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终极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终极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e99f588fab069dc5122016c

为严重的损失。就拿最近的一次3·11大地震来说,地震本身对日本国家和人民造成沉重打击的同时,还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爆炸,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核泄漏事故。第二,日本地域狭小,资源极为匮乏,几乎全盘依赖外国进口,本国并没有支持人民生存所必要的能源物资的生产能力。这样一个在物资上严重依赖外国的国家,想在政治上拥有绝对的主导权是不切实际的。第三,日本国土面积小,地形窄而长,想做到全面的军事防御部署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光从地理上看,日本暴露在太平洋海域上而国土本身并无任何天然防御甚至缓冲的地理面貌。可以说日本在维护自身安全上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没有所需的足够的“安全盈余”条件。

从军事力量配置看,世界大国必须是海军强国。二战战败之后,日本被要求限制其海军实力,现在的日本拥有的海军成为“自卫队”。从武器配备上来说,日本的配置性能优良,其先进性可以和美国相媲美,但其在数量上仍不具备足够实力。即使客观条件足以使日本发展起极为强大的海军条件,然而种种限制使其海军配备如今仍然处于一个较被动的地位。

日本经济现如今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倒退局面,曾经奇迹般迅速崛起的日本经济似乎已经从繁华中变得疲惫,失去了活力而逐渐走向衰老。即使仍拥有不可小觑的经济规模和高度运行的经济实力,但因缺少经济创新能力而渐渐后继无力,现存的体制中也有许多隐患,并受到国际经济压力的影响较大,缺乏经济自主能力,经济泡沫不断形成再破裂。

跟随日本经济的衰退,日本国内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和罪行国,日本似乎一直承担着巨大的心理负担,特别是近来国际经济动荡之时,压力下的日本再度出现较多的右翼势力,领导者也缺少公信力,政府一直无法作出人民满意的有效作为,政治愈加动荡不安。为了转嫁国内的矛盾,日本又将矛头对准国外,钓鱼岛争端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将国内矛盾转移,但同时又加剧了外交上的压力。在国际上,日本并无重大的全球性政治组织,在亚洲政治组织中也没有主导力量。日本的政治过于依赖于美国,许多政策都是跟着美国走,缺少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在近代以来的国际事务中,日本并没有表现出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和应承担的国际责任,而为国际社会作出很大贡献。在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在当时经济条件弱于日本的情况下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帮助其他亚洲国家渡过难关,然而日本却并没有发挥作为当时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应有的作用。因此若想要成为常任理事国,日本必须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威信,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国已不再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她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超级大国。从地理环境看,中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有台湾岛和海南岛两大岛屿,有很多天然资源,地理上的优势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表现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从军事力量配置看,中国军事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相比还是比较落后,正在大力的改善解放军的装备和现代化技术。目前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海军强国。从国内政治进程看,中国政治社会局势总体稳定,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政治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经济科技因素看,二十五年来,中国GDP指数都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2011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日本相比,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政治体制的成熟状态来说中国仍然相差甚远,然而中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巨大的后继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仍有许多需要克服的社会问题。

目前,中日矛盾再一次变得突出,近来的钓鱼岛争端使得中日关系陡然紧张,已形成了实际上的对峙,甚至有开战的可能。但是中日一直以来的发展联系十分密切,中日间的贸易需求很大,两国间的非政治往来也很频繁,如果中日交恶必然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况且这不符合国家期冀的向前发展的潮流。中日之间的矛盾应当是政府与政府间的矛盾,与人民没有直接关系,中日两国人民不应交恶,但由于大量的政治需要和媒体渲染以及历史原因,两国人民的仇恨甚至在往失去理性的方向发展。中日两国的冲突是原则性的,领土问题不容忍让,因此在这问题上容易形成一个两难的局面。但事实上,在中日关系的背后,还有着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中美关系。

13

缓和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和合作,是中日之间发展的最恰当的选择。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国,两国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当然,国际关系是无法预测,也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应该果断抓住时机,积极面对,积极处理好复杂的中日关系,把这阻碍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转化为推动我过发展的积极因素。

和平和稳定对于国家的长久发展是必要的条件。只有实现了和平稳定的前提,才能实现社会的和平发展。现在中国与别国之间还有许多矛盾和摩擦,这些矛盾对于我国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是中国一向是追求与他国和平相处,共荣共利,因此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基本上是符合中国实际现状的。和平是和谐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则是稳步发展的前提。中国现在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我国在政治、法律、社会制度、社会福利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迫切需求以追求和谐为主的道路。和谐的道路需要的是政治上的稳定发展,经济上的稳步前进,文化思想上的互相融合、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为祖国发展作出努力。

