,例如提供图书资料,参与资料收集,成书展示宣传等,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进入到与地方文献相结合的工作中。2011年,我县宣布开展新一轮《肥西县志》修复工作,并为此成立了肥西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党史研究室,而我馆作为本县历史资料收藏较为丰富的藏馆之一,不仅能提供相关历史文献,还

可以依据与其他地方馆的合作与其交流地方文献以及编纂经验,并通过图书管理工作经验搜寻相关领域工作较为出色的研究人员、历史资料和研究方法。目前《肥西县志》编纂工作依旧在进行。

2.记录地方文化,培育特色文化

2014年最美基层图书馆之一的陕西省陇西县图书馆,致力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收集秦腔、陇剧等地方文化,将其视频资料分类整合,刻制成光盘,送到城市社区和农家书屋,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信息[3]。我县图书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剧是本地特色剧种,千年古镇――三河、刘铭传故居、多所淮军故里“圩”建筑等也坐落于我县,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三河大捷、刘铭传将军等英雄古事迹,“圩”建筑的古韵也将成为历史,相关地方史和民俗学专家对此也进行了收集。为了使其进一步传播,我县图书馆可以将所有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书集并举办相关展览,例如专题展、摄影展、相关知识竞赛等,同时也可将书本资源转换成集视频、图片、语音为一体的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和新媒体进行传播。

3.利用特色资源,提升服务内容

每个地方具有属于本地的发展特色和优势资源,基层图书馆建设可以发挥本地优势资源的价值,借一己之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文化发展。作为全国四大科教之城的合肥,科研已成为合肥的特色和优势。2012年,英国《自然》杂志发布了《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合肥自然基础研究能力位列全国第三。面对着丰厚的科教资源,不仅是图书馆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也可以成为其对外展示的精品内容。我县图书馆可以与合肥市的科研院所结合,举办相关书展或者科研院所进校园、进乡镇等主题活动,把我馆塑造成乡镇读者进一步认识科学的“科技馆”,推动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同时合肥高校图书馆具有基层图书馆没有的专业、学科与实验室以及各类高级人才的优势[4],我县图书馆可与其开展资源共享服务并前去学习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弥补自身的不足。

4.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本馆特色

只属于某一图书馆的特色则会成为该馆的最大竞争优势,也是图书馆建设中首要宣传的内容。省市级以上图书馆近年来奋力打造属于自身的图书馆特色,而基层图书馆却苦于资源的匮乏在特色建设上难度较大,但是也有一批基层图书馆在打造“本馆特色”上工作出色。安徽省无为县图书馆藏古书籍近4万册,居安徽省县级图书馆之首,并在2015年3月入选首批“安徽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馆藏的6部古籍入选《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5],古书古籍便成为无为图书馆自身最大的特色。相比该馆,包括我馆在内的许多基层图书馆并不具有先天的特色优势,因此需要自身挖掘馆内优势和特色。分析本

馆,总结本馆特点,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打造属于本馆的图书馆文化;调研别馆,学习其经验了解自身不足,同时可以比对出自身特色,沉淀为后期的“本馆特色”。 5.建设数字资源,传播服务形象

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之处在于其拥有丰厚的数字资源,这也与其定位于科研人员、学生为服务对象有关。数字资源在当今信息检索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图书馆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已从基础的图书管理变成信息技术岗。基层图书馆由于读者定位集中于县、乡镇居民,对于专业性的数字资源服务要求并不高,同时员工技术素养也有待提高,因此其数字资源建设优势并不明显。面对数字资源的广泛传播性,基于其地方特色和自身特色打造的本馆资源需要依据此进行传播,让古老的地方文化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不仅如此,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基层图书馆可以通过自身微博、微信或客户端的建设平台,向广大读者宣传其进购的书籍、举办的活动等,为基层图书馆走出地方寻找出口。

三、小结

各馆皆有相同处,各馆皆有不同。如今社会广为号召全民阅读,各馆在遵循普遍的成功规律下,也需开创属于自己的建设路径,与众不同才能使人过目不忘。基层图书馆与地方相结合、打造本馆特色不仅是基层图书馆建设立足于地方的有效证明,也是发挥属于自身独有优势的良好途径。但是由于基层图书馆现有条件的限制以及相关人士程度不高,致使该项工作进展并未十分顺利,如何从细节上深化与地方结合方式,开拓属于本馆的经验建议,致使基层图书馆真正融入地方是未来该问题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