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岭南优秀文化 建设广东文化强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传承岭南优秀文化 建设广东文化强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30906fc850ad02de8041b2

“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强省”莅清主题巡讲

为清远文化建设专家献计献策

南方日报讯(记者/付强刘婷婷)“清正福远,福文化应成为清远的品牌文化”,“清远应打‘会议旅游’牌”??一场巡讲会,与会专家纷纷为清远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昨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的“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主题巡讲在清远国际会展中心礼堂举行。巡讲团的专家教授就文化软实力与发展硬道理、岭南文化的特质和优势、广东文化建设的困惑和前景、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与创建文化品牌做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并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

清远市四套班子成员、市直副处以上干部、各县(市、区)党政正职等共7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巡讲会上,巡讲团的4位专家温宪元、黄树森、余庆安、胡继松先后作了专题演讲。他们认为,清远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英石文化、福文化、北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等,因此,清远一定要经济文化同步发展,让清远的传统文化资料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优势。

与会同志纷纷表示,今后要大力弘扬清远市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清远市的文化资源,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清远市经济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温宪元(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 清远文化要南融北接

清远历史悠久,有2300多年,与广州相同,虽然清远建市不长,只有22年。 对于清远文化建设,我有点认识。一是清远要把公共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社会优势。文化辐射到珠三角,改变人们对清远贫穷落后的印象。二是从地理上看清远要南融北接。南融意即清远要做整个广东的后花园,包括珠三角、港澳,而不仅仅是广州的后花园。北接湖南,清远某些文化和湖南相似,湖南人文化产业、精神值得清远学习。

黄树森(著名文艺评论家,原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 清远应打“会议旅游”牌

与清远市领导交流发现,清远的会议特别多。各省的、各地的、各行业的会议都选择来清远开会。既然会议多,就应该加入文化因素,通过接待大型国际性会议来发展旅游业。

文化是经济高速发展后的一个必然选择,清远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此时正是借助自身文化建设,扩大影响力,丰富百姓生活的最佳时机。 余庆安(民盟广东省委文化委员会主任) 清远可在休闲旅游文化上做大文章

清远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有少数民族———瑶族的文化,还有北江、英西峰林等旅游文化资源。我觉得清远可以再把生态、文化、旅游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在休闲旅游文化方面做大文章。我是把“休闲”放在了“旅游”前面,如果单纯发展旅游,就意味着大家过来看看就算了;如果我们要想办法让他来了之后体会到休闲的乐趣,让他在这跟大自然亲近之余又能感受到文化底蕴,通过文化设施基础建设让他内心得到净化,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样他就会毫无疑问地把清远文化传扬出去。 胡继松(清远市政协秘书长) 福地文化应成为清远的品牌文化

清远有山水文化、奇石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等,这些文化虽然多样,但我个人认为比较散,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概念来概括清远文化?考虑到包容性、内容性、地方特色性,我认为“福地文化”这个文化既有我们清远地区的特色,又被广泛地认同,

还可以涵盖我们现在区域里所有的文化。

借脑纳智求良策 转型升级促腾飞

位于粤北山区的清远市,过去曾被戏称为“邻近珠三角的寒极”。本世纪初至今,清远华丽转身为投资热土。然而,依托资源消耗、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下,今年初,新一届清远市委市政府在“后花园”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实施“桥头堡”的发展战略,谋划新的产业发展布局。

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本月21日,由清远市委、市政府和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省社科院协办的“清远市产业发展规划研讨会”在清远市召开。这是一次集聚智慧的碰撞,来自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纷纷为清远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研讨会虽已落下帷幕,但是所引发的对清远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却刚刚开始。

据了解,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国家发改委、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委政研室、省委党校、省经信委、省发改委、南方日报社、省社科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主题作了专题报告,并与参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有关专家的精彩观点,南方日报从今日起分上下篇进行连续刊登,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袁喜禄

为未来多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袁喜禄说,广东省发改委将清远市作为主体功能区试点市,对全国工作都有很大意义和启发。今后应围绕集聚做功夫,做到“点状开发、面上保护”。清远市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做好绿色经济、特色经济。

