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印度教育政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二战后印度教育政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bdc13ecc17552707220878

为东道主也吸纳了大量的留学生。一些发展中国家基于多种原因努力吸引国外学生到本国学习,如改善本国学生的整体质量,使学生的文化构成多样化,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的声誉、赢利等。印度就吸引了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大学拨款委员会制定了印度海外高等教育项目(PIHEAD )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大学拨款委员会已经开始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项目以吸引国际学生并且促进印度高等教育机构向海外的扩张。许多印度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发展导致学生流动的增加,一些准大学和中央大学以及开放大学,都开始建立他们高质量的海外分校。

5.以政策法规的方式保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印度政府长期一贯的方针政策和发展策略。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理工教育来促进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1950年创建的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分校就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原型构建学术、科研和管理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招揽最优秀的教师,从一开始就建设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而在制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印度也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从而为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和制度环境。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印度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改革年代。1966年,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印度教育发展20年远景规划的((教育与国家发展》的报告,其中明确提出创办高级研究中心和少量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学。1968年颁布的具有法律依据的《国家教育政策》,为印度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法律保障。1978年人民党公布的《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框架》,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计划,1979年公布了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教育政策草案》。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印度也不例外。1985年,联邦教育部提交了一份《教育的挑战—政策透视》,该报告旨在反映印度教育现状,引起全社会关注教育改革。次年,印度政府又公布了经议会通过的以追求教育优质和教育机会平等为主导思想的《国家教育政策和实施细则》,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改革具有很大影响。

(二)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高等教育国际化已逐渐上升到区域范围内不同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追求全球统一化或标准化,国际化呈现出向全球化发展的迹象。综合而论,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是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不二法门。这方面,印度理工学院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正如上文所言,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印度理工学院,之所以成为印度高等教育最大和最强的品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靠的就是走国际化道路。该校成立之初,就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原型构建起教学、科研和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度上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之后,又通过聘请美国教授,带动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印度理工学院迅速崛起为世界一流大学。目前,印度不少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所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得到国外的资助,如福特基金、美国印度研究学院、美国教育基金、夏斯特里印度一加拿大学院等。印度高等教育不但走出国门,而且还向国外派驻专家、培训外国留学生和专家,并积极参与一系列国际组织的活动,如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7国集团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印度一方面加强了与国外高等教育的交流,及时获得国外最新信息;另一方面也能够获得经济上的援助。

2.逐步进行高等教育政策改革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国家使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2005年6月,印度政府成立了一个总理高级咨询机构,即“国家知识委员会(NKC )\的主要使命就

是针对国家核心领域,如教育、科技、农业、工业和电子等帮助政府制定政策和指导实施。目前,该委员会所颁布的报告已经成为印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依据。阴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关于“十一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于2007年12月获得批准,其中也提出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相应的战略目标,即:扩大人学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包容性、提高质量与效益、提高相关性和价值教育、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些与印度国家教育中的一贯性原则相一致。具体包括对私立大学实行更加灵活的开放政策,停止或减少对外国学者和研究生的研究限制,鼓励大学同国外有关机构合作。目前,对印度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改革在政治上并不现实,但为了增加印度大学的全球竞争力,必须增加高等教育的自由度。总体来看,印度国家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用人力资源开发振兴经济,努力增强综合国力,力争使印度在21世纪成为世界瞩目的强国, 在亚洲、印度洋乃至更大范围发挥重要作用。

3.大力促进科技发展

印度现代高等教育在科技方面的外向开拓具有很强的力度和特色,通过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以市场为动力的跨国教育,构成了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方向。印度本来也十分重视理工科,这使它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量的、最廉价的、训练有素的科技人力资源国家之一。高等教育锻造了一支庞大而训练有素的科技队伍,为印度发展科技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印度日益增多的跨国公司以及印度的高科技企业与大学在课程发展、设备捐赠、教师培训、学生奖学金方面都有合作的价值和潜力。像通用电气等全球知名的大公司都对支持国际教育表现出了积极的兴趣和强烈的意愿,认为高等教育在各方面都是值得投资的场所, 愿意为印度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印度高等教育的科技优势也为印度赢得大量的外来投资。200余家国际大企业在印度建立了研发中心,近期内计划投资45亿美元,在全世界顶级的100家研发中心内,聘用了约23,000名印度研发人员”。poi0更为紧密的伙伴关系同样需要在印度大学和国外大学间建立。印度理工大学在德里的分校还与世界著名的高科技跨国公司IBM合作,IBM公司直接在该校建立了研究开发机构,与该校共同开发高科技电子技术。

4.调整学科结构,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 课程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标志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发展到了实质性阶段。为了培养掌握全球脉搏的国际人才,印度高校纷纷根据国际需要设置了许多国际性课程。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根据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按照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目标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只有这样,印度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培养出国际化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如1994年9月,政府与大学基金委员会(UGC)倡导建立了国家认证委员会,它的作用是对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进行评定,帮助大学实现其目标,鼓励大学自评,改进大学教学和科研,这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促进了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加之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量私立学院和大学开设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化、国际化的课程,如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医学、管理等市场急需的专业,其中工科专业在私立学校中的比例高达80%0 }}}}这一变化不但解决了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而且在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竞争中培养了大批适应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后印度软件业和服务业跻身世界水平的超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机制

今天的印度高校最需要的两种特质就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多种形式,从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网上合作课程到高等教育的制度性创新。当然,成功的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如果农村管理学院没有库瑞恩博士(Dr. V. Kurien)的领导,就没有生存的可能。如果没有创立者马哈瓦·迈农教授(Madhava Menon)的卓越领导,印度大学国家法学院也不会成为一流的法学院。无论哪一个发展良好、不断创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必然与精力充沛的、负责的领导或

领导团队密切相关。为了拓宽印度高等教育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就要在中央和邦的层次上,选择积极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大学副校长、政治领袖、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

总之,“如果印度想成为国际世界中的教育联盟,参与全球竞争,印度就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经营型的优秀人才,从事先进研究,服务于印度经济发展,尤其是要参与到高水平的国际科学和学者中来”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面向21世纪的印度高等教育改革[J].上海高教研究,1995(6)

[1] 安双宏.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后果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0(8) [3] 安双宏.影响印度高等教育质量的几个因素[J].江苏 高教, 2000, (4).

[4] 徐德仰,许明.印度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面临的问题[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6) [5] 定光平.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构筑我校发展新平 台———对印度高等教育的考察报告[Z].咸宁学院对外 交流与合作处、国际学院内部资料,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