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浅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浅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7fe49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a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浅析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们内容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有很多哲理。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流传甚久的千古名篇,每首古诗皆蕴涵着美的语言、美的韵律、美的画面、美的哲理、美的意境、美的情感。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古诗作品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美育资源进行一番发掘、梳理,以便于我们能因材施教,利于审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更应该在古诗教学中抓住诗中各种美的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一、古诗中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指的是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中写了天门山和长江的雄奇秀丽,以简练的笔墨,表现长江的水势磅礴和天门山对峙的险要。首句用一个“断”字,得天门山峭而险;用一个“开”字,得水势湍急而汹涌。天门山的奇险、水势的壮阔绘形绘色,使人如身临其境。第二句的“流”、“回”两个动词也用得十分贴切。因“流”,方见水势浩荡,奔腾而过;因“回”,方见江水突然阻遏而激荡,回旋北上,急转直下。三四句中的“出”和“来”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地势的

险要,给人以动态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表现在它的朦胧性。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重重佛寺,本来就给人以一种深邃的感觉,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中,这就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南朝”二字,“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就特别容易引人进入那无边的遐想。 二、古诗中的韵律美

古诗的韵律美主要体现在节奏美,即古诗语调的音乐性。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通行版本首句皆为陈述的语气“鹅,鹅,鹅”,这样诵读的语调就比较平和。如果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儿童看到池塘中一群白鹅,是多么惊喜和欢快呀,这样就可以读出感叹的语气,诵读的语调也就比较短促。当然,也可能是一个儿童远远望去,那是什么?鹅吗?这样的语气可能是交叉的,语调也是多种的,诵读字词的腔调、长短、高低也许是丰富多彩的。对诗句的理解不同,产生的情感也就不同,诵读的节奏、旋律也有不同。如读成“鹅?鹅!鹅――”那么,顷刻间,一个小孩子的疑问、惊喜、欢欣的感情就呼之欲出了。

古诗的韵律美还体现在音韵美,即诗句中发出的声响美上。在我国的经典古诗中,常能闻到泉水潺潺、黄鹏嘤嘤、蝉声悠悠,因为作者常以音乐家的视角来捕捉、表现大自然的微妙音响,这就使诗具有了一种音响美。当我们读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时,猿声、歌声、钟声、鸟声不绝于耳,跳跃的音符不经意就流动成一股起伏的旋律。 三、古诗中的画面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①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等等。因此,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人选做绘画题材。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于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我国古代诗人就常用自己的一双“绘画的眼睛”,从色彩、线条、构图等绘画性的角度去观察景物,使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绘画美。

绘画是视觉的艺术,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时,要唤醒学生的视觉感受,敏锐地观察和发现诗中的色彩。诗人常通过描写色彩

鲜明的景物,唤起读者的色彩感觉,给人以绘画色彩美的享受。这里仍以杜甫的《绝句》来举例。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黄鹏、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使诗产生了诱人的魅力,令读者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四、古诗中的情感美

情感性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就要求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由感知形象美进而感受情感美。教师要从语言因素入手,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的情感美。如《小池》这首诗,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初夏时节荷花池塘美丽景象的喜爱之情。然而这种感情是寓于“泉眼”“树荫”“小荷”和“蜻蜓”这些艺术形象之中的。引导学生鉴赏诗中“泉眼”“树荫”“小荷”和“蜻蜓”这些表现诗人情感而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语词,有助于学生感受诗人这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情感美,理解诗人由衷热爱自然景物的思想感情。

高尔泰曾说过:“美是诗的基础。和美一样,诗永远体现着善与爱,不体现善与爱的就不成其为诗。”[1]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读诗就是接受善和爱的熏陶。在孟郊的《游子吟》中我们读到了深深的母爱,在陆游的《示儿》中我们读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激情。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此类诗,那么学生就会有某种生命的感悟,汩汩流动的生命之水,来之于源源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