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江苏省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命题主题八 课后提升达标检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版江苏省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命题主题八 课后提升达标检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4fa0e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d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同 B.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C.城市集聚效应决定了城市规模结构

D.超过临界点后,城市规模发展一定会形成都市圈 2.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将可能出现( ) A.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大城市的郊区,寻找就业机会 B.郊区工商业功能明显增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 C.城市与农村的分离更加明显,大都市圈逐步形成 D.人口迁移以城市之间的相互迁移为主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工业化进程中,首先是小城市迅速发展,之后大城市优先增长,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因此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同,A对;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开始减弱,但大城市规模则是先增加后减小,B、C错;超过临界点后,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众多邻近城市规模扩大才有可能形成都市圈,D错。第2题,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开始减弱,一些大城市人口和工商业迁往郊区,郊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B对,A、D错;随着大城市郊区及部分小城镇演变为中小型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变得不明显,C错。

答案:1.A 2.B

(2019·徐州质量检测)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

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这种做法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回答3~5题。

3.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4.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 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5.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 ) A.交通枢纽 C.医疗中心

B.绿地公园 D.批发市场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在城市中心之外设立了多个区域中心及多个卫星镇,利于分散中心城区产业、人口,缓解中心城区的“城市病”,A对,D错;城市多中心空间体系,产业、人口分散,会增加管理难度,B错;城市中心对卫星镇有辐射带动作用,其职能是卫星镇无法替代的,C错。第4题,新加坡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了相应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可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C对;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主要为产业、人口等提供服务,对产业结构没有明显影响,提供的就业机会也较少,A、B错;在卫星镇建设公共配套设施,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人口向卫星镇分散,与城市化相反,属于逆城市化,D错。第5题,新加坡卫星镇是在“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说明卫星镇主要是围绕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因而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为交通

枢纽,A对;卫星镇中心土地价格高,一般不会规划建设占地面积广的公园或批发市场,B、D错;医疗中心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便于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C错。

答案:3.A 4.C 5.A

(2019·成都二诊)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情况。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读图回答6~8题。

6.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 ) A.人均GDP波动下降 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 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

7.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C.生态环境改善

B.技术水平提高 D.国家政策实施

8.根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 ) A.非农劳动力过剩 C.居民购买力停滞

B.土地供应紧张 D.交通快速发展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非农业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虽然呈波动趋势,但都大于0,说明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C对;经济(人均GDP)和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都大于0,所以人均GDP应该是增长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是逐年增长的,2012年达到最大值,A、D错;图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能反映商业的情况,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B错。第7题,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突变”,即图示1993-1996

年社会、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和2001-2004年人口、土地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需要较长时期,不会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A、B、C错;国家政策的实施,会使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开发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D对。第8题,图示土地年均增长率始终大于0,说明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用地量增多,但2001-2012年土地年均增长率下降最大,最可能是因为土地供应紧张,B对;图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年均增长率,说明经济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非农劳动力过剩说法错误,A错;图中社会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说明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加,C错;图中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交通发展状况,D错。

答案:6.C 7.D 8.B

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9~11题。

9.推测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辽宁 C.湖南

10.2000-2005年,吉林省的( ) 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 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

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 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 B.上海 D.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