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习题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dc0952964bcf84b9d57bd9

习题解析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

一、选择题

1、ACD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因此,答案选ACD。

2、D 解析:20世纪60年代,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因此,答案选D。

3、BCD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2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成果发生在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应用也发生在成熟时期。因此,答案选BCD。

4、A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因此,答案选A。

5、C解析: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因此,答案选C。

6、B解析: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由于心理学界的机能主义运动而使它逐渐成为全球心理学研究的主导,并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发源地。因此,答案选B。

7、A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泛的定义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因此,答案选A。

8、D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专著,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因此,答案选D。

9、ABC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主要体现在: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理论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并重上。因此,答案选ABC。

10、B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因此,答案选B。

二、判断题

1、错误。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因为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2、正确。解析: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而不是固定的公式,用以解决一切特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应用一般的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

3、正确。解释: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看来,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4、正确。解析:赫尔巴特在继承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和反对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上,试图把心理学建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同时明确强调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

5、正确。解析: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有比较独立的体系,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

一、选择题

1、D 解析:A是一种视觉适应带来的变化,不属于学习;B和C属于由酒精和药物引起的变化,不属于学习;D是由经验引起的外在行为的变化,是学习现象。因此,答案选D。

2、D解析:桑代克是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也是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因此,答案选D。

3、C解析:负强化是指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此题中的撤销处分正是消除厌恶刺激的方式,来巩固学生良好的行为。因此,答案选C。

4、C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因此,答案选C。

5、B解析: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因此,答案选B。

6、B解析: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因此,答案选B。

7、D解析:变化比率强化程式是指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化的,比如买彩票。这种强化程式对于维持反应的稳定性和频率最为有效。因此,答案选D。

8、C解析: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以掌握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因此,答案选C。

9、ABCD解析:正强化是通过奖赏等方式,以增加活动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因此,答案选ABCD。

10、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答案选C。

二、判断题

1、正确。解析: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错误。解析: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是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

3、错误。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什么不同,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习的误解,他认为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同样可能是机械的。

4、错误。解析: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不一定在人们当前的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它们可能影响着人们未来的行为潜能。

5、错误。解析: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第三章 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一、选择题

1、A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命题网络。因此,答案选A。

2、ABD解析:根据头脑内的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因此,答案选ABD。

3、ACD解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语言直观、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 。因此,答案选ACD。

4、AD解析:儿童在知道“苹果”、“梨”是“水果”后,再学习“香蕉”也是一种“水果”,这种学习叫做下位学习,但同时也是派生归属学习。因此,答案选AD。

5、A解析: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之间既不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学习质量与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并列结合学习。因

此,答案选A。

6、D解析:实物直观,是通过对实物的直接观察而进行的,其结果可以使学生形成关于现实的实物直觉。因此,答案选D。

7、D解析:适度的超额学习是150%。因此,答案选D。 8、D解析:所谓的及时复习是指当天。因此,答案选D。

9、ABC解析:概念的教学常用的方法有:例一规法、规一例法、 规一例一规法。因此,答案选ABC。

10、ABC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因此,答案选ABC。

二、判断题

1、错误。解析:教学是否从直观开始,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 2、错误。解析:在诸多的复习方式中,综合复习的效果最好。 3、错误。解析:知识的理解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化实现的。 4、正确。解析:知识的应用要经过审题、联想和课题类化三个基本环节。

5、错误。解析:棋师和新学下棋的再现两个棋技高超的棋手在比赛中的棋子摆法时,存在显著差异,棋师约摆对62%,新学下棋的约摆对18%。说明已有知识的完备程度影响知识的重现。

第四章 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ABD解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式经过三个阶段,即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因此,答案选ABD。

2、D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因此,答案选D。

3、C解析: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因此,答案选C。

4、ABCD解析:连续性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连续动作组成。换言之,操作动作本身是连续性的,比如开汽车、骑自行车、滑冰、跑步等。因此,答案选ABCD。

5、C解析: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比如吹拉弹唱 。因此,答案选C。

6、D解析: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因此,答案选D。

7、ACD解析: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因此,答案选ACD。

8、ABC解析: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还具有不同的一些特点:客观性、外显性、u-展开性。因此,答案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