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595462783e0912a2162a7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政党和政党制度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人们为争取选举胜利而建立的政治团体。政党制度是执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关系的制度规范。现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大都可以归结为政党政治。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范畴。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政党制度千差万别。其中当代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即两党制和多党制。

两党制是指在一国之中存在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通过控制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政的制度。在竞选中获胜的一党,行使国家权力,被称为“执政党”或“在朝党”;在选举中失败的党被称为“反对党”或“在野党”。实行两党制的国家,除对立的两大政党之外,还存在着一些较小的党派,如美国除民主党、共和党外,还有共产党、社会党、社会劳工党、社会主义工人党;在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还存在自由民主党等若干别的政党,甚至还存在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等地方性的政党,而这些较小的政党,在议会或总统选举中,均无法同两大主要政党相抗衡,在政治生活中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甚至还经常受到两大政党的排挤和分化瓦解,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只有两个政党,也不能认为一个国家存在两个政党就是两党制。

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三个以上政党并立,互相争夺政权的政党制度。在多党制国家中,在选举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并执政的政党,或以某政党为主组成联合政府的政党联盟,成为执政党,而未参加政府的政党成为反对党。多党制源于法国的大革命以后,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多党制在法国正式确立,以后,多党制陆续为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北欧国家所接受。目前,世界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多于实行两党制或一党制的国家。

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多元并存的多党制,即在某一国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多年长久地维持其绝对优势的地位,只是与其他政党形成联盟,来共同掌握国家政权,这以意大利、瑞士、法国最为典型;另一种是一党独大的多党制。即在许多政党并存的情况下,有一党处于压倒优势地位,一直单独掌握政权,例如日本。第三种是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即各政党分化为阵线分明的左右两大阵营,轮流执政。

在现今欧洲国家中,多党制占多数,法国、意大利是多党制的典型,此外还有德国、比利时、丹麦、挪威等国。在多党制国家中,政党数目不同,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一般来说,过多的政党同时并存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各党派斗争的结果,必然是一些政党消失,另一些政党分化组合为若干大的政党。 同一种类型的政党制度运用于不同的国家,与该国的具体政治相结合,也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模式。如:同是两党制,在美国是总统制下的两党制,两党的竞争主要围绕总统选举展开,因赢得总统选举才能赢得执政党地位;在英国是议会制的两党制,两党的竞争主要围绕议会展开,因为只有赢得议会选举才能获得执政党地位。同是多党制,在意大利是典型的议会制的多党制;在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的多党制;在日本则是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多党制。因此,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是国家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大事。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包括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两个方面,所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指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一党领导,居于执政地位,其他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合作参与政权的政党制度形式。所谓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存在区别,又存在统一性,它们都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根本的是共产党领导。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13

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共产党领导是基本前提,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半个世纪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多党合作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各民主党派在与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中不断取得历史性的进步,才能同心协力地把共同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可以说,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亲密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

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共同进行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以《共同纲领》为共同政治基础,进行了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半个世纪中,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积极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从而使我国既保持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又创造了振奋活跃的民主气氛。这与西方多党制中以谋取执政地位为目的的反对党、在野党具有本质的不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这种团结合作关系,既有利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团结合作,通过平等协商形成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又有利于避免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和一党专制、缺少监督造成的种种弊端。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综合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把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归结为:1、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平等独立、协商监督;结构多元、目标一致。5我国政党制度的优点是: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步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共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进行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共支持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内部事务,帮助他们改善工作条件,支持他们开展各项活动,维护本组织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

7、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是:(1)参政议政: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2)民主监督:主要指民主党派对共产党和国家机关的监督。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3)服务沟通:所谓服务沟通是指各民主党派积极开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的各类活动,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沟通它们所联系的一部分人民群众同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政治协商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条件的。(2)政治协商的主体是有组织的、高层次的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包括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知识层次最高的一个政治群体。(3)政治协商的内容是具有政治性和全局性,包括党的路线、决策,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关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有关全国和各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等等。(4)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是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政治协商的结果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形成国家意志,但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建议、咨询、参考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对党和国家的决策产生影响。

