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心理学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1d164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4

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和回忆。

1.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 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3. 在识记一些无意义的材料时,人为地赋予其意义并加以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以提高记 忆的效果,这种做法被称为记忆术

4. 学生知识的应用 (或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课题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5. 元认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主要方面。 6.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7. 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被称为__社会助长作用 8.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包括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_统一、_转化与稳定等几个阶段。

9. 学生学习了m(a十b)= ma+mb后,错误地得出㏒(a+b)=㏒a+㏒b,这在心理学中称为______负迁移_。

10.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_道德健康_健康。

11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元认知

13.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4.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个方面。

1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是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刺激强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样才能保证知觉效果的提高。这是利用了知觉规律的差异律

17.“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 18.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经历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理解、保持、迁移和应用等几个阶段。

19.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2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通过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三大学习规律。 25.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课题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27.揭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定律是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 28.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_马斯洛

29.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倾向:力求成功的倾向和_避免失败的倾向。

30.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学习策略

31.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32.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诊断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两大类。 3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通过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三大学习规律。 34.根据信息夹攻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35.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36.促进人际吸引的因素有相似吸引、互补吸引、外貌吸引和_人格吸引等。

37.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意志三个主要方面。 38.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

39.在记忆某些材料时,将输入大脑的一些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这种做法称为组块化

40.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包括动作的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练习阶段和_自动化阶段等几个阶段。

41.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水平分为尝试式、因循式和策略式三种教育水平。

42.为了促进大学生有效感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直观教学形式。其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是言语直观。

4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极其有限的,大约为7±2个组块。

1

4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_由快到慢 45.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元认知

4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技能分为运动技能和_智力技能两大类。 47能力表现有水平差异、类型差异和早晚差异。

48性格结构由性格的认知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4个方面组成。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审题、课题归纳、重现知识、解题

复杂运用技能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认知、动作分解、动作联系、自动化

熟练动作具有以下特征: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2利用线索的减少3动觉控制的加强4运动图式的形成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即个性倾向性(动机,推动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需要: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兴趣,个体对事物、对世界感到好奇而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价值观,是个体用以辨别是非、判断善恶,从而决定取舍时所持的一种观念系统。)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外困难,实现目标))、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方面。四方面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反映了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过程及规律。心理状态既不是心理过程,也不是个性心理,它是心理过程的表现形式。 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基本观点: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它们以无意识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的行为中。这种动机(或欲望)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可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后期主要代表:斯金纳基本观点:研究对象: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研究方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目的: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刺激—反应(S—R)”

3)认知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初期,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美)奈瑟(U.Neisser,、1967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产生。基本观点:采用信息加工观点,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 通过把人比作计算机,建立起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兴起。由于它不同于心理学的两大传统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发起人:马斯洛;影响最大代表人物:罗杰斯主要观点: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研究人,揭示人的本性;要揭示人的本性,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文艺复兴以前:上帝造人,将人“神化”达尔文提出“人猿同祖论”行为主义——将人“兽化”精神分析学派——将人“病态化”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高校教师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答:高校教师只有认真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才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较高的威信,才能明确自己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并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培养,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4.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教师威信(包括职业威信、人格威信)信取决于个人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人格特征决定对教育效果的影响:①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②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③“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若干相似之处) ④好感效应(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启示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威信与学生做知心朋友。

5.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威信具有一定稳定性,但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发生变化,教师须设法维护自己在学生心中地位和威信,并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提高威信。1有坦荡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有不断进取的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教师虚假威信的表现高压手段;故作严肃;妄自尊大;追求虚荣;放任讨好

2

6.*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教师的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因材施教能力5.教学监督能力6.自我教育能力7.教育科研能力8.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智力1.敏锐的观察力2.准确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严密的思维力5.注意分配力

7.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谭顶良)①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教师理论的学习或正规培训,虽然掌握了某些学科专业知识,知道该“教什么”,但不懂得“如何教”—不合格的教育②因循式教学—不懂得如何有效教 ③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教

8.教师成长的历程和发展的基本途径(1关注生存阶段。时间花在管理和控制学生(2关注情境阶段。焦点投向提高学生成绩上,关心教好每堂课,关心与教学情境相关问题(3关注学生阶段。自觉关注学生,因材施教。成长途径1教学观摩,包括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2微型教学,少数学生对象,较短时间,小型课堂教学,录成录像在分析。3教学反思,即教师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及结果的过程。四个环节:具体体验、觉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四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途径:1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2了解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有效性教学3把握学生学习风格,进行个别化教学4根据教学内容性质,进行针对性教学5、适应教学情境变化,进行灵活性教学6、改善自身教学风格,进行创造性教学7反思教学过程与结果,调控教学策略。 第2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涵义:广义指任何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把握四方面:①学习是一种普遍现象,人和动物在整个生命历程中都贯穿着学习。②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③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所发生的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变化④学习所发生变化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

