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全塘镇总体规划文本说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01全塘镇总体规划文本说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fd1813af1ffc4fff47ac38

全塘镇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说 明

全 塘 镇 总 体 规 划 说 明

前 言

全塘镇上一轮总体规划由镇政府委托平湖市村镇规划建筑设计室,于1994年编制完成,规划期限为1995~2010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快,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塘镇作为平湖市滨海乡镇,城镇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其城镇性质、发展方向、城镇规模与原规划不相适应,必须重新编制全塘镇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于2000年10月由全塘镇政府委托平湖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设计工作,于十一月份提供方案,在充分听取了全塘镇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修改和补充,于2000年12月基本完成了全塘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规划内容包括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两部分。

第一章 规划指导思想、期限及规划依据

一、规划指导思想

1、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现代化城镇为目标,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适度超前,具有时代特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2、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路线方针为指南,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从根本上保证城镇建设的繁荣稳定。

3、坚持以人为本,合理组织城镇功能布局,加强城镇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强化城镇内部各项功能,建立空间结构合理、职能分工明确、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镇。

4、完善现有建成区,积极开发新区,以旧带新,以新促旧。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兼顾经济、社会 、环境三大效益,逐步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6、加强规划预见性,遵循远期规划和近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适应杭

州湾北岸深水港开发的需要,使规划结构具有弹性,符合城镇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保证各个时期城镇结构的完整性。

7、充分利用河湖水系,加强绿化建设,注重环境保护,把全塘镇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富有现代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1年——2005年 远期:2006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3、国家《城市规划标准》GBJ137-90 4、《浙江省实施[村镇规划标准]的有关规定》

5、平湖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

6、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7、全塘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全塘镇政府对规划的设想

9、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第二章 全塘镇镇域规划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域 全塘镇位于平湖市域东南部,距平湖当湖镇20.1公里。东界上海石化总厂,西邻黄姑镇,北与新仓镇接壤,南濒杭州湾,总面积31.4平方公里。境内水陆交通便捷,沪杭公路、沪杭公路复线纵横全镇;内河水系发达,河网纵横,黄姑塘、新港河穿境而过,是一个交通便捷、物产丰富的滨海乡镇。

早在三国前,全公亭镇东白沙湾就为煮盐地,后沦陷入海,元时又逐渐涨沙成陆。据《芦浦竹枝词》云:“本集市原在白漾里,名为芦沥浦”。又据《平湖县志》(光绪版载),全公亭康熙间重修亭下有井。或曰:亭距海近,民苦卤,凿井得泉,以泉公众汲,亭因以名。康熙辛亥年(1671年)前已称全公亭。

1

全塘镇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说 明 全公亭镇明清时为东十九都东区(武原乡),民国19年(1930)建为2镇4乡,36年建为全塘、金沙、建金(南片),1956年撤区并乡为全塘乡,1958年10月成立全塘人民公社,1983年镇社分设,恢复建制,1985年6月撤乡建镇。

虽然平湖市行政区划经过几次大的调整,但全塘镇行政区划基本保持不变。下辖8村民委、2个居民委,共有225个村民小组。2000年底全镇总人口31963人,其中非农人口2780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75914万元,人均年收入5860元。全镇基本情况见下表: 指 标 名 称 单位 二000年 九九年 比上年同期±% 村民委 个 8(2000.11) 15 -46.7 居民委 个 2 2 0 村民小组 个 222 222 0 总户数 户 8600 8633 -0.4 其中:农村户数 户 7431 7324 1.5 总人口 人 31963 32058 -0.3 其中:农村人口 人 29183 31284 -6.7 农村劳动力 人 16936 16796 -0.3 企业总数 个 203 年末职工人数 人 19629 其中个私企业数 个 200 个私年末职工人数 人 19441 耕地面积 亩 25058 25191 -0.5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40689 33531 21.3 第一产业 万元 6344 5698 11.3 第二产业 万元 31210 24078 29.6 (其中工业) 万元 29197 第三产业 万元 3135 2896 8.3 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 175914 114678 53.4 1、工业 万元 165533 105744 56.5 2、农业 万元 10381 8934 16.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12730 10459 21.7 粮食总产量 吨 11682 10498 11.3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万元 20000 人均储蓄余额 元 6257 财政收入 万元 3811 财政支出 万元 1303.5

