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课题实验结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5d6a8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1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忠门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为了在信息社会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数学教育。美国的数学教育文件《从关注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美国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为生活而思考,他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数学的思考。”日本在1998年《数学指导纲要》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我国从1903年开设数学,一直把“思考”确立为课程目标内容之一。

随着历次课程改革的进行,尤其是《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越来越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探究并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策略也成了当下研究的关注点。

福建省普教室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把对“问题解决”相关课题的研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已有近十年研究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研究成果,该课题已经成为国家级的重点课题之一。所以对于“问题解决”课题已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本课题作为子课题之一,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数学家们十分重视“问题解决”与发展学生思维的密切关系。美国数学教育家萧恩菲尔德提出,“我所希望的并非仅仅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别人所提出的问题,而是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愈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问题解决”体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现实原则。《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把“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

2、实践意义

问题解决的学习,必将改变现有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是最能调动学生的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把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会思考的方法。

三、课题确立的理论基础依据 1、现代教育理论

西蒙认为,强有力的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确是存在的,而且是可教会的。国外的研究者围绕一般解决问题的思维技巧训练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影响的思维训练教程。实际上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来说,结合学科内容进行问题解决思维技巧的教学效果更明显。研究者发现,思维能力同时具有概括性和依赖具体思维内容的属性,离开特定的内容教问题解决的方法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将问题解决与学科内容相结合进行问题解决的教学,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当前,学科问题解决教学正成为国内外教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并且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结合学科内容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把问题解决表示为模式建构的过程是为把问题解决表示为一种理解过程提供了一种方法。”因此,学科问题解决教学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技巧变得易学易教。

2、多元智能理论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因此,问题解决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得以培养。

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

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构建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理论体系,形成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充满温情、友爱、互助、竞争的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参与活动,发挥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合适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能力及数学的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智能。

发展教师对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模式的理解、应用及课堂驾驭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问题解决与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关系;②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应有的教学策略;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必须经历的数学思考过程;④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策略与方法; ⑤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小学生数学思考的自我评价、反思与调整。⑥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研究重点: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研究难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小学生数学思考的自我评价、反思与调整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构建主义理论、问题解决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教学实践的有关理论。

(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调整教学思

路。

2、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学生学习的数学实践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要点。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方面运用的新方法、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实验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课题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方法

在学科教学的实践中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搜集理论的和教学实践中的资料,从行动中明确意识、端正认识,不断反思、探索、改进、总结,成功地总结出做数学的经验和方法。

4、实验研究法

在明确实验目的后,进行实验设计,并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在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之后,对实验资料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同时,要做好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录像)、访谈记录、作品分析(内容分析)、过程自我评价等工作。

七、“问题解决”、“思考”及“思维”的内涵界定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引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历程。

思考是有针对性的对某事件或问题产生疑问,并运用自己的脑力,结合收集的依据来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综合,以寻求其原由的思维过程。从哲学角度讲,思考就是主体将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在头脑中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只有通过这一改造制作,才会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而思维则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思维的产生和进行起于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思考是针对问题解决所进行的一种较为深入的思维。

八 、课题研究的基本做法 1、制定研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