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6da062ba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6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展示《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陈桥兵变形势图》、《黄袍加身图》,教师讲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学生观看图片,理导入新课 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解史实。 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赵匡胤即回师大梁逼后周皇帝让位建立宋朝。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展示史实,学生填空。 ___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___在________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________随即回师夺取 ________,改国号为________,以 ________为都城,史称________。 探究新知 (授新课) 赵匡胤建立北宋,第一任务就是要统一中原,播放《宋朝统一中原和南方》动画,提出问题:观看动画,宋太祖和后继者是如何统一中原?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展示《北宋形势图》,提出问题:观看《北宋形势图》,在中国疆域,除了北宋的政权,还有哪些政权? 学生填写有关史实。 观看动画,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让学生梳理北宋建立的史实。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了解北宋统一中原的史实。 让学生了解北宋统一中原后,北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桥兵变的史实,培让学生了解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讲解:北宋建立时只占有后周政权控制的黄河流域,南方和北方仍然存在多个割据政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展示宋太祖、赵普的图片和对话的内容。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设问: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宋太祖为了“稍夺其权”,首先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方和南方仍然存在了许多割据政权。 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了“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效果如何? 材料二 范祖禹:“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宋太祖削弱军队的权力的史实。 让学生了解宋太祖削弱军队的权力的史实。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了解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权力。 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 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范太史集》卷二六《论曹诵札子》 上述反映禁军对军队掌握什么权力? 材料三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学生思考问题、回——《宋史·兵志》 答问题。 材料四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 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为什么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宋太祖通过这些措施,控制对军队的调动。那宋太祖是如何削弱宰相的权力?(展示宋朝的二府三司) 理解宋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