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3 常见的物质及性质(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3 常见的物质及性质(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3e737b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e3

④向试管内加入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立即出现黄色。

⑤另取一些未加热过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盐酸的试管内,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经检验,步骤④、⑤产生的气体相同。

(1)步骤①中“★”处应填:________ 。 (2)步骤④、⑤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

(3)本实验探究的结论是:铁粉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________ 。 (4)结合已学知识和本次探究分析可得,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受反应温度、氧气的________等因素影响。【答案】 (1)装置气密性 (2)氢气(或H2)

(3)氧化铁(或Fe2O3或三氧化二铁) (4)浓度

【考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密闭容器的实验在反应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分析; (2)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3)根据铁的氧化物的验证方法及现象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解答】(1)该反应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所以反应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 步骤④、⑤中产生的气体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3) 由实验现象可知,铁粉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氧化铁。 (4) 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受反应温度、氧气的浓度等影响。

25.(2019·台州28)金属与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其反应速率除受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外,还受温度、酸的质量分数、固体表面积大小等因素影响。现探究酸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室提供秒表、图甲器材和颗粒均匀的锌粒、铁片、铜片、2%稀盐酸、4%稀盐酸、2%稀硫酸、碎冰、水等药品。 (1)请选择合适器材和药品,设计实验写出步骤(可配图说明)。________。

17

(2)实验结论:其他条件都相同时,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图乙是某资料中铁与2%稀硫酸在恒温条件下,生成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实验结论,对曲线进行适当的修改(在答题纸图乙上用实线画出),使其更合理。

【答案】(1)答题要点: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控制反应恒温进行;③药品的选择能体现控制变量;④测量因变量的方法正确;⑤能体现避免实验偶然性;⑥操作步骤顺序合理。 满分示例:

①检查气密性;连接试管和广口瓶,往漏斗中加水,液面不持续下降;(只回答“检查装置气密性”也可)。 ②装药品:在烧杯中加入碎冰和一定量的水,往试管中装入锌粒,把试管放入烧杯内的冰水中,用铁架台固定,连接好其他装置。

③开始反应和测量:打开止水夹,往漏斗中倒入一定量的2%稀盐酸,记录一定时间内量筒中的水量(或“记录量筒中的水达到一定体积时所需的时间”等合理均可)。 ④取等量的锌粒与4%稀盐酸进行反应,重复上述实验。

⑤用铁片代替锌粒,重复上述实验(或“多次实验”等能体现避免实验偶然性的均可)

(如把第③④步骤改为一次实验,通过比较每隔一定时间内量筒中水的体积,以判断产生气体的速度等合理均可)

(2)如图[画图要求:能体现氢气产生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最后不变且与虚线相平]。

【考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1)探究酸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温度、固体表面积等因素相同,而改变酸的质量分数;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反应和测量;设计实验时注意换用不同的金属多次实验,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准确客观;

(2)反应时间越长,酸的浓度越小,即它的质量分数越小,氢气产生的速度就越来越慢,据此解答。 【解答】(1)步骤为: ①检查气密性;连接试管和广口瓶,往漏斗中加水,液面不持续下降;(只回答“检查装置气密性”也可)。 ②装药品:在烧杯中加入碎冰和一定量的水,往试管中装入锌粒,把试管放入烧杯内的冰水中,用铁架台固定,连接好其他装置。 ③开始反应和测量:打开止水夹,往漏斗中倒入一定量的2%稀盐酸,记录一定时间内量筒中的水量; ④取等量的锌粒与4%稀盐酸进行反应,重复上述实验。 ⑤用铁片代替锌粒,重复上述实验。

18

(2)由于酸的浓度减小,那么产生氢气的速度会逐渐变慢,最后直至不变,如下图:

26.(2019·温州27)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s 3.3.5.7.11.19.2 8 0 1 1 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 ________。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做出简要解释:________。 【答案】(1)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在顶产聚积并逐渐下沉 (2)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

(3)大玻璃罩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周围下沉,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9

【解析】【分析】(1)根据石灰石变混浊时间的长短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在玻璃罩内的分别情况;时间越短,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时间越长,二氧化碳浓度越小;注意温度对二氧化碳运动方向的影响; (2)根据温度计的示数可以掌握蜡烛燃烧时玻璃罩内不同位置温度的变化; (3)玻璃罩的高度大,二氧化碳会冷却,从而下沉堆积在底部,据此解答。

【解答】(1)根据实验一可知,A组玻璃罩内高度越大,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应该是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A组实验高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在顶产聚积并逐渐下沉;

(2)实验二种温度计的高度不同,可以测出玻璃罩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因此探究的问题是: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

(3)在B组实验中低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大玻璃罩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周围下沉,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 四、解答题

27. (2019·金华、义乌、丽水34)为研究“不同物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少的质量情况如下表。

放置时间 (小时) 24 48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__克;

“变(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质量减少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酒之后的笼子质量分数变化,小雨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四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5.50克氢氧化纳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照变化的原因作

20

烧杯中物质减少的质量(克) 水 1.85 3.70 饱和氯化钠溶液 0.61 ? 饱和硝酸钾溶液 0.72 1.44 7.3%的稀盐酸 1.35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