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浅论《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180b27453610661ed9f441

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 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它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 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吴敬梓通过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 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用讽刺的手法对当时世间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 的批判,对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也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 色彩。而主要是通过 吴敬梓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他善于采用含蓄、婉转的讽刺方 法,使他的讽刺能够达到既饱含情感,又超脱幽默那样一种境界。他在作品中往往不直接表 露自己的观点,而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情节的提炼和典型化,把讽刺的现象本身的矛盾与荒 谬或明或暗显示出来。并将是非观念与爱憎,寄于对客观事物的描写。 小说中常用的讽刺手法是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如第三 回写范进进考场时,是从范进的眼来着笔的,经其粗略几笔,就勾勒出范进落魄时的一副可 怜相,充满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古代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往往是脸谱化的,而《儒林外史》 掀掉了脸谱,以真实细致的描写,显示出了人物独具的性格。 除此之外,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夸张,是讽刺艺术所必要的,因为艺术的真实并 不排斥夸张。吴敬梓常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和可鄙之处。如小说第五回写严监生之 死,就是著名的例子。文中说严监生非常富有,但吝啬成性,他一家四口猪肉也舍不得买一 斤吃,每当小儿要吃,只在切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就是了。悭吝的性格使得严监生临死前还 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因为他不会说话,大家就胡猜,有说是为两个人的,有说是为两件 事的,有说是为二两银子的,有说是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他都摇头表示不是,那手只 是指着不动了。作者将此情节放大,最后还是刚扶正不久的赵氏懂得他的心思,你是为那盏 灯里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她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说: “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他这时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这种夸张的描 写,使文章异常生动、深刻地揭示了严监生守财如命,辛辣地讽刺了“这个悭吝的财主,真 是由表入里,深入骨髓。 ”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常常有意安排一些与小说人物身份不符的行为举动,从而揭开这 些“名人”“隐士”攀附权贵、趋炎附势的丑恶本质。第十二回中的权勿用应娄府二公子之 、 约前往赴会,可他“衣服也不换一件”“在街上脚高不低的撞” , ,一顶高孝帽子被卖柴的扁担 挑走,便满街呼喊着撞到一顶轿子上,要不是“旧相识使客张铁臂”认得他,说“是娄府请 来的上客” ,权勿用定会吃官司、挨板子。这一戏剧性的情节,不仅讽刺了娄家二公子整日百 无聊赖,结交的“贤士”竟是这等货色,同时对权勿用内心的空虚、一味模仿古人的衣着打

扮的“名人”滑稽相进行了讽刺。作者对权勿用的嘲讽与蔑视,暴露了以娄府二公子为代表 的贵族阶层的空虚与腐朽,预示了清王朝日趋没落、行将衰败的命运。 小说还故意安排了遽公子和鲁小姐这对“才子佳人”婚宴上的一幕: “一只老鼠从梁上 走滑了脚,不骗不正,不左不右,正好摔在宴席上燕窝碗里滚烫的汤里,把碗打翻,爬起来 就从新郎官身上跳下去,把簇新的大红段衣服都弄油了;一个从乡下雇来的厨役,只顾看戏, 粉丝汤洒了一地,慌慌张张正要去抓地上的粉丝,却被两只狗抢着吃了。气得他抬起脚来, 要去踢那两只狗,没想到又把鞋子踢飞??”这一精彩场面的描写,揭露了父母包办婚姻的 不合理。婚宴上一系列不吉利的事件,暗示了遽鲁婚姻的不美满,强烈讽刺了科举制度给“才 子佳人”造成的婚姻悲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青年男女的深切同情。 吴敬梓还采用了广泛而又强烈地艺术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出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成 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最显著的特色。他在刻画人物时,常常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 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意。不觉间也在引导读者一同去爱 其所爱,憎其所憎。小说中通过对比手法进行讽刺,主要运用在刻画胡屠户这个人物上。胡 屠

