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练习习题集-2008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仪器分析练习习题集-2008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8930e4195f312b3169a5cd

A 谱线干扰小 B 背景低 C 稳定性好 D 试样用量少 二、填空题

1.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干扰效应大致有光谱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及背景吸收干扰。 2.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当吸收为1%时,其吸光度(A)为0.0044。

3.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石墨炉原子化经历干燥、灰化、原子化、高温除残等四个步骤。 4.在原子吸收光度法中,常用的火焰有乙炔-空气、一氧化二氮-乙炔和氢气-空气等三种。 5.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等光学分析法是利用线光谱进行检测的。

7.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基态原子数远大于激发态原子数,所以发射光谱法比原子吸收法受 激发温度 的影响要大,这就是原子吸收法比发射光谱法 准确度 较好的原因。

8.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卡尔什提出利用 峰值 吸收代替 积分 吸收,从而解决测量原子吸收的困难。

9.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光谱,主要是 待测元素的纯金属或者合金 的光谱,光强度随着 灯电流 的增大而增大。 10.Mn的共振线是403.3073nm,若在Mn试样中含有Ga,那么用原子吸收测定Mn时,Ga的共振线403.2982nm就会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属于 光谱 干扰,可采用 另选分析线 的方法加以消除。

11.在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因素中,Doppler变宽是由于 原子的无规则的热运动 ;洛伦兹变宽是由于 吸光原子与其他气体分子或原子间碰撞 所引起的。 13.试样在原子吸收过程中,除离解反应外,可能还伴随着其他一系列反应,在这些反应中较为重要的是 电离 、 化合 、 还原 、反应。 三、简答题: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光源应当符合哪些条件?试从空心阴极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简要说明使用空心阴极灯可以得到强度较大,谱线很窄的待测元素共振线的道理。 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光源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谱线宽度“窄”–––锐线光源,有利于提高灵敏度和工作曲线的直线性。 (2)谱线强度大,背景小,有利于提高信噪比,改善检测限。 (3)稳定,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密度。 (4)灯的寿命长。

空心阴极灯能发射半宽度很窄的谱线。从构造上说,它是低压的,故压力变宽小。从工作条件上,它的灯电流较低,故阴极温度及元素溅射作用较低,故热变宽和自吸变宽较小。正是由于灯的压力变宽、热变宽及自吸变宽较小,致使等发射的谱线的半宽度很窄。

2.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有哪几种主要因素可以使谱线变宽? 解:谱线变宽的因素有两方面因素:一类是由原子性质决定的,例如自然变宽;另一类是外界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如热变宽、碰撞变宽等。自然变宽是无外界影响下时谱线的宽度,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多普勒变宽(即热变宽)是原子在空间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它随着温度升高、谱线中心波长增长和原子质量减小而增宽,是制约原子谱线宽度的主要因素。碰撞变宽指吸收原子与原子或分子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 4.什么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化学干扰?用哪些方法可以消除此类干扰?

解:待测元素与共存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原子化效率的改变所造成的影响成为化学干扰,影响化学干扰的因素很多,除与待测元素及共存元素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喷雾器、燃烧器、火焰类型、温度以及火焰部位有关。 为抑制化学干扰,可加入各种抑制剂,如:释放剂、保护剂、缓冲剂等,或采用萃取等化学分离手段来消除干扰。 5.已知某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倒线色散率为1.5nm/mm。测定Mg时,采用了285.2nm的特征射线。为了避免285.5nm的谱线干扰,宜选用的狭缝宽度为多少?

解:为了避免285.5nm谱线的干扰,光谱通带应小于 w=285.5nm–285.2nm=0.3nm

则狭缝宽度为S=W/D=0.3/1.5=0.2mm,即狭缝宽度应小于0.2mm.

6.画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示意图,并简述各个部分的作用。 解:光源----原子化系统-------单色器--------检测系统 光源: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射线。

原子化系统: 产生气态基态原子,以便吸收待测谱线。 单色器:将分析线与邻近线分开。

5

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结果。 四、、计算题:

1.原子吸收法测定某试样溶液的二价铅,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得Pb2833?和Pb2817?的吸收分别为72.5%和52.0%。计算其吸光度各为多少? 解:A?lgI1100?lg0?lg?0.56. 同理可知A?=0.32。 TI100?72.52.原子吸收法测定某试样溶液的二价铅,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得Pb2833?和Pb2817?的吸收分别为72.5%和

52.0%。计算其透光度各为多少?