以儒家文明为核心的中国模式能否代替美国模式:

儒家文明的核心是仁,儒家文化经久不衰,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转化过程中通过对其他文化的吸纳和自身的改造而被保存下来。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1、人本主义思想, 这是一种博爱的精神,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2、“内圣外王”思想,在积极肯定了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之后,儒家提出了现实生活的理想原则,这就是著名的“内圣外王”思想。“内圣”是对个人主体心理修养方面的要求,以达至仁、至圣的理想境界;“外王”是指社会教化方面的要求,以实现仁政、王道的目标。 3、“天人合一”思想,儒家强调人本思想,但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后的人文主义。儒家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同时,还提倡“天人合一”,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从以上的内容来看,儒家文化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有机的自然观、完美的伦理道德体系和重民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对历代统治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已渗透在中华民族日常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所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对它所做的要求,而成为中华民族及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中国模式”的如下显著特征:

1、中国与世界各国、各种族、各经济体、各区域组织进行商业合作时,仅把核心焦点放在“商业合作”本身;

2、意识形态与信仰是每个国家、种族、区域组织自己的事情,中国决不强加干涉、附加商业合作本身之外的任何东西在里面。只追求守信、合法、公正等全人类最基本的商业与道德原则; 3、尊重合作伙伴国家的主权独立与合法性,不管是穷国富国、大国小国、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都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坚守“不干涉、不强加”原则,都与对方进行真诚的商业合作、友好外交往来。同时也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地区、组织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主权与内政的独立性与尊严; 其实“和谐社会”、“和谐”,就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第一流的思想精髓“和为贵”、“和天下”、“人心通天”(绝非西方信奉的“人心胜天”)等传统儒家文化。 细思量现在国际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力的、中国人一直低调讳言的“中国模式”(或“北京共识”、“中国案例”),其内涵就是基于尊重差异性、承认各自主权独立,不干涉内政前提下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和天下”的最高层次儒家文化思想精华。

因此中国模式思想内核的本质,就是新丝绸之路商业文明在与世界多极力量交流、摩擦、共鸣中的一种“和生”、“共存”、“互利发展”的“东方商业文明”模式。它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尊重主权差异性、独立性,不强迫附加任何意识形态要求前提下的“和谐共生”模式。 所以这种建立在儒家思想文化“和谐共生”前提下的“中国模式”,很容易得到东、西方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尤其是屡受西方列强欺压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与接受

14

面对日益紧密的对华遏制,如何应对:

1.“以迂为直”,“以柔克刚”,避其锋芒,巧于周旋。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大凡外交迂回,都有一共同特点:“从相反中求相成”。声东往往是为了击西,空间上的让步意在时间上的争取,为了更好和更快的一跃有时需要暂时的后退。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现今国际格局中,中国仍然处在弱势地位。在21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仍将在美国和西方强势主导下、以及某些政治势力的遏制与围堵之中求生存,谋发展。“以迂为直”,“以柔克刚”的谋略思想对今天中国外交政策仍具启发价值,特别是在外交上如何避强国之锋芒,巧于周旋,寻求冲破围堵中国之策,有着深远的意义。 2.利用全球化的复杂性特点,分散压力,化解矛盾

与冷战时期不同,全球化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国际关系日趋复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性问题突出,人类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增多。二是国家间的利益相关性增强。三是国际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国际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制约力上升。 3.提高反华势力遏制中国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当今中国已不是苏联。因为苏联实行的是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苏联与美国激烈争霸,并搞军备竞赛,中国从不争霸,并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苏联走的是一条霸权之路,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与合作之路;所以,像当年遏制、围堵苏联那样来对待中国,几乎是白日做梦,最终将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 这些认识从本质上揭示出国际关系的一条普遍法则:当遏制与对抗的成本高于接触与合作的成本时,遏制将不攻自破。所以我们的应对之策,就是不断提高反华势力遏制中国之成本。而充分利用全球化时代的复杂性矛盾,就是提高遏制中国成本的有效之举。

中日钓鱼岛问题:

当前在处理海洋领土争端方面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是俄罗斯模式,以直接占领为目标,通过长期的商业存在、军事存在迫使对方只能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第二种则是韩国模式,由民间自发组织起来,保卫国家的领土,政府和军队在背后支持,确保民间保卫主权的行动达到预期目的;第三种则是菲律宾模式,以行政执法的方式,不断地加强巡逻和干扰,增加对手处理问题的成本。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果把钓鱼岛问题变成一个区域性的甚至国际性的问题,那么,对中国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中国政府之所以在历次钓鱼岛冲突中始终保持克制,就是希望日本政府能尽快约束国内反对中国力量,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谈判解决彼此的争端。