2.*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式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 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 校外学习相结合

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学习和品德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美)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1903年《教育心理学》出版,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 (一)学习的实质

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S—R)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这种联结是通过盲目地尝试错误逐渐形成或建立起来的。简称“试误说”。 学习基本规律:1准备律:学习开始前,学习者能否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与他是否作好准备有关。2练习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3效果律:某刺激与某反应联结伴随着奖励时,联结的力量增强;如果伴随着惩罚时,联结的力量就削弱。“试误说” 的教育意义1.应鼓励学生“做中学”,允许学生犯错误,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结果。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合理、科学地练习;在学习结束后,也应不断地练习。3.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不能搞“突然袭击”。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

4.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1、强化:条件刺激呈现时或呈现后给予无条件刺激2、消退:条件形成后,假如条件刺激重复多次出现得不到进食,则逐渐减弱并消失3、自然恢复——了解:抓反复,反复抓的心理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虽然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某种自然的恢复。但如果继续消退这一反应,这种自然产生的恢复效果也即消失。)4、泛化——重点 (虽然一个反射只对一个刺激建立了条件作用,但它不但对这一特定刺激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可泛化遍及到未建立条件反射的相似刺激范围内)5、分化——重点(学习者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分化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6、高级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巩固条件反射,以后仅单独运用此刺激,或与另一种性刺激建立反射,即二级条件发射。习惯由连串条件反射养成。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说

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两种反射:刺激型条件发射、反应型条件反射。学习(反射学习、操作学习—人类学习) 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发现说)的基本内容和对当今教育改革意义 布鲁纳:美国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发现学习的倡导者

基本内容: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①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利用,有利于学习的迁

3

移,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②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掌握学习过程比掌握学习结果更重要。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积极主动的过程。③教学应遵循4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学习动机是激发人去学习的动因);结构原则(知识本身的结构,以及学生的知识年龄结构);程序原则(心智发展非逐渐递增);反馈原则(对课程的掌握要给学生以反馈)

教改意义:1教学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教学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变成学习者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一种最佳的顺序去组织这些结构,帮助学生发现2运用发现学习。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善于发现学习。发现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去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3鼓励学生直觉思维,机灵推测和丰富假设 6.*奥苏伯尔(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知接受说)

①学习方式分类:依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依据学习材料的意义以及学生是否理解其意义,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两个维度结合,分为: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②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有意义接受学习③学习的实质:使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并同化到认知结构中去,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一方面使已有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新内容,建立广泛联系。④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1.外部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能够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2.内部条件1学习者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⑤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主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愉快地创造性的学习。主要内容:1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2学习是愉快的事情3、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4强调学生自己评价5学生自我引导6重视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

先行组织者定义: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和新学习任务产生关联。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维果茨基等。建构主义在1知识观、2学生观、3学习观等方面都独到的见解。(一)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和假设,而且这种解释和假设也不是问题的惟一正确的答案和最终答案。知识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知识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它所提供的方法对任何问题不可能都适用。3.知识通过语言、文字等表现出来,但并不是任何学习者都能够理解和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二)学生观1.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广泛的知识经验2.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3.学生的协作活动对知识的意义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三)学习观:1.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它需要学生自己建构才能获得2.学习是一个双向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要有积极理解,也要求学生要主动建构3.已有知识经验是学习的基础。

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由于不同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先驱:马斯洛;主要代表:罗杰斯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人际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使其固有能量得以自我实现的过程。 第3章 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

1.学习动机含义、构成: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与学习活动相互激发、相互加强。构成: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1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即求知欲、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外):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威望需要3附属内驱力个体为获得长者赞许和同伴接纳而把学业搞好的需要。

3*.耶尔克斯——道德森(美)定律:1中等程度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2动机最佳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A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b任务越复杂,最佳激起水平越低。C任务适中,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好。

简述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联系。答: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因学习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大而上升;学习任务的难度适中,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在比较复杂的课题中,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大反而下降。

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多元性2间接性3社会性4职业性

5.动机期望理论(弗洛姆)M=V*E。对学习目标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可能性越高,激发动机力量就越大M代表激励力量V效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