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71008a59b89680203d825ce

的得失基本上互相抵消了。当政府从通货膨胀中得益,私人领域则可少纳税。当公司从通货膨胀中得益时,公司所有者所得利益以其他人的损失为代价。

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资本家和利润收入接受者从中受益,而使挣取工资者受到损失。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意味着价格上涨快于工资的提高,从而使得资本家的利润扩大,损害挣取工资者的利益。通货膨胀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分配效应涉及纳税义务的真实价值。税收结构指数化的失败意味着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就会使公众进入更高的税率等级,从而提高税收支付的真实价值,既减少个人的真实可支配收入。

第九章 概念题

1.为什么将比例所得税与福利制度等机制称作自动稳定器?选择其中一个稳定器仔细解释他如何并为什么会影响产出波动。 答:(1)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稳定的内在功能。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解释,这种功能来自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一些财政支出和收入政策具有某些自动调节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稳定,能缓和经济波动,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 比例所得税和福利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

(2)现以比例所得税为例来讨论财政制度的这种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收入水平上升时,就业人数增多,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自动上升。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入了更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这样就相对减少了消费,进而遏制或减小了通货膨胀。相反,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业人数减少,收入减少,政府税收自动下降。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入了较低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如果没有类似的比例所得税或福利制度类的稳定器功能的政策,消费就会迅速下降,因此这些政策能够相对的增加消费,减缓经济衰退。由于这些制度可以自动的减少由于总需求变化而产生的产出波动,并且不受政府的干预,故称其为“自动稳定器”。

第十章 概念题

1.以文字解释收入与真实余额需求的利息敏感性,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影响LM曲线的斜率。

答:假设货币供给量固定。任何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这种增加将会导致利率上升,于是,为使货币市场达到新的均衡所需要的货币量也会减少。但是如果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小,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使货币市场达到新的均衡就需要利率上升较大幅度,也就是说LM曲线的斜率比较大,即LM曲线变得更加陡峭。

沿LM曲线,任何利率的增加总是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这意味着由于收入增加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会被由于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下降所抵消,从而保持了货币市场的均衡。但是如果实际余额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比较大,则即使利率变化很大,仍可以仅需要收入的很小变化就可以保持货币市场均衡。此时,LM曲线随着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性加强而变得更加陡峭。

PS:结合图形,三个动机,老师到底在说什么,偶不知道。

2.a. 为什么水平的LM曲线意味着,财政政策像在第九章中推导出的财政政策一样,对经济有相同的效应?b. 在什么情况下,LM曲线会是水平的? 答:(1)水平的LM曲线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的利率水平下公众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即收入的变化不会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但是,一旦利率固定,就相当于我们回到了第九章所提到的最初的模型,I=Io是常数,即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的发生。

(2)在一定的利率水平下,公众持有货币的意愿无限的时候,LM曲线就会成为水平,这时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变得无限大。通常当利率水平比较低的时候,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非常小,普遍预期利率上升,投机性动机无限大,也就是“流动性陷阱”。如果货币当局实行固定利率的政策,那么任何收入的变化都会伴随着相应的货币供给的变化,这将会使LM曲线不断水平移动,而利率却并不变化,从长期看也会造成LM曲线变成水平。

第十一章 概念题

什么是流动陷阱?如果经济陷入一个陷阱,你建议采用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 答:(1)流动性陷阱的含义

流动性陷阱指即使利息率降到零用无法把储蓄动员出来加入到直接投资和消费,即LM曲线是水平时的状况,又称“凯恩斯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2)经济陷入这个陷阱,建议采用财政政策

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购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流动性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LM曲线呈水平状。

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行“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PS:本题请结合图形说明。

什么是挤出,你预期他什么时候发生?面临大量的挤出,哪个更能成功——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答:(1)挤出效应的含义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下降的作用。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是:a。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b。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货币主义者认为,当政府增加政府支出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时,那么实际上是用政府支出代替私人支出,总需求不变、生产也不会增长。所以,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不能刺激经济增长。 (2)挤出效应发生的时机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3)针对挤出效应的政策

