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模型的构成及历史拟合方法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数模模型的构成及历史拟合方法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ed757952d380eb62946df7

井名 TZ401TZ411TZ7-52射孔数模层1、4、5、63、7、81、2、3、6、74、5、6、795、6、77、8、96、7、8最大含水率累产油(万吨)(%、数模)0.8395.1633.1809.1748.1397.72410.4742.262 TZ7-56TZ401-H1TZ401-H2TZ401-H3 TZ401-H4

30.1263.1481.8625.6481.5143.7169.2991.37(方/吨)TZ401-H1(2、3、4)井的含水率几乎与到底水的距离成反比,H1和H3的位置比较靠下,应该引起重视。 TZ422C3油组TZ7-H36井,由于此井的底部存在隔层,隔层以下的油剩余,应该尽快调整。

四.数模预测与机理研究

1.数模预测

数模常见的预测方法如下:

方法1最常用,但在流压达到限制以前的产油量无法保证,特别适合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的预测。

方法3、5对于新投产油气田的预测比较适用,但井之间的影响较大,在流压达到限制以前液量递增。

方法2、4、6使用时应十分小心,如方法2但在流压达到限制以前的液量没有限制,方法4、6要求模型的精度较高。

实际应用时,常见的数模预测问题如下:

(1)无论用那种方法预测都与实际油气田生产情况相差较远,井的工作制度根本不可能一成不变,最好定期作好跟踪模拟工作。

(2)跟踪模拟时一些井拟合不上,说明模型的局部存在问题,如果大部分井拟合不上,最好重新建立数模模型。

(3)当条件(如地质模型、井工作制度等)发生改变时,原来的计算结果已经失效,不能用实际的(或用油藏工程法计算)数据与此对比。

(4)不同的预测方法(如方法1和方法3)结果可能相差较远,需要认真分析。 (5)最低流压应该为井的废弃流压,一般比停喷流压低;注水压力恢复后,预测液量

6.其它方法,如井组自动分配产量等 2.定油量、定流压 3.定油量、定流压、限制最大液量 4.定流压 5.定气量、定流压 经济极限:井最大含水率、最小产量等关井条件限制。 数模预测。新井给出比较准确的投产(注)日期,老井措施也要有详细的实施计划。进一步确定残余油(气)、射孔位置等重要参数;注意考虑关井因素;如何将模型局部修改推广到全区,可能用修改后的资料点数据重建模型比较好。 1.定液量、定流压 定注入量、定流压 也需作适当上调,同样预测产量是否沿用拟合截止期的产量,也值得考虑。

(6)一些数模计算软件出现线性或非线性迭代失败时的计算结果不可信,可以灵活处理;数模方面的专家曾经作过对比,对于同一模型,条件完全相同,计算出的饱和度场分布却有较大不同,当然此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现场应用人员来说根本无法解决。

(7)尽量听取油气藏区块管理人员的意见,但当数模计算结果与动态认识矛盾时,应该首先查找模型问题,如果确认模型无误而计算结果偏差(如井的位置较差),还需认真探讨,以防误导。

(8)有些问题可能与我们的思路有关,如注水井的位置问题,井位定在来水的方向肯定存在问题,再如水平井水锥问题,对于理想模型或不受邻井干扰的底水油藏(如TZ401C3),底水上升到水平井以上不太可能,但是尽管水平井正上方没有井采,只要邻井的射孔段处于水平段以上,再加上边底水或注水的共同作用,如果水平井以上或附近又存在高渗层,边底水完全有可能上升到水平段以上。事实上,造成许多数模计算结果与动态认识有较大差别的原因可能是:对于复杂的地质情况来说,数模模型的确粗糙了许多,邻井干扰可能比实际生产要大得多。

TZ17-6井为TZ402C3油田一口直井,后期该井基本上是在产水,关井转注,数模预测与动态认识一致,说明是一个好的建议。 2.机理研究

此方面的研究内容很多,但应该根据具体的油气藏问题具体分析。如作水平井的开采机理研究,简单的底水或边水模型根本无法反映实际油藏的情况,结论也有较大差别。由于受水平井从A点到B点压差或与油藏接触面等因素的影响,从理论上(或理想模型情况),井的中间先见水,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水平井离边底水较近的位置先见水。因此,机理研究最好

在完整的数模模型下进行,理想模型根本无法设定边界条件,井之间的干扰因素也无法考虑。当然,大部分结论还是一致的,如流体性质数据、相渗数据、渗透率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实际上,我们经常忽视了对井的开采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油气储量和井的空间位置,除此之外,可能夹隔层、粘度、渗透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水平井在油气藏中的空间位置讨论 无隔层存在的边底水油气藏:在无气顶存在的情况下,位置靠上较好,反之(如TZ402C3水平井TZ7-H8,TZ401C3水平井TZ401-H1),若气顶与油层之间存在明显隔层或者气顶的物性很差,靠近气顶(从气顶到油水界面1/4处)是否会更好点?

有一明显隔层存在的边底水油气藏:在中间隔层厚度与储层厚度相差较小时,如哈得薄砂层(已实现)、TZ16油田C3油组水平井TZ16-12(已实现,已措施)和TZ422C3油组水平井TZ7-H36(未实现)等,是否用双台阶水平井比较合适?

有多个隔层存在的层状边底水油气藏:如TZ11志留系等,采用直井开采是否比水平井开采更具优势?

靠近边水处水平井的摆放位置:如TZ8-H14水平井,是否与油水边界成一定的夹角,B点趋向构造高部位,开采效果会更好些?同理,如对于一注三采的注采井组,根据具体情况,中间的注水井是否尽量与采油井成一定的夹角,以增大驱油面积,达到更好的开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