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九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强化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九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强化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dd40bf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5

专题九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专题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的焓变大于零

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

-1

解析:选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硫蒸气的能量高,能量越高,燃烧放出的热量

越多,A项错误;由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项错误;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需要吸热,焓变大于零,C项错误;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生成0.5 mol水,放出28.7 kJ的热量,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D项正确。

2.已知2H2(g)+O2(g)===2H2O(g),1 mol H2完全燃烧放出热量241.8 kJ,有关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键能/(kJ·mol1--1

H—O 463.4 O==O 498 ) 则H—H键键能为( ) A.413 kJ·mol C.221.6 kJ·mol

-1-1

B.557 kJ·mol D.436 kJ·mol

-1

-1

-1

解析:选D。设H—H键键能为x kJ·mol,根据反应热和键能关系可知,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2x+498-4×463.4) kJ·mol=(-241.8×2) kJ·mol

-1

-1

,解得x=436。

3.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

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e是ClO3

B.b→a+c反应的活化能为60 kJ/mol C.a、b、c、d、e中c最稳定

D.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 ΔH=-116 kJ/mol

解析:选D。 A.e中Cl元素化合价为+7价,而ClO3中Cl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A错误;B.根据图中数据无法判断b→a+c反应的活化能,故B错误;C.a、b、c、d、e中a能量最低,所以a最稳定,故C错误;D.b→a+d,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64 kJ/mol+2×0 kJ/mol)-3×60 kJ/mol=-116 kJ/mol,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 ΔH=-116 kJ/mol,故D正确。

4.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烟气脱硝技术是一种成熟的NOx控制处理方法,主要反应如下:

①4NH3(g)+4NO(g)+O2(g)②4NH3(g)+2NO2(g)+O2(g)副反应4NH3(g)+5O2(g)则反应2NO(g)+O2(g)

4N2(g)+6H2O(g) ΔH1=a kJ·mol 3N2(g)+6H2O(g) ΔH2=b kJ·mol 4NO(g)+6H2O(g) ΔH3=d kJ·mol 2NO2(g)的ΔH为( )

-1

-1-1-1

A.(4b-3a+d)/4 kJ·mol B.(4a-3b+d)/4 kJ·mol C.(3b-4a+d)/4 kJ·mol D.(3a-4b+d)/4 kJ·mol

解析:选D。①4NH3(g)+4NO(g)+O2(g)4NH3(g)+2NO2(g)+O2(g)5O2(g)

4N2(g)+6H2O(g) ΔH1=a kJ·mol,②

-1

-1

-1-1-1

3N2(g)+6H2O(g) ΔH2=b kJ·mol,③4NH3(g)+

3-1

4NO(g)+6H2O(g) ΔH3=d 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①×-②+

4

13-1-1

③×即得反应:2NO(g)+O2(g)===2NO2(g) ΔH=a kJ·mol×-b kJ·mol+d

4413a-4b+d-1-1

kJ·mol×= kJ·mol,故选D。

44

5.NO2、O2 和熔融KNO3 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Y可循环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 在石墨Ⅱ附近发生氧化反应 B.该电池放电时NO3向石墨Ⅱ电极迁移

C.石墨Ⅰ附近发生的反应:3NO2 +2e===NO+2NO3

D.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NO2 和O2 的体积比为4∶1

解析:选D。石墨Ⅱ通入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N2O5+4e===4NO3,A错误;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NO3向石墨Ⅰ电极迁移,B错误;石墨Ⅰ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O2+NO3-e===N2O5,C错误;由电极反应式知放电过程中消耗的NO2 和O2 的体积比为4∶1,D正确。

6.载人空间站中为循环利用人体呼出的CO2 并提供氧气,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装置(如图所示),实现“太阳能→电能→化学能”转化,总反应为2CO2===2CO+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属于电解池

B.X极发生氧化反应,Y极发生还原反应

C.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参与Y极反应:CO2+H2O+2e===CO+2OH D.X极每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有2 mol的OH从Y极移向X极

解析:选D。A.该装置实现“太阳能→电能→化学能”转化,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为电解池,故A正确;B.根据题图中电子的流向可知,X极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Y极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Y为阴极,根据总反应可知,阴极为CO2得电子,生成CO,电极反应为CO2+H2O+2e===CO+2OH,故C正确;D.X极为阳极,OH放电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每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 O2,即1 mol O2,阳极有4 mol OH放电,根据溶液电中性原理,X电极区阴离子减少,则会有4 mol OH从Y极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X极,使得溶液保持电中性,故D错误。

7.下图是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光解水制氢的反应原理示意图。在光照下,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后,然后流向对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对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 B.半导体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对电极移动

D.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

解析:选B。分析图示可知在对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A正确;在光照下,e由价带跃迁到导带后,然后流向对电极,所以半导体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对电极为阴极,因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对电极移动,C正确;该装置是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D正确。

8.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用镍(Ni)、铁做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Fe-2e+2OH===Fe(OH)2 B.电解一段时间后,镍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C.每制得1 mol Na2FeO4,理论上可以产生67.2 L气体

D.若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电解结束后左侧溶液中含有FeO4

解析:选D。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铁失电子生成高铁酸根离子,则铁做阳极,电极反应为Fe+8OH-6e===FeO4+4H2O,故A错误;镍做阴极,镍电极上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溶液的pH增大,故B错误;不能确定温度和压强,生成气体的体积无法确定,故C错误;若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电解结束后由于浓度差左侧溶液中会含有FeO4,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