面临大量的挤出,采取货币政策更能成功。当LM曲线垂直时挤出效应最大,财政政策完全被挤出,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只能导致利率上升。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策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乎接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十二章 概念题

解释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如何以及为什么会保持其有效性。

答:资本完全流动:指投资者能在其选定的任何国家以低交易成本,迅速且无限制地购买资产。

货币政策保持有效性的方法: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利率,同时由于资本是完全流动的,这将会导致资金的流出,资金的流出将会导致货币贬值。出口商品的价格会下降,外国人购买时就会更便宜,这将会导致对出口商品的更大需求。出口的增加将会带来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高度有效。财政扩张会提高利率,从而使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存量,以保持汇率的固定不变。所以,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同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从而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要保持其有效性的原因:在固定汇率制与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无力影响产出。通过增加货币存

量,来降低本国利率的任何企图,都将引起资本大量外流,引起货币贬值,从而迫使中央银行不得不以外币购买本国货币,进行抵消。在资本流动的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不能独立运用货币政策,所以要采取配套措施来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什么时候一国出现对外平衡?出现内部平衡?是其中任一个还是两个都是政策目标。

答:当国际收支保持平衡时,就会出现外部平衡;外部平衡指一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相协调的状态,主要指标是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没有大量的赤字或赢余。

当国内产出处于充分就业时就出现内部平衡。指一国国内经济处于稳定、协调增长的状态,主要指标是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而又没有通货膨胀。

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构成了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目标。在微观层次上,采取适当的贸易鼓励政策,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宏观层次上,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在充分就业、工资水平较高的条件下,仍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所以,要使二者同时达到均衡,必须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根据芒德尔—弗莱明模型,当汇率是固定的,资本完全流动时,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会更为成功呢?请解释。 答:芒德尔—弗莱明模型是说明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的模型。其基本结论是: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经济毫无效果,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显著;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经济效果显著,在浮动汇率下则毫无效果。 根据该模型,当汇率是固定的,资本完全流动时,是财政政策更为成功。因为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一国无法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的任何尝试都会导致资本流动,并且需要干预,直到利率重新回到与世界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一致时为止。例如一开始紧缩货币供给,从而提高了利率。由于资本完全流动,大量的资本流入,导致本币有升值压力。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卖出本币,买进外币。这样就会使货币供给增加,降低利率。经济回到原先的利率、货币存量和国际收支水平。因此货币政策无效。与此相反,此时财政政策非常有效。在刚开始只是财政扩张,这样就会增加产出和提高利率。由于资本完全流动,大量的资本流入,导致导致本币有升值压力。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卖出本币,买进外币。这样就会使货币供给增加,降低利率,产出增加。这实际上就是扩大了货币供给。最终使利率达到初始水平,同时增加了产出。所以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量的手段有哪几种?简述其原理。

答: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手段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和存款准备率。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行为。如中央银行想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向流通领域注入一笔基础货币,使社会货币供应量数倍增加。它是中央银行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时使用的利率。再贴现率的变动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状况,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如中央银行想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降低贴现率,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使商业银行的借款量增加,信用扩张,使社会货币供应量增加。

改变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缴纳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法定准备金率,会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供给。如中央银行想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技术题: 1.(第二章第一题)在本书中,我们在表2-3的假设经济中,用1992年价格计算真实GDP的变动。计算1992-1998年真实GDP的变动,利用同一数据但以1998年价格计算。你的回答应该证明,用来计算真实GDP使用的价格确实是影响增长率的计算,但通常影响不太大。

答:真实GDP的变动=[RGDP98 - RGDP92]/RGDP92 = [3.50 - 1.50]/1.50 = 1.33 = 133%. 要以98年价格计算真实GDP的变动,首先要以98年的价格计算92年的GDP: 啤酒 1瓶 单价2美元 = 2美元 保龄球 1个 单价0.75美元 = 0.75美元

Total = 2.75美元 所以,真是GDP变动=[6.25 - 2.75]/2.75 = 1.27 = 127% 因为两次计算结果基本相同,故可以说明影响不大。

2.(第三章第二题)假定产出每年增长3%,资本与劳动的收入份额分别是0.3和0.7。 A.如果劳动与资本每年都增长1%,那么全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多少? B.若劳动与资本存量均固定不变将会是什么结果?

