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减排问题解决方案的建模探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关于碳减排问题解决方案的建模探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fa9e47581b6bd97f19ea5a

中,由此,如果政策有所松动并积极改善市场环境,相信印度未来能源市场将是私人投资的天堂;

3.缺乏统一的能源发展战略,印度如能进一步更好地平衡能源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关系,尤其是平衡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那么未来印度将成为太阳能等新兴能源利用的最大规模基地。

为了有效减少碳排量,针对实际情况,印度在本国发展的同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谋求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在能源和电力上达到最大可能的高效利用。

第二,作为“金砖四国”中发展迅速的成员,印度应在新能源领域加大投入,利用自身的优势扩大新能源的比例。

6.5巴西

图22. 巴西能源结构示意图

巴西水力资源丰富,金属矿藏丰富,是一个得天独厚资源丰富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均面积和人均资源占有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根据巴西官方公布的数字,2004年巴西能源生产结构分别是:石油39.1%、水利发电14.4%、酒精13.8%、木材和木炭13.2%、天然气8.9%、煤炭6.7%、核能1.5%、其它能源2.4%。特别是在可替代能源方面,巴西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4年的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为43.9%和56.1%;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比例为6%和94%,世界平均比例是13.6%和96.4%(2002年统计数据)。巴西的能源多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学习的范例。

巴西因其丰厚的盐下层油气储量、丰沛的水电资源以及丰裕的乙醇燃料在能源领域享有盛誉。近年来,巴西积极开发水电资源,综合利用甘蔗渣等生物质能,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上,巴西能源结构较为合理,在此基础上,巴西还需要继续开发新能源,优化甘蔗渣的利用方式,提高其利用效率,加大对水电的开发,继续开发风电资源,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减少碳排量。

因此,巴西应水力应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合理规划发展水电是其优势,建立更多以伊泰普水电站为范例的水力工程。

另外,巴西还可以丰富的海上风源大力发展风能,利用其丰富的资源提供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二次能源和新能源。将清洁能源作为工业和民用主要能源以代替石油,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扩大。

此外,巴西应利用其独特的农业优势,以农作物为原料,大力发展生物质能。

6.6中国

图23. 中国与世界能源结构比对图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储量都位于世界前列。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主要地位,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所占例上看,煤炭占68%,石油占19%,天然气占9%。近年来,中国十分关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节能目标,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降,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有所提高。2014年5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中俄两国此次签署的天然气供销协议将保证中国天然气供应和能源结构的稳定与改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因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人均碳排放还未达到峰值,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能源消费量的增加,碳排放还有上升的空间,因此面临的减排压力较大,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均需做出调整。中国能源结构中供给应尽快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大力开发其他清洁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中国需要高度关注和深入挖掘居民生活消费领域所蕴含节能减排的潜力,既要努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又要积极增加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相应消

费需求的调整,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引导居民消费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才能。此外,降低生产部门的碳排放强度、调整中间生产需求结构也是有效的政策选项。

首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中国水力资源丰富,可以进一步利用水力资源。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其次,大力提高电能的使用。电是二次能源,并且清洁高效。目前中国的电力来源主要是火力发电,可提高在电力生产中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等的比例,实现能源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三,农村居民的煤炭终端消费比重过高,而天然气消费的比重尚不足城镇居明的1%。 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方面的帮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水平;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结构的优化空间较大, 从生活用能排放结构来看,相较东中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煤炭消费碳排放比重较高,这些地区应该格外加强生活用能结构的优化,增加对非化石燃料的消费。

技术进步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由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组成的居民消费模式变动是拉动中国消费品嵌入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其对碳排放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日益增强的趋势。但是,从减缓碳排放来说,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低碳发展需要从压缩居民消费水平入手,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思想应该兼顾两个方面:既要努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又要积极增加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引导居民消费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降低生产部门的碳排放强度、调整中间生产需求结构也是有效的政策选项。

减排需要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同时改善。

6.7其他减排措施

以上各国的共性问题就是新能源开发较少,从需求侧对能量的管理做的还不够。各国可以借鉴日本调整能源结构的成功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号召全民节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收集回收工业废气、废热,实现冷、热电联产等,以减少对电能的需求,从而降低减排压力。除了节约能源以外,各国还可以在以下领域有所作为,减少碳排量。

6.7.1新能源开发

新能源( NE) 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

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能利用的甚微。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

6.7.2 消费主义的遏制

对消费主义的节制属于道德问题,“理应怎么样”,至于怎样做,则仍要依靠商业行为来达成。塑料袋有偿使用,便加大了消费者的成本,达到节制的效果。碳气体减排则是迄今为止在全球合作上比较成功的一个领域,创建了全新的模式,国家间采取谈判、缔约的方式去节制碳气体的排放量,而执行层面上则由企业承担,以买卖碳气体排放权的方式来完成。商业是商业社会维系运转的基础,也是手段。所以,企业尤其是大公司,在消费主义的节制运动中理当更责无旁贷。

6.7.3 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是指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具体可理解为,根据用能情况,能源类型分析能耗现状,找出能源浪费的节能空间,然后依此采取对应的措施减少能源浪费,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推广节能技术,可以重点在以下领域采取节能措施:

节电技术:功率因数补偿技术、闭环控制技术、能量回馈技术、相控调功技术、稳压调流技术、电能质量治理技术;

节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节煤助燃剂技术、节煤固硫除尘浓缩液、空腔型煤技术;

节油技术:锅炉节油技术、柴油机节油技术、发电机节油技术、汽车节油技术、航空航天节油技术;

节水技术:工业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城镇生活节水技术、服务业节水技术;

节气技术:民用节气技术、锅炉节气技术、油田集输系统; 工艺改造节能技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节约耗能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