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 1、

性质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

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

14

人民政协或政协)就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2、 任务

人民政协的任务,总的来说,是为实现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

3、主要职能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1)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指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政协内部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的协商。 (2)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指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方式所进行的监督。

(2)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宽和延伸,主要侧重于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和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第四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提要 课程使用教材 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

1、 2、

第一、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概念:人大制度、政体、君主制(绝对君主制、有限君主制)、共和制(民主共和制、贵族共和制)、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

知识点:政体形式;人大的性质;政体与国体的关系;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三三制参议会制度;全国人大的地位、组成和任期p15-18、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大的会议形式与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任职规定和职权p26-30;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形式;委员长会议的职责p33-35;专门委员会会议的职权及其会议形式与性质;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行政区划的原则;地方各级人大的地位与职权p48-5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职权;人大代表的性质与地位p72-73;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p75-83

3、

思考和理解:社会主义代议制民主共和制和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共和制的区别p3-4;我国人大制度的中国特色4--5;如何完善和发展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83-90

第三章 选举制度

概念:选举p91、选举制度、选区p107。

知识点:选举的适用范围、主体、方式和程序、性质与目的p91;选举的主要原则p98-105;主持选

1、 2、

举的机构与选区划分;候选人的产生;投票规定与选举结果的宣布;间接选举的程序。

3、 思考和理解:选举的性质与民主内含;如何完善我国的民主选举制度。

第四、五章 国家行政制度

1、 概念:国家行政及国家行政制度p129-130、行政组织体制、行政领导体制、首长负责制、行政监督体制、

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

2、 知识点:国家行政的特点;行政组织体制的设置原则与结构模式p134-136;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首长负

责制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行政监督体制的类型和作用;国务院的地位、组成、任期、职权以及行政机构的类别;行政法规的特征、名称、类型与制定程序p162-165;行政规章的特点、名称与制定程序;地方

各级行政机关的地位、组成、任期、职权和行政机构、派出机关。

3、 思考和理解:如何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如何完善和深化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P202-208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1、 2、

概念:职位分类、竞争机制、录用、任用、免职、培训、考核、奖励、纪律和行政处分、晋升和降职、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

知识点:职位分类的政治要求、分类与职级p219-220;竞争的原则;竞争机制的内容;竞争激励机制的功能;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力;录用、任用、免职、培训、考核、奖励、纪律和行政处分、晋升和降职、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的形式和关系规定;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

3、

思考和理解:如何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p254-256。

15

1、 2、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机关。

知识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p263-26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p271-275;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原则p276-278;处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部民族关系的原则p280-284;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和自治权。

思考和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我国的意义和必要性;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八章 特别行政区制度 概念:特别行政区制度p303

知识点:特别行政区制度的理论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地位与职权p324-326;行政长官与立法会的关系;行政机关的构成及职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性质和地位、产生与职权p329-33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院和适用法律p335-337。

3、

1、 2、

3、

1、 2、

思考和理解:为什么在我国的港、澳、台地区要实行特别行政区制度;如何更好地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促进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概念:政党制度p343、多党制、两党制。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p348;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p351-352;我国政党制度的优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p357;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p383。

思考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什么;在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十章 政治协商制度

3、

1、 2、 3、 概念:政治协商制度p391、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知识点: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p40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p401人民政协的组成和组织体系。P406

思考和理解:在我国建立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如何完善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p413.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提要(2005年上学期)

课程使用教材 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它主要涉及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方式。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立宪君主制(立宪君主制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它是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制、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体会议、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狭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仅指其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是由普选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知识点:人大的性质;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三三制参议会制度(在边区各级参议会中,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参议会组成制度);全国人大的地位、组成和任期p15-18、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任职规定和职权p26-30;地方各级人大的地位与职权p48-54;人大代表的性质与地位p72-73;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p75-83

3、思考和理解:如何完善和发展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83-9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