围绕清远“两区两城”的定位,清远的后发优势,感觉最明显就是生态环境的优势。这种优势,对于其他地区是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把产业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定位进一步融合,这是一个总体上的判断。因为围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来看,有一些新变化,因为消费升级、基础升级的内涵变了。过去没有说过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这也是随着消费升级以后才有的概念。另外一方面,就是消费升级也带来发展环境的变化。大家过去认为,清远北部山区发展是劣势,但你从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来说又是优势,别的地方是不可能有这种环境来发展的,所以袁喜禄认为这是我们把发展的内容、变化、优劣势分析之后,形成一种新的特色。

袁喜禄认为,对生态环境认识要与产业发展、城市定位相结合,打造生态产品。产业规划围绕着消费,对绿色生态产业能不能有一个集聚,比如你的旅游、养生、健康、休闲产业。比如,现在的年轻女孩去韩国旅游美容,去日本旅游做几百项的癌细胞体检,到台湾旅游也更多与保健医疗结合起来,这是今后形成高端产业的载体。高端产业与城市定位更好的结合在于,高端产业发展是另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模式,带有新的变化。新的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后发优势密切相关。

大家为什么愿意在国外待?物质水平不太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生态环境对他们的吸引力。比如到悉尼、昆士兰,大家说这块是好山好水。因为环境很好,但是有点孤寂。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也到了收割海外人才的阶段。这些高端人才回国,很大程度对生活环境要求更高。

袁喜禄说,清远提出的“桥头堡”战略,把握了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我国逐渐从过去过于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向内需战略转型,整个珠三角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这些都给清远提出“桥头堡”战略提供了大背景。目前我们制定的全国范围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中部选择重点发展区域,这也是支撑内需战略的载体。这次会议研讨的《清远市产业发展规划》、《清远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清远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两大支撑,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都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二者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因此,清远市在制定完善产业规划时,应注意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外需不足带来的产能过剩的问题,重视产能过剩对产业规划的约束。另一方面,应把握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技术创新变化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可能成为“桥头堡”战略实施的重大外部推动力。袁喜禄还提到,规划也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布局和战略,应为未来的发展多留可持续发展空间,可发展空间将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具体来讲,在规划中应量化空间分析和评价,细化主体功能区分类;围绕清远当前集中、集聚的发展阶段,适当缩小部分城镇空间、产业空间,扩大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

袁喜禄表示,希望清远在政策框架内和发展方向上,结合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先行先试。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经制定了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下一步就到市、县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清远作为广东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市级试点,在规划中已经有了不少好的探索,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提供更多的可借鉴经验。

省政府参事 谢鹏飞

经济增长立足于制造业的实地之上

省政府参事谢鹏飞认为,清远实施“桥头堡”战略,是一种主动进取的战略。要抓好产业发展,坚实地抓制造业,将经济增长立足在制造业的实地之上,做好原有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市场竞争力为标准来衡量传统产业的高端性。

谢鹏飞认为,清远提出的“桥头堡”战略并非与之前的“后花园”战略机械割裂,而是一种延续和新的深化。“后花园”可以带旺人气、吸纳各种资源,但总体上讲比较被动。而“桥头堡”是更主动的战略,体现了清远新的进取精神。“桥头堡”是可以充分集聚内外优势的战略,可以更好地向前挺进,又可以补充内在力量,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都很大。

“桥头堡”战略的核心是“南融北拓”,很符合自身实际,而且清远具有地理区位和空间拓展的优势,可以形成长期的发展动力。清远要深入研究实施“桥头堡”战略,包括撬动战略的支点、战术、措施等等。

“清远要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基础,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谢鹏飞说。目前,广东正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时期,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速发展,清远也不例外。当经济增长处于这个阶段时会自然回落,这是很难避免的。当原有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原来的经济动力减弱时,就要着力构筑新的基础和新的动力。扭转习惯于追求高增长的预期和思维定势,坦然面对经济增长下调的现实,高度关注并努力克服内部外部的不确定因素,防止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特别要防止短期内经济突然下滑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