户是作者着意刻画的典型人物,范进向他商借乡试的盘费,又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又 是“尖嘴猴腮” ,又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然而范进中举后,他对范进的态度可谓是截 然相反:慷慨的送来七八斤肉、四五千钱作贺礼,称范进“贤婿”“老爷” 、 ,当众夸范进“才 学又高,品貌有好”“是天上的星宿” , ,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在别人的怂恿下,一骂一打治 好了女婿的疯病。一同回家的路上, “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 回。 ”截然不同的两副嘴脸,形成鲜明的对比,胡屠户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 势利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 我还发现小说巧妙地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 从悲剧中发现喜剧, 用喜剧演义悲剧,而且是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喜剧的悲剧性,所以他笔下的戏剧性人物 都蕴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喜剧故事,但从作品思想内容看又有其浓厚 的悲剧性色彩。这种情节上喜剧性色彩是表面上的,隐藏着思想内容上的人物悲剧性色彩才 是本质上的。这正是作者讽刺手法的高明之处。 小说根据切身体验, 以犀利的笔触, 从多方面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丑恶嘴脸。 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批判。小说以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作为讽 刺对象,表现了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讽刺更加直接而强烈,严肃而冷峻,形成了“蹙而能 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特色,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 纵观《儒林外史》全文,吴敬梓很看重对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描写,文中的人物分正 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两种。其中正面人物有不屑仕官的傲骨文人,如淡泊功名的杜少卿、满腹 才学的庄少光、随遇而安的虞育德、襟怀磊落的迟衡山;有正直不阿的典型人物,如清廉有 情的向鼎、正直仁厚的鲍文卿、忠孝为本的萧氏父子;有蔑视名利的市井奇人,如擅长写字 的季遐年、卖火纸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盖宽;有超越传统的女性典型,如 王冕的母亲、独立不羁的沈琼枝;有深陷传统的女性典型,如范进的母亲与娘子、谋求扶正 的赵新娘、枉死礼教下的王三姑娘;负面人物有醉心功名的书生,如俗不可耐的周进、仰人 鼻息的范进;有思想僵化的腐儒,如盲目僵化的马儿先生、抱残守缺的鲁编修、愚不可及的 王玉辉;有鱼肉鄉民的官绅,如贪婪势利的王惠、横行鄉里的严贡生、薄情寡义的王德与王 仁、装腔作势的汤奉;有一些假名士,如故作高雅的杨执中、荒唐愚蠢的权勿用、客死他乡 的牛布衣等 吴敬梓所塑造这些人物形象,使这部宏伟作品更 具吸引和感人的力量。文中对人物 的描写都是通过一个个充满矛盾的、丰富深刻的故事的展开进行的,小说开篇所描写的便是 作者所要弘扬的积极的人物因素,讲述的是元朝末年,在诸暨县乡村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王 冕和母亲相依为命,王冕为了维持生活到秦老家去放牛,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对画荷花产

生了兴趣,他将挣来的钱买了些作画用品开始创作,三个月后就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传 到了知县耳里,便命人索画送予当时皇上身边的红人危老,危老对他的画称赞不已欲召见他, 但王冕虽天性聪慧却不愿做官也不愿与其交往,只好暂到外地躲避起来,等些时日再回到家 中,这时天下格局已变,滁阳王也就是后来一统天下的吴王来拜访他,他回答了吴王的问题 要以仁义治理天下不可用武力,使得吴王在顺利执政后欲请他出来做官,这时王冕观测天象, 发现不妙,便连夜逃往会稽山,从此隐姓埋名到命终。吴敬梓写王冕才艺超群,卖画为生, 自食其力,写他否定科举制度,远避权豪势要,充分体现了王冕的正直知识分子的骨气,也 体现了吴敬梓的正面理想。然而小说中除了王冕这一正面人物外还有杜少卿、虞育德、迟衡 山、马二先生、沈琼枝、市井奇人等。 杜少卿这个人物形象,很多研究者都认为这一人物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写他虽出身 于大官僚大地主家庭却可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分。他更是蔑视 科举,瞧不起功名利禄,在第三十二回中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除此之外,他 曾笑骂臧廖斋下流无耻,当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时,他装病不去。这些言行与那些追名逐 利的风气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杜少卿不仅如此,他反对多妻制度,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可见杜少卿是一个具

