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孟镇镇中心学校管理改进计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平孟镇镇中心学校管理改进计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92471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4

平孟中学学校管理改进计划

百色市那坡县平孟中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制订学校管理管理改进计划并实施,对中小学目前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一次集中整治,使我镇中小学校管理水平普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校容校貌普遍有一个新的改变,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平孟镇位于广西那坡县最南面,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74公里,有行政区域面积211.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5276万多人。全镇有平孟中学一所,两所村完小校,7个村小点,3个教学点。平孟中学坐落在平孟街北面,弄平古炮台山脚下,距越南朔江口岸约1000米。

2003年春,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将平孟初中、北斗初中和平孟中心小学合并为中小学合一的平孟中学。2005年以来加大投入建设农村寄宿制宿舍楼,扩建学生食堂,建设多媒体教室,白板教室。学校把初中和小学的师生都融为一体,真正整合了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成为真正意义上平孟中学。合并以来,中小学积极探索学校的管理办法,从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考核等等方面花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6年12月平孟中学获得市级“文明庭院”称号,2007年9月被评为百色市“文明单位”。 2007年6月通过国家级“两基”验收。2009年中考被市重点高中录取2名。

(二)、优势

⑴合并后的平孟中学集中管理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机构现在设立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初中教师办公室、小学教师办公室三处三室,共12个领导岗位。学校机构设置大体是比较合理的,学校教育教学机制运行基本是正常的。

⑵、学校办学理念统一,奋斗目标一致。校风、教风、学风是统一。学校校历统一,教育教学活动从学前班、一年级到九年级,课程计划分部安排。学校办学目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发展奠基,树国门形象学校”。校训:“热爱家乡,建设边疆;探求知识,报效祖国”。。

⑶、学校经费共享,活动场地共享。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现在统筹

1

安排,不分中小学。一些对外的宣传、联系、接待等也全校统一合并安排,应该说降低了费用的支出。综合楼、实验室、活动室、图书室、食堂共享,优化了教育资源。

⑷、建立健全一套管理机制。几年来 ,学校建立健全一套管理机制,有学校章程和各种规章制度。基础设施齐全,校园宽敞,规划符合要求,教学区、运动区(乡镇中学建有足球场一个)、生活区,校园绿化美化好。

⑸、村完小管理现状。2002年以来全镇小学经过7年陆续调整撤并,学校布局比较合理,符合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

(三)、存在主要问题

平孟中学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校大多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其教师也是大体由原来的中小学教师组成,中小学之间,原先小学的领导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对“中学老师”不熟悉;原先中学的领导则对小学教学不了解,对“小学老师”也不熟悉。这些素质的缺陷,很容易导致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学校 “小—中”没有沟通好,目前的职前、职后师资教育尚无这方面的培养安排。显然,没有一支能适应“小—中”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小学合一学校的工作也就会大打折扣了。

2、管理分工不够明确,职责不清,管理链太长。有管政治思想工作的政教处,管教学事务工作的教务处,管师生生活、勤工俭学的总务处,有副校长2人同时分管小学工作的,还有10名领导包村管小学的。这样出现重复管理,容易出现工作推委、扯皮,不认真砖研业务,丢三落四的现象;管理教学的副校长从小学到初中的管理链太长,难于管理到位。这些学校领导究竟该管些什么?职责不够明确,该做些什么?缺少监督和考核。另一方面,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需要服务的人,有事该找谁解决,这事该谁管,有些事谁都在管,办起来慢,显得办事效率低;有些事谁都说没有管,事情办不成,显得办事太难。

3、缺乏专门的管理和指导,教育局也没有行政管理的专门机构,学校的管理处于自我探索阶段。

4、作息时间问题。中小学合并在一个校园内上课,有学前班,小学和初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属三个不同学段,一节课的时间都不同,一个40分钟,一个45分钟,上下课不能统一,上学、放学不能统一;年龄段不同,广播操内容不同,课间操时间难统一;三个学段的教学要求不同,教学管理的方法必然不同,一个校长用两三套教学管理方法经营一所学校其精力分散;