答:A:根据教材中公式可知:产出的增长率=(劳动增长率x劳动力份额)+(资本增长率x资本的份额)+技术进步增长率,即 ?Y/Y = (1 - ?)(?N/N) + ?(?K/K) + ?A/A,

其中1 - ? 是劳动力N所占的份额,?是资本K所占的份额,代入数值得 3% = (0.3)(1%) + (0.7)(1%) + ?A/A ==> ?A/A = 3% - 1% = 2%, 所以,全部要素增长率是2%。 B:若劳动力与资本存量均固定不变而且产出增长3%,那么所有的增长要归因于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即为?A/A = 3%。 3.(第三章第三题)再假定资本与劳动的份额分别是0.3和0.7。 A.资本存量增长10%对产出有何影响? B.劳动数量扩大10%有何影响?

C.如果劳动的增加完全归因于人口增长,由此引起产出增长会对人民福利有影响吗? D.如果劳动的增长归因于妇女涌入劳动场所,结果又将会怎样?

答:A:根据公式?Y/Y = (1 - ?)(?N/N) + ?(?K/K) + ?A/A,可知,其他条件不变,?K/K = 10%,代入公式可得产出增长率: ?Y/Y =0.3*10%+0.7*0+0 = 3%.

B:根据公式?Y/Y = (1 - ?)(?N/N) + ?(?K/K) + ?A/A,可知,其他条件不变,?N/N = 10%,代入公式可得产出增长率: ?Y/Y =0.3*0+0.7*10%+0= 7%.

C:如果产出以?Y/Y=7%增长是由于劳动力以?N/N = 10%增长,并且劳动力的增长完全是由于人口的增长,那么人均产出就会下降并且人们福利也会下降。 原因:(1+7%)Y/(1+10%)N=0.97Y/N,所以下降。

D:如果劳动力的增长归因于妇女涌入工作场所,那么总人口就没有增加而人均产出将增加7%,因此人们的福利就会上升。 原因:(1+7%)Y/N=1.07Y/N,所以上升。

4.(第三章第七题)考虑如下方程:Y=K

0.5(AN)

0.5,其中人口与劳动数量均以n=0.07的速度增长。资本存量的

折旧率是d=0.03,A正常化为1。 A.资本与劳动的收入份额是什么? B.生产函数的形式是什么?

C.s=20%,测定k和y的稳态值。

D.稳态的人均产出增长率是什么?总产出增长率是什么?如果全部要素生产率以每年2%的比率增长(g=0.02),结果会怎样?

答:A:因为生产函数为Y = K1/2(AN)1/2, 并且A正常化为1,可得Y = K1/2N1/2 .由此可见资本与劳动的收入份额均为50%。

B:生产函数的形式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K1/2N1/2 或Y=f(K,N)。 C:Y = K1/2N1/2两边除以N,得Y/N = K1/2N-1/2 ,即y = k1/2 因为稳态时有 sy = (n + d)k. 带入y = k1/2

sk1/2 = (n + d)k ==> k-1/2 = (n + d)/s = (0.07 + 0.03)/(0.2) = 1/2 ==> k1/2 = 2 = y ==> k = 4 .

D:稳态时?y/y=0

?Y/Y=?y/y+?N/N=0+n=0.07 ?K/K=?k/k+?N/N=0+n=0.07

当g=0.02时,?y/y=0.02,?Y/Y=?y/y+?N/N=0.02+0.07=0.09 5.(第四章第五题)考虑一个经济,其生产特征为新古典函数Y=K

0.5N

0.5。再假定其储蓄率为0.1,人口增长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