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6cf6d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7

本小节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 本小节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会在长方体展开图中正确找出每个面,以及对应的长宽。 会判断展开图能否拼成一个正方体,以及相对着的是哪两个面。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

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对例题的理解 (1)表面积的概念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为什么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研究的是长方体的面,为什么不研究棱,研究顶点呢?因为棱很清晰,就是一个棱长和,而面里面的知识很多,还会求到面积的问题,这是一个立体图形,有好多个面,那么求面积是怎么回事呢?先引起学生的关注。怎么研究,到底面积是怎么回事,引入到课题中来。这节课的重点是23页,而不是例1,把面和面的关系搞清楚了。求表面积是不需要公式的,这是重点,是例1、例2的基础。这一页要研究两个点,一是面与面的关系。二是面与棱的关系。把图展开后,要意识到展开的面是长方形,它的长、宽分别是谁,放在原图中与长方体的

长、宽、高是什么关系?

在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之后,教师可进一步拓展表面积的概念,任何几何体外表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建立表面积的一般意义。“做一做”通过辨认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展开图不是唯一的。此题的答案是前两个能围成正方体,最后一个不能。对于哪些图形能围成正方体,有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十分困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头脑中以某个正方形作底面进行折叠想象。还可以用正方体学具实际操作验证。可以在中自习或托管的时间安排一个关于正方体展开图的几种情况的趣题讲座。通过操作、想象、讨论发现正方体展开图一共有11种,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有一个,如下图: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有一个,如下图:

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1、2个,如下图:

(4) (5) (6) (1) (2) (3)

(1)

(2)

(3)

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2个,如下图:

第四类,两排各有三个,如下图:

并利用这些展开图教给学生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找相对着的两个面的方法。

(2)表面积的计算。

例1、例2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做,汇报方法时,再说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做一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如,制作没有盖的鱼缸、粉刷房间的墙壁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明确需要计算哪几个面

(1)

(1)

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章节,教参建议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是不符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建议用3至4课时完成。

对练习题的理解

练习六的第4、5、8、9、10、11题是解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其中第5、10题的练习,为学生多样化的解决策略提供了空间。同时要关注不同方法的比较与沟通。 第12题是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问题。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之内。此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第13*题,是表面积的拓展题。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分成两个正方体,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和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什么变化。通过比较,学生会了解到: 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每个面的面积都与左(或右)侧面的面积相同,因此增加的表面积就是4×4×2=32(平方厘米)所以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大于原来的长方体。教师可以在此题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怎样切一刀使增加的面积最大?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27~41页) 本小节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了解体积的含义。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