二、自然条件

全塘镇位于东经121o161,北纬30o421。地处沿海,系杭州湾北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高程在3米左右。

全塘镇属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酷暑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5.7℃,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1℃,无霜期199-253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764-791.3毫米。该镇四季气候性分明:夏初多梅雨,盛夏有伏旱,夏末有台风,严冬有寒潮。风向、风速季节变化明显。冬秋盛行偏北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三、全塘镇经济现状

全塘镇总面积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91亩,主要种植水稻、大小麦,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同时发展竹笋观光农业与蜗牛养殖业等特色农业。2000年粮食总产量1.17万吨,棉花178吨。 近年来全塘镇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到2000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7.5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07亿元,比99年增长了21.3%,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约为15.6:76.7:7.7,工业门类多样,初步形成了以服装为主导产业,多种产业并进的趋势。2000年全塘镇工业产值16.55亿元,其中服装8.20亿元,占50%;五金4.16亿元,占25%;电缆2.29亿元,占14%。 四、全塘镇规模和发展方向

(一)、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0年全塘镇城镇人口6000人,其中全塘镇区4500人,城镇化水平为18.6%。根据平湖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期末,全市城镇化水平为65%。在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中全塘镇为一般镇中的重点建设城镇,根据其地位与性质,规划城镇化水平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

全塘镇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说 明 (二)、人口规模预测

2000年底全镇户籍统计人口数为31963人,根据近年来全塘镇情况,96~2000五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007‰,预测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远期为0.5‰,则近远期人口自然增加数分别为160人和245人。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度外来人口为1753人,外出劳动力为3954人,从镇域情况来分析,近期考虑到部分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口机械增长较小,则规划近期镇域总人口为32300人,远期随着全塘镇工业的迅猛发展,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来人口增加,人口机械增长增大,规划远期镇域总人口为40000人。

(三)、发展方向: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围绕市场,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和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生产。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发展特色畜禽业、名优水产品。引导农业向企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2)、加快工业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发挥服装、电缆、五金生产的特色,积极建设工业小区,引导企业集中建设,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以现代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为方向,以一、二产业为基础,以林埭镇的区位优势为依托,发展第三产业。 (4)、加快镇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建成市、镇、村相结合的镇村公路网,突出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全塘镇镇区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使城镇规模得以健康快速发展。改变农村建房分散、零乱的现状,逐渐撤并规模较小的自然村,以建设现代化村庄为目标,遵循现状与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合理规划中心村、基层村。 (5)、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改变“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城市化水平。 五、规划结构、公建设施和产业布局

1、根据市域总体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贯彻集中投资,成片建设的原则,提高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同时,从全

塘镇的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及发展规律出发,确定“一个镇、三个中心村、五个基层村”的规划结构,确定衙前、金桥、穗轮村为中心村,依托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分别作为镇域北部和东部的集贸、文化中心,规划人口规模衙前、金桥中心村为2500人左右,其中,穗轮村作为平湖市五个一工程项目之一,作为平湖市示范村重点建设,规划人口规模为4500人。

2、现状全塘镇的公建设施主要集中在全塘镇区。规划公建配套设施主要集中在全塘镇规划区,中心村规划安排少量公建设施,如:村委会、商店、幼儿园、小学、储蓄所、农贸市场、卫生室、活动室等。基层村具有过渡性质,其功能是居住和从事农事活动,规划根据其人口规模适当安排必需的公共设施。

3、中小学布置:

目前全塘镇有初级中学一所:位于全塘镇区东北侧,占地3.34公顷,建筑面积7375平方米,现在校学生1360人,共有28个班。全镇共有小学8所,其中全塘镇中心小学位于黄姑塘南侧,占地面积1.29公顷,建筑面积5126平方米,现在校学生1124人,共23个班。其余7所小学分布比较分散,一般只有2~6班,占地面积较小,难以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为了推进城镇化,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体现教育的规模效益,规划对学校进行调整,减少小学的数量,扩大学校规模。规划共设小学4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30班,全塘中学(初中)30班。村小3所,在衙前、金桥、穗轮三个中心村择址兴建或原地扩建。 4、产业布局

