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b04c9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d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 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课时安排:

1、水滴里的生物 1课时 2、做酸奶 1课时 3、馒头发霉了 1课时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课时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水样和显微镜 教学过程: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 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教学反思:

2

2、做酸奶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2、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3、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4、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2、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3、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动手做酸奶。

讲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点:温度,时间,高温消毒三者都要顾及。 加热后冷却到30—37度保温8小时左右。

2、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 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

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3、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 4、知道预防传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爱滋病…… 5、巩固学习

提问:细菌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

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 教学反思;

3、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教学过程: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没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