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史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油菜史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664fa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b

浚着(植物名实图考}中说:“油辣菜味浊而肥,茎有紫皮,多涎,微苦。”芥菜型油菜的特点是基部叶片较小,上部枝条纤细,植株高大。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又称为高油菜、苦油菜、大油菜等。芥菜型油菜种子较小的,千粒重在l一2克之间,含油量在40%以下。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植物名实图考)记述:“油青菜同菘菜,冬种生苔,味清而腴,逾于莴笋。”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

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 甘兰型油菜的故乡在北欧西海岸,在“瑞士湖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它的原始祖先的种子。着名植物学的家第康道尔在(农艺植物考源}一书中曾推测,这种原始型甘兰种子可能是由阿利安的克勒特族人自亚洲带到欧洲去的,长期以来它被栽培在欧洲许多国家的花园里供作蔬用,今天在荷兰、英国以及北欧海岸可以找到它的野生类型。直至十六世纪才开始采籽榨油。这种油菜株高中等,根系发达,茎叶有明显的缺刻,被覆着厚厚的一层腊粉。苔茎叶片轮茎着生,这是残留的亲缘甘兰的痕迹。花朵状如复瓦,植株没有辛辣味。甘兰型油菜结果多,种子大,含油量高。一般的千粒重在2.5—3.5克,少数品种在4克以上,含油量在42%,最高的可达45%一47%。我国栽培的甘兰型油菜是20世纪o年代先后从日本和欧洲引起的,又称为番油菜和西洋油菜,是我国长江流域现今种植的主要类型。

在芸苔屑十字花科植物大家庭中,除了油菜三姊妹外,还有其它同宗异名的家族,如我

国古代供作榨油用的芜菁(俗名蔓菁)、供作绿肥作物栽培的满园花(俗名油萝卜)以及白芥、黑芥、芸芥等,因它们主要用途不供榨油,故不列入油菜家族中叙述了。

油菜家族兴旺,亲缘殊异,但追根溯源,它们和白菜、芥菜、甘兰一样,仍然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一一山白莱来演化而来的。据(救荒本草}记述,山白菜“苗叶颇似家白菜,而茎叶细长,其叶尖梢有锯齿叉,又似君达菜而尖瘦亦小,味甜,微苦。采苗叶焯熟,水淘净,油盐调食。”今天在我国黄河流域丘陵山地仍可以找到这种野生山白菜。油菜家族的三姊妹所不同的是,白菜型油菜(2。:20)仍然保留着其祖先白菜的血缘,芥菜型油菜(2n=36)则是黑芥与白菜的杂交后代,甘兰型油莱(2n:38)则是甘兰与白菜杂交的后代。现代科学家模拟油莱演化的途径,采用人工杂交授粉的方法,培育成类似今天栽培的各种类型油菜,或者类似其祖先的黑芥和甘兰,证明它们之间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为培育油菜新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古代的精湛农艺

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而油菜栽培又是从蔬菜园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籍中记述种植油莱的丰富经验,其栽培技术之精,管理措施之细,轮作倒茬之妙,榨油方法之巧,令人叹为观止。 1628年徐光启着《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江南农民栽培油菜技术:“先于白露前日中锄,连泥草根晒干成堆,用稂草起火。将草根煨过,酌用浓粪搅和如何泥,复堆起顶上,作窝如井口。秋、冬间将浓粪再灌三次,此粪灰泥为种莱肥壅也。到明年九月,耕菜地再三,锄令极细,作垄并沟,广六尺,垄上横四科,科行相去各一尺五寸。用前粪灰泥,匀撤土面,然后将菜秧移植。植之明日,粪之。地湿者粪三水七,干者粪一水九。如是三、四遍。菜栽渐盛,渐加真粪。冬月再锄垄。沟泥锹起加垄上,一则培根,一则深其沟,以备春雨。腊月又加浓粪生泥上。春月冻解,将生泥打碎。正、二月中,视田肥瘦燥湿加咸。加粪壅四次。二月中生苔,摘取之,糟腌听用。即复多生苔心。花实亦繁。立夏后拔科收子。中农之入,亩籽二石,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