解:依题意知其透光度应分别为27.5%和48.0%。

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分析法,

一、选择题

1.异丙叉丙酮(CH3COCH=C(CH3)2)在下列溶剂中K吸收带的波长最大的是(B) A 正己烷 B 水 C 甲酸 D三氯甲烷

2.下列羰基化合物中,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C)A RCHO B RCOF C FCOF D RCOCl 3.下列羰基化合物中,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大的是(A) A RCOCl B RCOR? C RCOOR? D RCO-C6H5 4.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定性鉴定物质的参数是(C) A ?max B ?max C ?max 和 ?max D 吸收峰的面积

5.异丙叉丙酮(CH3COCH=C(CH3)2)在下列溶剂中K吸收带的波长最小的是(A) A 正己烷 B 水 C 甲酸 D三氯甲烷

6.下列化合物中能产生n??*和 ???*跃迁的是(A)A 丙酮 B 丙烯 C 丁醇 D 丁烷 7.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主要优点是(D) A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B 可以获得更小的光谱通带

C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器 D 可以补偿光源强度的波动引起的误差 8.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A)

A 分子中电子能级 的跃迁 B 分子中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9.紫外光谱法中,下列化合物中,?max最大的是(D)A 环己酮 B 四氢呋喃 C 苯 D 苯甲醛

10.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max =305nm,在乙醇溶液中,?max =302nm,指出该吸收峰是由于下列那种跃迁引起的(A) A n??* B ???* C n??* D ???*

11.在下列化合物中,哪种电子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最小(A) A n??* B ???* C n??* D ???* 12.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特征性强,该法最适应于(A)

A 对纯物质进行定性鉴定 B对混合物进行定性鉴定C 对纯物质进行定量测定D对混合物进行定量测定 13.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为(C) A 卤钨灯 B 空心阴极灯C 能斯特(Nerst)灯 D氘灯 14.二硫化碳有四种振动模式,其中哪种振动模式不能产生红外吸收(A) A 对称伸缩振动B 反对称伸缩振动 C 面内弯曲振动 D面外弯曲振动

15.预计乙炔分子有多少种基本振动模式(B)A 6种 B 7种 C 8种 D 9种 16.预计苯分子有多少种基本振动模式(C) A 12种 B 13种 C 30种 D 31种 17.试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种化合物不能产生振动偶合(D)

A HOOC-CH2-COOH B H3C-CO-O-CO-CH3 C 邻苯二甲酸酐 D H3C CO-CO-CH3

18.在乙酸酐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中,在1820cm–1和1760cm–1有两个强吸收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B) A 电子效应 B 振动偶合 C 费米共振 D 中介效应

19.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上,没有下列哪种器件(B)A 光源 B 单色器 C 检测器 D 样品池 20.在红外光谱中,不适应于对固体试样进行处理的常用方法是(C) A 糊状法 B 薄膜法 C 液膜法 D 压片法

21.下列检测器中,不适应于作为红外检测器的是(A)

6

A 热导检测器 B 高真空热电偶 C 测热辐射计 D高莱(Golay)池 二、填空题

1.物质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必要条件为,?E=h? 、及 振动过程伴随着偶极矩的变化。

2.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红外光,分子中的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紫外-可见光。 3.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是基于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4.4000~1300cm–1区域是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内,它是鉴定最有价值的区域,又称为官能团区。 三、简答计算题

1.试指出下面哪一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为什么?

OOHOOCCOOHCOOHOH 酚 酞荧光黄解:荧光黄的荧光的量子产率较高。虽然二者所有的发色团几乎完全相同,而荧光黄具有较高的结构刚性,故其量子产率较高。

2.乙烯分子中的C=C对称伸缩振动在红外光区域无吸收,为什么?

解:因为乙烯分子中的C=C对称伸缩振动没有偶极矩的变化,是非红外活性的。 4.预计甲烷和乙炔各有多少个基本振动模式(振动自由度)? 解:甲烷:3N– 6 即3?5– 6 = 9 乙炔:3N– 5 即3?4– 5 = 7 5.椐报道Pd与硫代米蚩酮的配合反应是测定Pd的最灵敏的显色反应之一,其摩尔吸光系数高达2.12?105 l/mol。若最小可测吸光度为0.001,使用吸收池的光程长度为10cm,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d的最低摩尔浓度是多少? 解:因为A=?bc,可知C?A0.001?10??4.72?10mol/l 5??b2.12?10?106.现用相同的比色皿分别在475和670nm处测定了三种溶液的吸光度:

(1)含有化合物A;(2)化合物B;(3)A与B的混合溶液。其有关数据如下:试计算混合物中A、B物质的含量各为多少?

