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3256a3783e0912a2162ae6

13、简述“瞎子摸象”的哲学意义。

答: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事物的统一整体。瞎子摸象,将大象身体上的各个部位分别看成大象的全部,而看不到大象整体,显然陷入了孤立偏面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14、简析“欲速则不达”这句话的哲学意义。

答: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向前发展的。这些过程的发展和变化,是受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决定的。违背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一味求快,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将事情办糟。 15、“人定胜天”这句话的意义与局限性。

答:在自然界与人这对矛盾中,自然界是可以被人类改造的。“人定胜天”显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伟大作用和豪迈气慨;但自然界又有自身发展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要合乎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16、简析“过犹不及”哲学涵义。

答: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质变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要保持事物的质,就不能超越事物保持自身性质的限度、幅度和范围。过与不及,都超出了事物质的规定性,都被排斥在某事物之外。在这一点上,它们的性质是相似的。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适度的原则。

1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哲学内涵是什么?

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包含着量变质变规律的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这个成语给人以重要启示,即一定要重视量的积累,决不可忽视、小看“小”和“少”。任何的“大”和“多”,都是由“小”和“少”积累而成的。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扎扎实实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日积月累,不断在综合素质方面自我修为;又防微杜渐,在思想道德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完善的人。

18、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原理,论述“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的道理。

答:1、事物的联系与发展都采取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2、梅树从孕育花胚、花苞,到梅花开放之前,经历了一个在漫长冬日潜滋暗长的阶段。这是一个渐进的量的发展过程。从无梅花到有梅花,这是事物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质的变化是在量的积累基础上发生的。3、以此比拟人生,常常先要有量的积累,即长期的人生历练,然后才能有质的飞跃,即事业的成功。我们应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不断投身于社会实践,经受磨炼,以提高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较大贡献。

19、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论述拔苗助长的荒谬性。(46)

答:1、自然界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要充分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禾苗的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一定自然条件下,有其必要的生长周期,这是由禾苗本身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3、拔苗助长无视禾苗的生长周期,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蛮干,结果导致禾苗枯死,当然受到自然的惩罚。4、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20、简析“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句话的哲学意义。

答:长江大河万古奔流,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发展方向,如同江河的奔流一样,要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历史上的反动或落后势力妄图阻挡历史潮流,开历史倒车,只能是自取灭亡。 21、人对世界的认识就像镜子映照他物,这句话对不对?

答:不对。人对世界的认识并不像镜子映照他物,而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一方面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创造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2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答:这句话不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产量的增长有一定限度,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规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

17

提法,过分强调了人的意志的力量,认为意识可以决定存在,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

23、真理有时是相对的,有时是绝对的;有的真理是相对的,有的真理是绝对的。

答:这句话不对。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24、有相对真理,有绝对真理,所以真理是二元的。

答:这句话不对。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它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显示了真理的两重性。

25、试用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原理,论述1+1=2和1+1≠2的道理。

答:1、真理具有绝对性,它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又具有相对性,它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可以相互渗透、包容,还可以相互转化。3、1+1=2体现了真理的绝对性,因为在自然数中,这个等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1+1≠2体现了真理的相对性。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在量度上绝对相等的事物,任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叠加,都不可能等于标准的2个事物。4、1+1的结果可以在等于或不等于2之间转化,它体现了真理同时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两重性质。 26、真理与谬误之间,如同冰炭之不可同炉。

答:这句话不对。真理与谬误相互联系,既对立,又统一,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2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是绝对的,确定不移的。

答:这句话不全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但由于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与实践都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也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故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即相对性。 28、时势造英雄。

答:这句话是对的,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一方面,任何英雄人物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造就的。英雄人物是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斗争的需要并在群众斗争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每一时代都会造就出那个时代的英雄,即使没有英雄也会创造出一批英雄出来。 29、历史是英雄与人民共同创造的。

答:这句话不对。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英雄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人民群众。 30、英雄造时势。

答:这句话不全面。一方面,英雄人物会对历史事件产生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英雄人物发挥作用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要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制约。

31、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答:这句话不对。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杰出人物对历史会产生深刻影响,但他们的影响和作用不能违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历史上即使没有孔子,历史照样向前发展。 32、试析“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的内在涵义。

答: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常通过革命即阶级斗争的方式表现出来。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或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充分显示了革命即阶级斗争对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

33.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答: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

18

的因素。人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改进劳动资料,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而且,人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历史活动,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作

用。社会发展又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3、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

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

部分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34、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答: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