有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和思想解放的人 虞育德的人物形象相比较杜少卿的个性十足显得平淡许多,但我们也常常认为看似 平淡的情节,却是非常理想化甚如圣贤一般。小说在三十六回中专门为虞育德“立传” ,写他 也是读书考科举,但不同的是他既不像范进那般痴迷也不如杜少卿“举业”时那般激进。相 比之下虞育德没有奇言异行,在生活环境方面也无特殊之处,但就是在这种平凡的生活中诠 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吴敬梓在描写虞育德时突出他中庸的为人处事之道,与贤人热心交 往同时也能宽容对待举止不良的人,这种真实的自我使他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同时 还强调他是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对他人进行感化,以“礼”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作为。此外作品 中还说他吸纳了的庒禅理学,并借此调节心理以求人格上的自我完善,精神上的相对超脱, 心理上的平宁和谐。这使我们看出虞育德的泰然在当时可以引领人们作出一番事业,但终究 还是无法打破时代的束缚。 迟衡山所展现出来既不是奇士豪杰也不是平凡的真儒的这一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他没有杜少卿的洒脱,没有虞育德的闲淡,也没有庄少光的悠然, 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正近乎“迂” ,在贤人们祭泰伯祠的盛大礼乐活动时, 虽是以虞育德为首,但首倡、策划和执行的都是迟衡山,这无不体现着他的“正” 马二先生虽是八股制度虔诚的信徒,但他在立身做人有许多积极因素,首先是马二 先生为人古道热肠,十分仗义。例如在第十四回中他解救璩公孙,将自己钱全拿出来帮他托 难;包括对匡超人的慷慨都可以称马二先生侠者。其次,马二先生做人光明磊落,他渴望功 名并为止奋斗,但从未想过为了夺取功名而去做有失人格的事情。再次,马二先生是一个善 良的人。小说第十五回中当马二先生知道自己被欺骗时非但没有计较,还把剩下来的银子全 送给了洪神仙的女婿和侄子。总之我认为马二先生是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虽遭 到科举制度的毒害却有着较多的优秀品德。 沈琼枝在小说中是具有解放意识和鲜明个性特征的妇女形象,她可爱可敬的灵魂在我 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将她的大胆泼辣表现的淋漓尽致,写她虽有着侠女般的豪迈, 但也不乏淑女般的知书达理,写她凭借自己的力量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追求个性解放的率 真,可以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活”比“死”更需要勇气和力量。 小说最后写的是第五十五回里的四个市井奇人即季遐年、王太、盖宽和荆元,同时也 是吴敬梓精心刻画,述往思来,结束全文的人物。 季遐年自小无家无业并借住在寺院安身,写得一手独特的好字,但他从不拿自己的字 取悦高门,他写字必须自己情愿才可,有时他还会大骂势力的朋友和装腔作势的乡绅。 王太以卖火纸筒子为生, 但他棋艺高超, 一个又一个的围棋高手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但当围观者邀请他吃酒时,他不仅拒绝还会奚落趋炎附势的围观者。 盖宽是开茶馆的,他家境较好但从不结交有钱的亲朋,后来虽然不幸家境败落但他宁 愿过着凄苦的生活也不愿屈辱自己求别人接济。 荆元是一个裁缝,会弹琴作诗,有些雅士之风,但他拒交文人学者,抬高自己的身价, 并向社会发出了“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的抗议。荆元敢于把裁缝这一 “贱行”提高到与读书识字平等的地位,这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意识成为 统治意识的社会里是很有胆量的,也是具有反叛意义的。 这四个人都属于城市平民阶层,过的是自食其力的生活。他们的职业是微贱的,社会 地位是低下的,但有都有着自己的业余爱好和与众不同的见识,生活虽贫寒但“既不贪图人 的宝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 ,我行我素,笑傲于城市山林之中。正是由于他们生活在基层, 既蔑视权贵,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才被吴敬梓成为“奇人” 在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上,吴敬梓将周进和范进塑造成了典型的腐儒形象,写周进应考 至六十岁却仍是童生,只好以教书糊口。文中让周进遭受新进的梅秀才和王举人两度奚落, 使我们感受到科举考试和功名的重要性以及成否的离谱。 然而周进的教师生涯又因所谓的 “不 懂承谢”而被辞退,幸好他有个做生意的舅子让他去记账,便带他去了省城。这时周进费尽 周折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贡院考房,文中的“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眼里酸酸的,长 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

