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7e53eb783e0912a2162ae2

与法律基础;体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心理健康教育。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另行安排其他课程。 5.2.1.3专业基础类课程

专业基础类课程是为开设专业核心类课程奠定基础。专业基础类课程总学分应不低于25学分。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应至少完成以下8门专业基础类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其中,金融学课程不低于4学分。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另行安排其他课程。建议开设的其他专业基础类课程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学原理,财务报表分析,民商法,审计学,管理会计,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系统工程,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学等。

5.2.1.4专业核心类课程

专业核心类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合计应不少于46学分。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应当完成不少于26学分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程采取“5+X”模式(见附表2)。“5”是指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5门专业必修课,“X”是指各院校根据办学特色为学生另行安排的其他专业必修课程。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学生还应完成不少于20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各院校可以根据特色培养目标自行为学生提供备选课程菜单。 5.2.2实践教学环节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业能力等。教学方案中应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实践。其中,专业实践包括专业类实

8

验、专业类实训和专业类实习等多种形式。各高校应与相关实务部门建立常态联系机制,确立实践教学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5.2.2.1专业类实验

专业类实验是指在部分专业课教学当中,将能够和需要通过实验教学讲授的内容在实验室中完成。金融学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类课程中涉及到技能性教学内容的,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渐融入实验教学(见表1)。条件允许的高校应当尽量提高专业类实验课的课时。

表1 专业类实验教学建议

专业名称 证券投资学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金融学 金融工程 保险学 投资学 金融数学 信用管理 经济与金融 公司财务 国际金融学 投资银行学 金融统计分析 国际结算 理财规划 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数值计算等课程 多元统计分析 实证金融分析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 人身保险业务技能 财产保险业务技能 保险学 保险精算实务 保险信息管理业务技能 保险法律业务技能 征信管理技能 信用管理 信用评级技能 企业信用管理技能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技能 课程 建议实验内容 证券投资分析技能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技能 企业投融资实务技能 外汇投资、外汇风险管理技能 投资银行业务技能 统计软件应用 国际结算技能实验 理财技能 金融工具模拟设计技能 统计软件应用 金融数据挖掘技能 金融市场数据处理

5.2.2.2专业类实训

9

专业类实训是依托实务部门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校内实验课程教学的延伸。各高校应鼓励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通过在实务部门的观察调研,开展专业问题研究。学生可以申报校级、省市和教育部设立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开展创新项目研究。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在校级及以上各种科研大赛中获奖的,可以获得相应学分,或折抵相关任选课或非课堂教学课的学分。

5.2.2.3专业类实习

专业实习建议安排在第三学年以后,连续实习时间应不少于4周。专业类实习可与专业类实训相结合,既可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过程要求有完整的实习记录,学生在实习后需完成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 5.2.3毕业论文(设计)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部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将论文写作纳入课程成绩考核当中。学生在修完所有规定课程后,必须完成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有条件的院校应进行论文查重。论文合格,方可毕业和申请学位。 5.2.3.1选题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须符合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培养要求,既要结合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又要紧密结合现实金融现象与问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导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研究兴趣进行开放式选题,并加以认真指导。

5.2.3.2内容要求

在内容上,毕业论文(设计)应能体现学生的如下能力: (1)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应体现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

10

学生应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学生能够合理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能够阅读和使用外文资料,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

(3)逻辑分析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观点或得出的结论,能够提供合理的逻辑分析依据,论证条理清楚,论据可靠。 5.2.3.3指导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应由具有科研、教学工作经验的拥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导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指导教师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导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和创新精神,又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规范

6.1教学过程规范

6.1.1教学大纲与教案的编写要求

各高校应根据本标准确定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一经确定,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考试内容不得超出教学大纲范围。

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认真撰写教案和讲稿、编辑或选用多媒体课件,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先导课程及学习程度,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好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工作。 6.1.2教学方法运用要求

各高校应制定政策和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保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