1. 日本政府把钓鱼岛问题变成一个政治性的问题,而中国政府反其道而行之,把钓鱼岛问题变成一个商业性问题。

2. 中国崛起未竟,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自身得以持续发展,在综合国力再上一个台阶以后,解决周边争端的难度就减少了,有的争端甚至会迎刃而解。何必在此敏感时刻,与强敌争一日之雄长?战略机遇期的维护和经营需要精心运筹。保持稳定发展并避免成为各方矛盾的焦点,是确保自身发展进程不被中断的关键。这就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其战略机遇期内要力求保持稳定,力避四面出击,集中精力发展自己。

争端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土问题和经济利益,国家主权谁都不让步,历史公案难以解决,在领土问题上想要达到意见统一不靠武力是很难实现的。而在经济方面则实现共同利益是可行的,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进一步协商,用合作代替矛盾,制造双赢局面,并用经济层面的合作弱化政治

15

上的冲突。为了共同的利益,也为了维持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应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共同开发东海资源。在划分东海海界时,应该遵守国际划分海界的公约,按比例合理划分海域。 从美国在以往战争中的得失以及中日百年战争冲突中,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战争对战争双方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将国家拖入战争必然会损失利益,对战争双方的政治、经济和人民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战争并不一定能使发动战争的政府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很可能会得不偿失,妄图用战争来控制压迫别国的念头在现代世界是站不稳脚跟的,因为在一个逐渐实现民主的普及的世界中,暴力手段愈加失去它的力量效应。战争是当权者的游戏,人民永远是直接受害者。战争产生的后遗症甚至可能比当时造成的影响还要严重,并且仇恨的历史情绪会持续很久,甚至可能耗费百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些争端的后遗症。因此,战争应该永远是国与国间冲突的最后手段。

中国的周边局势日益严峻,面对美日印等对华日益紧密的遏制防范和围堵,我们该如何应对、能否说不?

中国遭到别国的遏制和围堵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稳步发展对他们造成了威胁,因此只要中国持续发展的趋势不变,力图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不改变,这种遏制和围堵就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现在的世界形势迫使美日印等国不得不和中国合作,一味地对中国进行遏制只会对他们自己造成损害。当美日印意识到,遏制中国的成本过高,并会因此对两国合作造成影响时,他们就会有所忌惮,放松对中国的围堵。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让他们意识到对华交往双方可以获得的利益是不容小觑的。同时我们需要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让他们看到想要对付中国的成本和代价是高昂的。但在对付其外交心理时,我们要维持“低姿态外交”政策,使别国放松对中国的这种忌惮和戒备。另外,美日印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忌惮心理上来源于他们对我们还不够宽容和理解,因此更要加强双方的沟通理解,让国际上充分认识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国策。在对待国际事务方面,中国要多发挥其在国际上的助益作用,让别国意识到想要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时离不开中国的力量。

如何看待台湾的未来以及中国统一的前景?

领土问题不容商议,这是一个国家的主权原则性问题,因此在台湾回归的问题上应当斩钉截铁地否决一切争议。但是目前中国国家内部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大,无法用强有力的措施促使台湾回归,且台湾人民对于中国的现状和海峡两岸的差距和差异仍有许多疑虑。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干预中国的内政,支持台湾独立势力,妄图以此来削弱中国实力。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的软肋,因此他国一直以此作为从中国撷取利益的筹码。从种种角度来看,台湾回归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中国实力不断强大,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统一是可以日渐实现的,且国家的统一无论对于地区或全国的发展都是有利好的。另外,我们应当多加关注海峡两岸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这些问题上台湾与大陆之间已有明显分歧,统一之后一国两制势必在行。海峡两岸应当取长补短,在这些冲突与问题上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达成共识,并要保证这些矛盾不会对两岸人民的感情造成任何损害。

台湾问题一定能解决,1)台湾大陆同属中华文化,文化是维系大陆与台湾的紧密精神纽带2)两岸不断加深的经济关系是统一的物质纽带3)两岸不断完善的民主制度是统一的内在保证4)大陆不断增长的综合实力是实现统一的物质保证。最佳解决方式:一国两制

为了反包围并冲出封锁,中国是否应该拥有航空母舰?

中国应当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中国若想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席位、具有一定实力的超级大国,牢固的军事防御体系是一定要具备的。目前,中国的海军实力尚且不够充足,国家的防御体系和武器配备还达不到足以和世界一流强国抗衡的能力,因此中国的国家安全还是受到一定的威胁的。目前,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而一直与中国外交关系处于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