直僵僵不省人事”的动作描写更是将周进这一老童生的苦楚与绝 望倾斜无遗。然而后来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发生了,周进最后竟然中了状元,薛家集也供起了 他的“长生禄位” 。对范进的描写吴敬梓是通过周进提拔范进开始的,使得命运相似的“二进” 都获得了功名, “二进”的黜落与高中纯粹是考官喜恶的结果,再加上考取功名后际遇的巨大 反差,不仅体现了对热衷功名者的讽刺,更是对科举制度的荒诞进行揭露和讥讽,同时也写 出了当时遭受科举制度残害的文人墨客丧失了是非观念,陷入了麻木不仁的状态而不自知。 严贡生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的一个反面人物,小说中这个哄吓欺诈、无恶 不作的小人是被大家公认的“六亲不认”的狠角色,第六回中说到严贡生的弟弟直到病死也 不见自己的哥哥来关心,当其病死几日后才见严贡生考了科举回来,严贡生不慌不忙得洗漱 休息直到看见弟弟的遗物和银子才假装难过,后来当他与王家兄弟谈论时还不知羞耻地为自 己辩解。然而严贡生的欺压和敲诈,在“云片糕”事件上表现的更是入木三分。最恶劣的是 他欺负妾身的弟妇并企图占有其财产,打起了官司,这场官司形式上是严贡生输了,但是小 说在第十八回中交代他得七股,实际上却是他赢了。从这些精彩的描写上可以看出严贡生这 一人物是在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思想和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典 型代表。小说中吴敬梓将他与“优贡”联系起来,可谓是冷嘲又热讽,无疑是倾注了吴敬梓 对此人物的厌恶和鄙夷。 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一个角色鲜明,性格极其丰富的文学形象。文中交待他本是 一个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因名声甚佳被提携做了秀才,不料好景不长提拔他的知县 被人诬告,匡超人只好去杭州投奔潘三,这期间结交了一些假名士,这些人都是些表面上潇 洒风流,但骨子里都忘不了功名富贵。他们假托无意于功名富贵,却意图名利双收。然而再 他认识了潘三以后,他的思想算是发生了质的改变,在潘三的带领下,匡超人为非作歹的胆 子变大了,而且在污浊的环境中他也变的薄情寡义、虚伪、谎话连篇,甚至气死了自己的妻 子。小说所展现出来的匡超人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他从纯朴、善良到人格沦丧,直至他坠 入深渊。吴敬梓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力的社会、牢笼士子的 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文学史上对于《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程晋芳[4]说《儒林外史》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冯沅君、陆侃如[5]合著的《中国

文学史简编》认为《儒林外史》这部作品“大醇小疵” ;鲁迅先生评其为“如集诸碎锦,合为 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如今《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 ” 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更有学者认为《儒林外史》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 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可见这部作品 通过卓越的讽刺手法和恰到好处的人物描写得到了世人的称赞与认可,真是“如大禹之铸九 鼎,神妙无遁形” 。 参考文献:

[1]张慧剑.《儒林外史》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 [2]林溪:谈杂文的讽刺性-新闻与写作,1988(2) 。 [3]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图书馆,2011(9) 。 [4]李忠明:程晋芳儒林外史研究述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12) 。 [5]许志杰:陆侃如和冯沅君-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5) 。

《儒林外史》女性形象研究

《儒林外史》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对《儒林外史》女性形象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小说中的几个主要女性形象上,缺乏总体观照,缺少系统深入地探讨。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塑造了不同阶层、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表现了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这些都是具有很大研究价值的。对《儒林外史》女性形象的研究,有助于解读整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