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4文言基础突破三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4文言基础突破三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ba5d1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5

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乞求一点食物,绮乌一个守边疆的官吏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请他吃食物。这个人趁机悄悄地问管仲:“如果你侥幸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反被重用,你将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我将重用贤明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奖赏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呢?”这个守边疆的官吏就怨恨他。

(2)①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调头、转弯、快划、慢划,完全听从船师傅的。

②于是谢别了船师,擂鼓径直往前划行。多次碰上急流险滩,便慌张四顾,失魂落魄,坠落了船桨,丢掉了船舵。

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调头、转弯、快划、慢划,完全听从船师傅的。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于是谢别了船师,擂鼓径直往前划行。多次碰上急流险滩,便慌张四顾,失魂落魄,坠落了船桨,丢掉了船舵。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帝疑之,欲诱.

致彦温讯其事。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

(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节)

31.解释下面的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 ①从珂欧重诲 .②重诲屡短之于帝 .

③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 / 8

④遣使以状闻 .⑤欲面讯之 .

听到 ⑤名词作状语,当面 3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殴”,殴打 ②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 ③告诉,使人明白 ④使动用法,使……

①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译文: ②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

译文: 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译文: 解析:①“何为……”为固定句式,“受枢密院宣耳”为判断句。注意固定句式和判断句的翻译,“诘”应为“责问,质问”。②“此奸人妄言耳”为判断句,“安”应为“怎么”,“宜”应为“应该”。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为被动句,“构”应为“陷害”,“驰”应为“赶快”。 答案:①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

②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

③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所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说明情况。

安重诲,是应州人。安重诲年轻的时候侍奉明宗,为人聪明敏锐,谨慎恭敬。 以前,后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与安重诲曾在饮酒时争吵,李从珂殴打安重诲,安重诲始终记恨他。到此时,安重诲掌权用事,当时李从珂任河中节度使,安重诲多次在明宗面前说他的坏话,明宗不听。安重诲就假造明宗意旨,谕令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驱逐他。这一天,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领兵关了城门,拒绝让他进城。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李从珂暂驻扎在虞乡,派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报告。明宗问安重诲

6 / 8

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明宗怀疑此事,想把杨彦温引诱来讯问情况。安重诲坚持请求派兵攻打杨彦温,朝廷便命令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统兵讨伐他。明宗指令药彦稠务必把杨彦温活着抓回来,想要当面讯问他。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所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说明情况。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33.解释下面的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 ①父以足受 .②随目之 .③良因怪之 .④与老人期 .⑤良因异之 .

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3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译文: ②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译文:

7 / 8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接受 ②名词作动词,看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④约定 ⑤形容

③“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译文: 解析:①省略句的翻译,二至五分句皆承前省略主语“老父”。“衣”,名词活用作动词,应为“穿”。②省略句的翻译,“履”,名词活用作动词,“给……穿鞋”。最后一句承前省略主语“良”。③判断句和省略句的翻译。“即”和“乃”表判断。后面两个句子中,皆省略了主语。

答案:①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②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就跪下给他穿上。

③“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老翁)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他。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就跪下给他穿上。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鞋子以后,大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好。”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来了。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要早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过了一会,老翁也到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做皇帝的老师。十年后你将会发达。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老翁)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