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复习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PLC复习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e404f3067ec102de2bd8924

指令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

18、在MPS、MRD、MPP三条指令之后如有常开触点(常闭触点)串联,应使用AND(ANI)

指令;若有触点组成的电路块串联,应使用ANB指令;若无触点串联而直接驱动线圈,应使用OUT指令。

19、当使用MPS指令进栈后,未使用MPP指令出栈,而再次使用MPS指令进栈的形式成为嵌

套。由于堆栈存储器只有11层,即只能连续存储11个数据,因此,MPS指令的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1次。 20、主控指令(MC)

功能:通过MC指令的操作元件的常开触点将左母线移位,产生一根临时的左母线,形

成主控电路块。

a、主控标志N0~N7,一定要从小到大使用;

操作元件 b、Y,M,但不能是特殊辅助继电器。 21、主控复位指令(MCR)

功能:使主控指令产生的临时左母线复位,即左母线返回,结束主控电路块。

操作元件:主控标志N0~N7,且必须与主控指令相一致,返回时一定是从大到小使用。 22、脉冲上升沿微分指令(PLS)

功能:在输入信号的上升沿产生一个周期的脉冲输出。 操作元件:Y,M,但不能是特殊辅助继电器。 23、脉冲下降沿微分指令(PLF)

功能:在输入信号的下降沿产生一个周期的脉冲输出。 操作元件:Y,M,但不能是特殊辅助继电器。 24、置位指令(SET)

功能:使被操作的元件接通并保持。 操作元件:Y,M,S。 25、复位指令(RST)

功能:使被操作的元件断开并保持。

操作元件:Y,M,T,C,S,数据寄存器D,变址寄存器V、Z。 注:当置位与复位信号同时发出时复位信号优先。 26、程序结束指令(END)

功能:程序执行到END指令结束,对于END指令以后的程序不予执行。 27、空操作指令(NOP)

功能:

28、定时器,计数器,主控指令占三步;主控复位指令,脉冲上升沿微分指令,脉冲下降沿

微分指令步进返回指令占两步。

29、 a、16位增计数器:它是16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其设定值在K1~K32767

范围内有效。(注:K0与K1含义相同,即在第一次计数时,其输出触点就动作。)C0~C99为通用型计数器。

计数器 C100~C199为保持性计数器,即发生停电,当前值与输

出触点的动作状态或复位也能保持。

b、32位双向计数器:它是可设定计数为增或减的计数器。其中,C200~C219

为通用型32位计数器,C220~234为保持型32位计数器。计数范围均为-2147483648~+2147483647。

28、计数方向由特殊辅助继电器M8200~M8234与计数器一一对应进行设定,当对应的特

殊辅助继电器置1(接通)时为减计数,置0(断开)时为增计数。对应关系如:C200------M8200,C201------M8201。

30、当前值为减计数时,触头复位为下降沿;当前值为增计数时,触头动作,检测的是上升

沿。

31、 T0~T199为100ms定时器,设定值为:0.1~3276.7s; a、非积算型定时器 T200~T245为10ms定时器,设定值为:0.01~327.76s。 特点:当驱动定时器的条件满足时,定时器开始定时,时间到达设定值后,

定时器动作;当驱动定时器的条件不满足时,定时器复位。

定时器 T246~T249为1ms定时器,设定值为:0.001~32.767s; b、积算型定时器

T250~T255为100ms定时器,设定值为:0.1~3276.7s。 特点:当驱动定时器的条件满足时,定时器开始定时,时间到达设定值后,

定时器动作;当驱动定时器的条件不满足时,定时器不复位,若要定时器复位,必须采用指令复位。

c、定时时间=定时单位×K(设定值)。如定时5s,则:50ms=10ms×5 32、顺序启动就是将先启动的常开触点串联到后启动的启动开关上;顺序停止就是将先停止

的常开触点并联到后停止的停止开关上。

第4章 步进顺控指令及编程

1、步进接点指令(STL)

功能:从左母线连接步进接点。 操作元件:状态元件S。 2、步进返回指令(RET)

功能:使由STL指令所形成的副母线复位。 操作元件:RET指令无操作元件。 3、步进接点只有常开触点,没有常闭触点,步进接点要接通,应该采用SET指令进行置位。 4、步进接点具有主控和跳转作用。当步进接点闭合时,步进接点后面的电路块被执行;当步进接点断开时,步进接点后面的电路块不执行。因此,在步进接点后面的电路块中不允许使用 主控 或 主控复位 指令。 5、由于步进接点指令具有主控和跳转的作用,因此,不必在每一条STL指令后都加一条RET指令,只需在最后使用一条RET指令就可以了。 6、状态元件是用于步进顺控编程的重要软元件,随状态动作的转移,原状态元件自动复位。状态元件的常开/常闭触点使用次数无限制。当状态元件不用于步进顺控时,状态元件也可作为辅助继电器用于程序中。 7、状态元件的分类: S0~S9 S20~S499 S500~S899 S900~S999 回零状态元件 通用状态元件 保持状态元件 报警状态元件 8、状态继电器使用时可按编号顺序使用,也可任意使用,但不允许重复使用,即每一个状态都是由唯一的一个状态元件控制的。

9、状态转移条件四要素:该状态的控制元件(S×××),状态转移条件,状态转移方向,驱动元件(Y、M、T、C)。

10、状态转移图的特点:

a、每一个状态都是由一个状态元件控制的,以确保状态控制正常进行。

b、每一个状态都具有驱动元件的能力,能够使该状态下要驱动的元件正常工作,当不一定在每个状态下都要驱动元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c、每一个状态在转移条件满足时都会转移到下一个状态,而远状态自动切除。 11、两个状态中不允许同时动作的驱动元件之间应进行联锁控制。

12、向前面状态进行转移的流程称为循环。用箭头指向转移的目标状态。使用循环流程可以实

现一般的重复。

13、当有多条路径,而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径来执行,这种分支方式称为选择性分支。 14、当有多条路径,且多条路径同时执行,这种分支方式称为并行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