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100位名人总结,附照片,详细简介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育心理学100位名人总结,附照片,详细简介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1ab15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6

教育心理学总结

1.艾宾浩斯 德国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赫尔曼·艾宾浩斯 他发现了一些遗忘规律。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 很快的速度被遗忘,然后会缓慢下来。而已经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这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这个也被称为“艾宾浩斯曲线”。

曾经指出心理学有源远流长的过去,但却只有短短的历史。

2.柏拉图 古希腊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主张1.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

2.教育目的旨在谋求身心均衡发展

3.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4.裴斯泰洛齐 瑞士 民主主义教育家

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教育心理学理念:

1.人性中含有原始性,社会性与道德性 2.强调以爱为教育的中心

3.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的头(心智)、心(情义)、手(行动)三方面均衡发展 4.重视儿童个性发展

5.赫尔巴特 瑞士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人类的心兼具有知、情、意三种功能

2.教育应以道德为先,而道德教育之实施则以自由、完美、善意、权利、正义为基础

3.重视儿童兴趣 4.教学重程序

6.孔子 春秋时期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7.孟子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约公元前390年—约公元前305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周朝诸侯国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人性之善也,尤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8.荀子

战国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9.桑代克 美国 行为主义学派 人称“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爱德华·李·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教育科学运动中心思想。

著名研究:1.儿童阅读心理的研究;2.智力与智力测量的研究;3.资赋优异儿童的研究;4.天性与教养问题的研究

系统学习理论要义:1.试误学习

2.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训练迁移(学习迁移)

10.杜威 功能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约翰·杜威,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

主张:1.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充实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重于教其准备未来的生活;

2.学校教学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与能力 3.强调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知识 4.主张教育本身无固定目的

11.盖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12.斯肯那

极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后期对学习心理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

属新行为主义论者

是操作条件作用学习论的创始人,极端行为主义的代表。

操作条件理论的要义:

1.操作条件要义与经典条件要义的区别 2.从效果律到强化原则

3.后效强化是行为习得的关键 4肯思纳箱 5.强化程式

6.连续渐进法与塑造 7.行为矫正

13.柏特

心理史学家

指出,原本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自从受到自然科学影响转向科学化 之后,先是失去人的灵魂,继而又失去人的心,最后索性连人的意识都完全丧 失了。

14.詹姆斯 美国元老心理学家

著《同教师的谈话》——强调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告诉教师:“心理学是一门

科学,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必须与心理学所提及的原理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