2

初中和小学课程计划的不统一,带来了师生作息的紊乱;初中和小学年龄和生理特征的不协调,带来了常规管理尤其是德育习惯养成教育的苍白无力。

5、学生管理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共九个年级,九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学段,教学内容跨度大,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学生从学前班6岁到小学一年级入学再到初中九年级15岁毕业,学生的年龄跨度大,在此年龄段中,学生的身体、生理、心里变化大,学生年龄跨度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6、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开齐开足,但不能保证课时,专业教师缺乏,副科缺编严重。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做得不好,落实教学工作检查不够,校长、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听评课课太少,达不到要求。教学研究少,研究重点不突出。部分村校没认真抓好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期末工作收尾不好,不总结。

7、对学校“三房”(即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学生公厕)管理出现脏、乱、 差现象;食堂建设面积小,拥挤:如:北斗村完小(200多内宿生)40平米、念井村完小、农信村小学学生在宿舍或露天煮饭菜。学生食堂食品的采购、保管、生熟菜的分放、“三防”以及食堂人员的两证是否合格等的都存在问题;卫生用水方面,县人民政府已经发放热水桶,但只有北斗正常给学生供开水,其他个村校都没给学生供应开水,常见学生喝生水。

8、校舍安全问题,经初步排查鉴定,全镇学校危房B级危房1栋265平米,C级危房10栋(间),建筑面积375平米,D级12栋(间)建筑面积2029平米。校舍安全存在隐患,抗震达不到要求。学校现在仍使用B、C、D(如上楼小学、坡发小学均属木瓦结构)级危房。

9、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有些学校还留着过时的标语,学校面貌陈旧,无 校门,校牌不规范,字迹看不清。学习园地墙面变白、脱落,内容没更换,学校不像学校的样子。

10、校长没认真编制年度预算或编制年度预算由会计代做。没有进一步严格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和公用经费的使用。

11、村完小存在问题:

⑴、经费投入不够。与县城学校相比,农村特别是村完小,经费明显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农村基础教育面大,不管是硬件环境的改善还是其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木瓦房,仍属于D级危房,如:坡法、上楼。

⑵、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3

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不足,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作为素质教育主力军,担任改革实验的教师年龄偏大,素质偏低。我镇共有2所完全小学, 村级小学63名教师,占全镇小学63.5%。年龄超过50周岁的35人,占全镇小学总数的36%,孟达、那珍50岁以上,占学校总人数100%,弄汤、茶场、果力、那万50岁以上,占学校总人数66-75%,平孟中学50周岁以上的仅占7人,占学校总人数11%。由此看出,教师队伍问题中,年老教师集中在村完小、教学点,中青年教师集中在平孟中学。村级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老化,青年、中年、老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严重。村小学校教师一专多能几乎没有,副科教师缺编严重。大多数教师工作量普遍较重, 90%左右的中心校教师周课时在14节以上,而村级学校教师周课时一般都在18节以上。教师学历虽然在“普九”时学历达标,但教师第一学历低,民办转正多,整体素质教低。老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他们的自身知识结构不是很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农村,对教学改革缺乏足够热情,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加上信息闭塞,科研能力尤其薄弱。

⑶、对村完小管理难度大。全镇除平孟中学、北斗村完小、念井村完小师生数略多、规模稍大些以外,其余就是不足60人的村小及教学点,这些学校居住分散,规模小,条件差,效益差。由此带来管理上的种种不便。对大多数村级学校来讲,目前的管理仍就是令管理者深感头疼的一件事情,由于村级学校离平孟中学较远,念井村完小离28公里,北斗村完小,那珍小学、那万小学、农信村完小、弄汤完小离平孟中学20公里以上,虽然平孟中学安排12位领导包村,但这些领导课多任务多,哪有时间深入村小开展工作。在管理上往往是“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实际上就是一般教师,也不便大胆地开展工作,因此,对村级学校教师工作过程要管好非常困难,更多的管理是教师自己管理自己。正因为如此,目前大多数村级学校的工作比较松散,有的学校就连最起码的教学时间都没有得到保证。

12、教师身体不适。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等,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患病多。

13、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面对这样的教材,关键是把握每一节课的编写意图。

平孟镇作为边境地区最边缘的小学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