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习题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dc0952964bcf84b9d57bd9

因此,答案选ABD。

9、ABCD解析: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因此,答案选ABCD。

10、ABCD解析: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家庭文化背景、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志向水平差异。因此,答案选ABCD。

二、判断题

1、错误。解析: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教学时应采用与学生认知风格相一致的教学策略。

2、正确。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3、错误。解析: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而成年中期的任务才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需要。

4、正确。解析: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学生的发展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最近发展区。

5、正确。解析: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

一、选择题

1、B 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因此,答案选B。

2、C解析:与新手教师相比较,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预见性。因此,答案选C。

3、C解析: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他在实验中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因此,答案选C。

4、C解析: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是由新手型教师到熟手型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因此,答案选C。

5、A解析:课堂中基本教学技能 “课中策略”的熟练掌握是新手型教师转化为熟手型教师的关键变量。因此,答案选A。

6、ABCD解析:高水平的课后评估和反思能力的获得是熟手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变量。而影响这种转变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良好的神经质人格特点的形成、对教师职业

高水平的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具有强烈的职业成就感。因此,答案选ABCD。

7、B解析: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答案选B。 8、AD解析:教师角色认同主要是指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接纳。因此,答案选AD。 9、ABCD解析: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因此,答案选ABCD。

10、ABCD解析:教给新手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中的关键程序包括。每天进行回顾、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布臵家庭作业等。因此,答案选ABCD。

二、判断题

1、错误。解析: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只要对学生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那么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就会向这方面发展。

2、错误。解析: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任何教师都有可能在生涯过程中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3、正确。解析:教师“所倡导的理论,这是一种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的理论,它较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可以相互转化。

4、正确。解析:“理解别人”是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实验研究表明,客观性是最重要的核心。

5、错误。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富余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第十三章 教学环境

一、选择题

1、C 解析: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早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己。因此,答案选C。

2、A解析: 个体发展过程中微观系统的指个体作用于此的直接环境。学生直接接触的社会环境中的种种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构成此系统,如学生的课堂、家庭、同伴群体等。因此,答案选A。

3、B解析: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关系是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因此,答案选B。 4、ABCD解析:社会文化背景所蕴含的因素主要有社会阶层、家庭结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等。因此,答案选ABCD。

5、ABCD解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的影响包括认知发展的影响、个性品质的影响 、社会的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行为习惯的影响等等。因此,答案选ABCD。 6、ABCD解析: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父母、专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和忽视型父母。因此,答案选ABCD。

7、ABD解析: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包括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多边交往。因此,答案选ABD。

8、ABD解析:在青少年期,大多数的同伴关系可划分个人友谊、朋党、团伙。因此,答案选ABD。

9、CD解析: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多种习俗可依据其是否直接针对课堂违纪行为而把习俗分为引导性课堂管理的习俗和调控性课堂管理的习俗。因此,答案选CD。

10、ABCD解析:在青少年的同伴交往中,表现出同伴接纳水平包括有争议的孩子、受欢迎的孩子、受忽视的孩子、遭拒绝的孩子。因此,答案选ABCD。

二、判断题

1、正确。解析:促使青少年对同伴集体做出遵从倾向的原因之一是 “与人交往的需要”,或称“对偏离的恐惧”。

2、错误。解析:社会风气作为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气氛,表现为人们具有倾向性的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实质上指的是人们在处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社会风气仅是社会文化背景中一部分。

3、错误。解析:教育习俗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师生交往方式的反映。

4、正确。解析: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5、错误。解析: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的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第十四章 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A解析:加涅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九大教学事项,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因此,答案选A。

2、C解析:布鲁姆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其中评价是最高水平。因此,答案选C。

3、D解析:根据加涅或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应属于情感领域的目标。因此,答案选D。

4、D解析:引入任务分析,是让教师运用学习理论,对教学目标进行归类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因此,答案选D。

5、D解析: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因此,答案选D。

6、C解析: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力求使任务变得细化可行。因此,答案选C。

7、B解析: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答案选B。

8.A解析:一般说来,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领域原则来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成一个个领域,某些领域只属于某个人;第二种是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即将空间划分为各种兴趣范围或工作中心。因此,答案选A。

9、B解析: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因此,答案选B。

10、C解析:掌握学习是有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掌握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因此,答案选C。

二、判断题

1、正确。解析:教学设计主要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设计与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其目的是实现教学系统的最优化。

2、正确。解析: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束后能做什么的描述,是教师设计行为测验、选择教学策略等的依据,因此行为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

3、错误。解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情况,例如教学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和媒体的性价比等,媒体的界面是否漂亮不应成为媒体选择的依据。

4、正确。解析:教学策略一般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论那种教学策略都要重点考虑教师如何发挥教学作用,学生如何才能学的更好。因此,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错误。解析: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课堂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