2000年全塘镇工业总产值16.55亿元,企业总数203个,职工19629人。500万元以上企业9家,2000年销售收入9.04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占54.6%。利税总额8281万元,比上年增长76.6%。部分企业规模小,分布散,环保意识淡薄。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直接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由于乡镇企业布局分散,也影响到企业和人口向全塘镇区集聚。

为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规划新办企业应集中在全塘镇工业小区,特别是需要大量能源和土地、运输量大、管理技术要求高的企业必须集中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城镇工业园区内统一建设,成片发展。规划在沪杭公路复线南侧以及老沪杭公路北侧,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安排一工

3

全塘镇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说 明 业小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50公倾。在平湖市示范村--穗轮村安排一工业小区。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围绕市场,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依托全塘镇滨海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同时发展特色畜禽业、名优水产品。引导农业向企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规划发展农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业基地,在穗轮村规划建设竹笋观光农业基地。

以现代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为方向,以一、二产业为基础,以全塘镇的区位优势为依托,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商品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娱乐、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 六、全塘镇镇域工程设施规划 1、公路规划

目前全塘镇对外交通有沪杭公路复线、沪杭公路、全衙公路、金衙公路。沪杭公路、全衙公路、金衙公路是三级公路,沪杭公路复线是一级公路。内部交通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村级公路网络,路面级别偏低。

规划全塘镇域对外交通道路:市域规划建设的独山港至大云一级公路,此路东起独山港(全塘以东),在全瑭镇境内原金桥集镇向北穿,经新仓、广陈、钟埭至大云,路面宽25米。局部利用原有公路,并注意与沪杭公路复线的衔接,从而为市域道路骨架的形成奠定基础。规划拓宽沪杭公路,上升为二级加宽公路;拓宽全衙公路、金衙公路上升为二级公路。

全塘镇镇域内部交通:加快村级公路的建设,各中心村与城镇、中心村与中心村、中心村与基层村之间的联系,规划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改造为三级或四级公路,结合市、镇级公路,形成完整的道路交通网络。 2、供电规划

镇域内现有35kv变电所一座。规划近期不增设新点,远期在全塘镇东侧择址兴建110kv变电所。配电网络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为原则,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完善10kv配电网的网络结构,逐步形成环网供电,保证供电方式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合理配置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缩短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增加进户线的供电能力,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3、电讯规划

全塘镇电信所位于镇区全塘东大街北侧,装机容量7500门,实装6740门。规划全塘镇镇域范围内电话普及率35~40部/百人,电话装机容量18000门。采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加强改造和完善、发展电讯网。建设有现代化技术装备,多种通讯方式,多功能,安全可靠,优质服务的高速宽带综合数据网。

4、广播电视规划

全塘镇现有有线电视用户4500户,普及率58.8%,规划提高覆盖率,改善收听、收视效果,规划近期有线电视入户率75%以上,远期达到95%。 5、供水工程规划

全塘镇现有深井7口,分布在全镇,布点较为合理,最高日供水能力达2900吨,年供水能力为105万吨,2000年用水量为94万吨。自来水普及率为100%,企业用水量约占27%。

由于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面下沉严重,因此必须限制地下水的开采,使用地面水。规划全塘镇地下水管网进行联网,同时做好管网的改造,统一供水,节约用水,供生活饮用。其它用水强制使用地面水,管网自成体系,沿城镇道路和乡村公路铺设。地面水的供给根据市域总体规划统一供给。

6、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加快镇域绿化步伐,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工作,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镇域内大气质量总体上为二级,重点污染源废气达标排放。水环境质量规划目标为III类。

加强河流整治工程,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道路标高控制在3.00米。规划在杭州湾北侧安排污水处理厂。近期在规划在沪杭公路南建设一垃圾填埋场,远期根据市域统一规划,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7、航道

规划平金线,平湖—金桥按六级航道,全衙线,全塘—衙前按八级航道控制。

第三章 全塘镇镇区规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