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fc89a3284ac850ad024238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通过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与规范化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水平得以进一

步提高,2006年以来,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网络共享课程65门。

四、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构建校内学习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实践成果考核与实践过程考评相结合、校内测评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考评管理体系。

(一) 建立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实现顶岗实习全覆盖

学院通过制定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实施细则》等专项管理制度;建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管理体系;编制《学生实习手册》(工作经历证书)、《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等规范化管理文件;设计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对顶岗实习实行动态管理等方式,建立了顶岗实习有效运行机制。

全院31个招生专业,共有顶岗实习单位近1100多个,与其中200余家主要顶岗实习的单位签订了长期校企合作协议,顶岗实习专业覆盖率达到100%,半年以上专业顶岗实习率达到100%; 2008年-2010年超过70%的学生被校外顶岗实习单位直接录用。

(二)?行、企、校?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实践教学训练体系 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展岗位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构建了由职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单元、专业课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基础技能与专项技能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类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在50%以上。

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设计实训项目、共同编制实训教学文件、共

- 11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同承担实践性课程教学,形成了顶岗实习与订单培养方向性课程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主讲的实训教学组织格局。

(三)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建立了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学院成立了以主管院长为组长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建立了教务处、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督导室、各系部、教研室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完善了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制定并实施了《实验、实训教学管理规定》、《学生实训成绩考核办法》、《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考试管理规定》等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考核考评办法等管理规范。

形成了先进适用的校外实训管理规范。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校外实训基地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以?专业对口、功能齐全、规模适当、就近实习?的原则,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分片管理原则实施校外实习工作巡视检查制度,实地检查学生实习效果;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平台?,通过系统平台、博客、QQ群等现代管理手段,强化动态管理,实现了专业实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管理。

(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布局

建成一批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的校内实训基地。2008年以来,按照?贴近实际、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原则,新建、改扩建校内实训基地1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总量达到96个;依据?设备选型与企业使用、实训环境与生产现场?双接近的建设理念,建成一批生产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校内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5.38%。

- 12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工厂)。相关专业引企入校,通过学院提

供厂房设施、企业提供生产设备、设计软件,校企合作共建一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厂)。如上海佳豪船舶设计公司、TCL空调公司、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铁路桥梁设计院集团公司等企业分别在学院设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厂),企业选派工程师进驻实训室,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完成生产设计任务、共同组织专业教学。

营造了适应职业素质养成的实训文化环境。按照实训基地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训教学组织与职业素质养成同步实施的原则,在建设方案设计、设备选型论证与教学项目安排、设备安装调试与实训文化环境布置、实训教学组织与考评等环节,塑造了模拟企业生产过程与?6S?管理模式的实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建立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2008年以来,学院在中型规模及以上企业新设校外实习基地105个,批量接受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达200个。

形成了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措施。一方面,通过政府专项计划争取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加强实训室硬件与软件建设;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企业捐赠等方式争取企业专项资金投入;同时学院将实训室建设资金、实践教学设备维护维修资金、实训耗材与实训教学管理资金列入财务预算,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 2010年仅校内实训耗材支出就达到438.64万元。

通过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资源体系不断完善,学院陆续成为国家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示范性实训基地、省国防科普教育基地。

(五)推进两证融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能力

- 13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学院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将职业资格

证书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资格证书考试大纲融入课程标准、资格证书知识考试与技能测评融入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环节,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有机衔接,毕业生?双证书?获证率超过98%。

通过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屡获大奖,获国家专利4项,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学院连续4年被评为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五、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培育和发展特色专业群

形成了适应行业产业链要求的集群式专业结构布局。适应船舶工业产业链长、技术集成度高、生产工艺复杂、协作配套性强的产业技术特性,以支持国家战略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为专业建设导向,构建了以船体建造、船机制造、船舶电气装配为主的船舶类特色专业群;以船舶配件加工为主的现代制造类专业群;以轮机管理为主,兼顾汽车检测的交通类专业群;以商品流通为主向供应链管理延伸的现代物流类专业群,以及支持数字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形成了适应国家新型工业化建设要求,社会需求拉动与特色专业推动相结合的集群式专业发展模式。

形成了?三同步一适应?的专业建设机制。根据?依托行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组织载体,构建了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同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同步、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的专业建设模式;形成了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有机融合的专业建设机制。

形成了以?与船同行、融学于做?教育理念引领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培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