化合物 A B A+B 解:在475nm 处:?A?浓度(mol/l) 0.001 0.01 A(476nm) 0.90 0.15 1.65 B(670nm) 0.20 0.65 1.65 AAAB0.900.15??900, ?B???15 b?CA0.001b?CB0.01 在475nm处混合物有:1.65 = 900 c A + 15 cB 同理在670nm处有:1.65 = 200 c A + 65 cB

解二元一次方程知:cA = 1.48?10 –5mol/l cB = 2.08?10 –4mol/l .

电化学分析导论与电位分析法

一、选择题:

1.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质量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法称为(C) A 电位分析法 B 极谱分析法 C 电解分析法 D 库仑分析法 1.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时,对所加的标准溶液的要求是(B)

A 体积大,浓度小 B 体积小,浓度大 C 体积大,浓度大 D 体积小,浓度小 2.pH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中充分浸泡,其目的是(C)

7

A 清洗电极,去除污染物 B 检查电极是否破损 C 是玻璃膜表面形成水化层 D 减小电阻 3.普通pH玻璃电极在强碱溶液中测量时,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C) A 氢氧根离子在电极上产生响应 B 玻璃膜被腐蚀

C 钠离子等碱金属离子在电极上产生响应 D 电极的内阻极大

4.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材料是(B) A LaF3沉淀 B LaF3单晶 C CaF2 单晶 D La(OH)3粉末 5.用氟离子电极测定氟离子时,下列离子会发生干扰的是(B) A 钠离子 B 氢氧根离子 C 硝酸根离子 D 硫酸根离子

6.当试液中一价离子的活度增大10倍时,该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变化的理论值(250C)为(A) A 59.2mV B 29.mV C 59.2V D 29.6V

7.在电位分析法中,指示电极的特点是其电位与被测离子浓度(A) A 符合能斯特公式 B 成正比 C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 D 无关

8.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时,要在搅拌下测定电动势,其原因是(D)

A 可使电极表面保持干净 B 防止吸附现象 C 减少浓差极化现象 D 缩短响应时间 9.关于离子选择电极,不正确的说法是(D)

A 不一定有内参比电极 B 不一定有晶体敏感膜 C 不一定有离子穿过膜相 D 只能用于正、负离子的测量 10.关于离子选择电极的响应时间,不正确的说法是( A)

A 浓试样比稀试样长 B 光滑的电极表面和较薄的膜相会缩短响应时间 C 共存离子对响应时间有影响 D 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会缩短响应时间 11.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晶体膜碘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A)

A 随试液中银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B 随试液中碘离子活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C 与试液中碘离子的浓度无关 D 与试液中氰离子的浓度无关 12.晶体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灵敏度取决于 (B)

A 响应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 B 膜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C 与试液离子的活度系数 D 晶体膜的厚度 13.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含有微量的Fe3+, Al3+, Ca2+, Cl–)的氟离子时,应选用的离子强度调节缓冲为(C) A 0.1 mol/l 硝酸钾溶液 B 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

C 0.05 mol/l柠檬酸纳(pH=5~6) D 0.1 mol/l 醋酸钠(pH=5~6)

14.氨敏电极是以0.01mol/l 氯化铵作为中介溶液,指示电极可选用(D) A 银-氯化银电极 B 晶体膜电极 C 氨电极 D pH玻璃电极

15.在银-氯化银电极中,穿越相界面的有( A) A 电子 B 氯离子 C 银离子 D 氢或者氢氧根离子 16.二氧化碳气敏电极是以0.01mol/l碳酸氢钠溶液作为中介溶液,指示电极可选用(C) A SCE B 中性载体膜钠电极 C pH玻璃电极 D 铂电极 17.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B)

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估计电极的线形响应范围 18.在电位滴定中,以?~V(?为电位,V为滴定剂的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A) A 曲线的最大斜率点 B 曲线的最小斜率点 C ?为最正值的点 D ?为最负值的点 D保持工作电极电位的稳定。 二、填空计算题

2.当电流通过电极与溶液界面时,如果电极电位对其平衡值发生了偏差,这种现象称为极化现象。 7.在电解分析中,外加电压总是比理论电压大,这中差值一般用超电势(?)来表示

1.晶体膜氯、溴、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敏感膜均由其相应的银盐制成,它们的灵敏度由低到高的次序为Cl< Br< I。 2.电位分析法中,离子选择性系数Ki,j,可理解为产生相同大小电位时ai与ai (ni/nj)的活度比值,数值越小,表示电极对i离子的选择性越好。

3.盐桥的作用是消除液接电位;用氯化银晶体膜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硝酸钾。

4.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离子时,常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溶液,并且控制缓冲溶液pH值在5.0~5.5之间,为什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