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发展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目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7-2022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发展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目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335731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8

2017-2022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发展

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目录)

中国报告网

www.chinabaogao.com

中国报告网 企业发展咨询首站

2017-2022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发展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目录)

【价 格】纸介版:7200 电子版:7200 纸介+电子:7500 【交付方式】电子版Email / 特快专递 【网 址】

http://baogao.chinabaogao.com/lvyou/292209292209.html

一、研学旅行概念的界定

目前,研学旅行的定义尚未统一,国内学者大多以修学旅行的名词替用,而国外学者则使用教育旅游一词。

修学旅行一词最早源于日本明治时期,从教育角度来看,日本的修学旅行是通过旅行的形式让学生直接体验社会,学习自然文化知识,培养与人相处的协调性,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而国内学者认为修学旅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张其惠从三个角度界定修学旅行:

1.从旅游主体角度,修学旅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教育科普;

2.从旅游动机角度,修学旅行是以“人格修炼”为主导的旅游活动;

3.从旅游特征来看,修学旅行是一种“游学相伴、游学交融”的旅游项目,旅游主体包括任何旅游者。

国内学者对研学旅行认识有两个角度:从广义的角度来讲,研学旅行是旅游者出于文化求知的目的,离开常住地,到特定地区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文化专项旅游活动,其旅游主体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学生群体,也可以是非学生群体;而狭义的研学旅行则是特指由学校集体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的,以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培养人格为主要目的的校外专项旅游活动。

教育旅游包涵两类:一类是旅游优先的教育旅游(tourismfirst),包括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以及成人教育旅游;另一类是教育优先的教育旅游

(educationfirst),包括大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语言研修以及交换项目等旅游活动。

表:研学旅行相关概念比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

因而研学旅游可视为教育旅游的一种形式。而研学旅行和修学旅行是相似的,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两者旅游主体是广泛的,可以包含任何以学习为目的而旅行的人,从狭义上讲,两者的定义则以学生为主的旅游者,参与学校组织的以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了解社会文化为目的的校外专项旅游活动。

二、我国研学旅行问题的解决对策

1.明确目标、主题,彰显教育价值

把研学作为研学旅行的目标是其价值所在,旅行只是研学的载体。脱离了这一特征,研学旅行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中小学校所开展的研学旅行应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始终秉持教育性原则,依据其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办学宗旨等确立研学旅行总体的发展道路,切不可因为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研学旅行产品而迷失方向。同时,应善于利用所处的地理优势、旅游资源、文化特征等开发不同的研学路线,在扎根本土中获发展。

此外,教师须根据整个的学情、学生的需求、具体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确立不同目标与主题的研学旅行,做到有的放矢。尤为注意的是,研学旅行的目标不是机械、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开展过程、具体的开展内容不断变化、生成的。

2.精心组织安排,融入课程体系

“课程化”研学即根据课程标准,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学科特性所打造的研学旅行活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一文中,教

育部就明确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各学段特点和地域等因素确定研学旅行的开展内容。

同时,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发、整合多类活动课程,与当下的课程改革密切联系。除了将其与语数英、史地等学科嫁接以外,在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把研学旅行当作校本课程去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南京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在校本课程中增加“跟着教材去旅行”、“访学护照”、“博物馆”课程等研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南京的致远外国语小学将旅行与语文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旅途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玄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则积极开发校外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看《遇见梵高》展览、到图书馆上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3.坚持学生为本,促其全面发展

是否以学生为本,是衡量研学旅行开展成效的关键要素。合肥市就明确强调研学旅行课程的体验性原则。研学旅行通过创造真实、直观的场景,通过一系列的直观化教学,把学习者和外部世界紧密联系,不仅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了巩固,进行了再发现和再创造;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身心充分参与其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得到全面提升。

当下,学校应确保每一个生命体都能积极投入到研学旅行过程中去。研学内容、旅行路线、时间以及方案的制定、活动的安排等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兴趣特点,倾听学生的声音,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在研学旅行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看相关录像、书籍资料的方式使学生对目的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可让学生确定研学主题,预设研学内容。在开展过程中,教师更要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都得到兼顾。

4.完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与研学旅行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游玩的趣味性,后者则需要在事后进行及时总结评价,以判定其开展效果,确保开展质量。

对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应尽快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和德育工作评价之中;学校则应根据学生在旅行中的活动表现,建立相应奖励机制,并将其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各中小学校也应尝试探索、制定多种评价方式,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兼顾。旅行结束后,教师可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身心变化程度等进行评价和记录;通过举办征文、摄影、绘画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像历史、地理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可让学生完成相关的考察报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也可以举办展览会、座谈会、交流会等,邀请家长、学校管理层、社区人员等进行旁听,学生就旅行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等进行交流,采取学生自评和教师他评的方式,选出优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