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晓--科技创新导报公路施工中基桩检测常见问题分析及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吴方晓--科技创新导报公路施工中基桩检测常见问题分析及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dbead10168884868662d614

公路工程施工中基桩检测常见问题分析及研究

吴方晓 广东长宏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1325

摘要:地基基础工程是公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桩是地基基础中最

常用的基础形式。在基桩检测中,基桩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其中不乏Ⅲ、Ⅳ桩,这些基桩无法直接使用。不但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整个工程的工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会针对公路施工中基桩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归纳一下各种检测中数据异常的特点与缺陷的相关性,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建设;基桩检测;问题;研究 引言:

在现代公路桥梁建设中,桩基是作为承重部位的主要常用的基础形式,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控制相当重要。现行规范也对基桩的检测作了严格的要求,并且对基桩检测人员作相应的培训。然而,在现代公路施工中,基桩检测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检测数据及信号的分析直接影响到基桩的质量判断,出现的误判结果不但影响了检测单位的声誉,造成经济损失,更对公路桥梁以后的安全使用留下隐患。本文将针对公路施工中基桩检测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何在施工最大限度避免问题的出现和提高检测水平作了一下总结。

相关概念的基本定义

在详细介绍公路施工中基桩检测常见问题分析及研究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其中基本术语的简单定义。

基桩检测

一般指对基桩的桩身混凝土质量完整性,桩长,桩端持力层情况进行检测。 桩基常规检测方法有(超声波、高应变、低应变动测、抽芯以及静载荷试验)。 一、公路桥梁施工中基桩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基桩的类别根据施工方法一般有沉管灌注桩,钻(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公路建设工程最常用的是钻(冲)孔灌注桩,人工

挖孔灌注桩(适合特殊地质条件和大直径桩),一般采用水下灌注,人工挖孔桩在条件适合下一般采用孔内无水灌注。基桩施工方法的不同,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其共性和特点。

1)沉管桩灌注桩

1、当施工场地的淤泥厚度大于4~5米时,灌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该部位容易出现缩径、断桩、混凝土胶结差等现象。2、当遇到硬夹层时,不容易穿透或偏孔。3、在拔管过程中容易出现断桩或严重离析现象。

2)钻(冲)孔灌注桩

1、桩径越大(大于1.0m),桩孔越深,越容易塌孔,排渣能力越差。在灌注前不易控制桩底沉渣厚度,在地层软层、细沙层或地下水流动层部位容易出现缺陷或断桩。2、桩孔越深,扶壁拌浆的的性能指标和导管的密封性能要求越高。3、碰到孤石层、峭岩、溶洞处容易偏孔,容易造成质量缺陷。

3)人工挖孔桩

施工关键的问题在于孔内止水和导管下浆的连续密实性控制,水下灌注的,如果控制不好灌浆的速度,容易出现局部胶浆材料离析等问题。出现孔壁动水头漏水的,更容易出现胶浆材料的离析,水头压力的大小往往决定缺陷的大小。而离析部位往往在桩身周边附近出现,造成桩周混凝土胶结差的情况。

二、不同的检测方法在检测中的应用及注意的事项。 (一)静载试验法

在公路建设中,当有特殊要求时,如无法判断基桩的合格与否,或设计要求的。通过这样的检测试验方法可以最直接的判断基桩当前的承载性能和极限承载力。静载试验需要满足要求的反力提供系统,反力提供系统有混凝土块堆载、沙包法、水箱法堆载,反力抗拔锚桩法等。应根据实际现场的条件确定。现场检测应严格控制反力中心线与桩中心线的吻合,尽量做到不偏心加载。加载均匀分级进行,油压表要做到读数与实际加载的准确性,不漏空,满足标定曲线要求。严格控制好千斤顶的预留空间,能满足预压的要求。基桩不同的缺陷对应的Q-s曲线特征:1)对于软土层的摩擦桩,当加载到极限时,桩端会呈现刺入性破坏,由于桩端阻力分担的荷载很小,一旦突破桩侧土的摩擦力,桩会突然沉降。Q-s曲线呈陡降型,一般取拐点处对应的荷载为极限承载力。2)桩端持力层为砂性

土或岩层,一般Q-s曲线呈缓变型。如果持力层达不到设计荷载的要求,总沉降量会超过设计或规范设定的规定值,极限荷载载下沉降速率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持力层岩土性状。3)当桩端有虚土或沉渣,Q-s曲线一般会呈台阶型,沉降闭合的时间和量程可以反映缺陷的程度。4)当桩身混凝土出现破坏,Q-s曲线会出现抖动性的突然沉降,可判断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二)钻芯法

采用钻芯法可以直观得到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端沉渣及持力层地质情况,一般作为结果判定的鉴证手段。但由于钻芯对桩身造成一定的损坏,检查的有效截面积相当有限,抽芯垂直度、孔位布置、取芯率的完整性就变得十分重要。抽芯垂直度、取芯率与机械性能、机架安装、机长操作技术水平相关。孔位布置与抽芯目的与要求有关。对应缩径缺陷检测的基桩,孔位尽量靠边,且至少有一孔的方位与怀疑的部位一致;对应桩长鉴证的基桩,芯样节段的吻合与量测尤其重要;桩端沉渣检查的基桩,接近桩端部位需要特别认真进行进尺量测、进尺速度观察、冒浆的颜色变化观察,渣样的完整捞取;持力层检查的基桩,取岩深度与岩样的完整性取样显得十分重要了。强度检查的基桩,孔位布置不宜太靠边和中心,孔位与桩边和桩中心的距离一般应在15~20公分,并且呈品字型均匀布置。因为水下灌注混凝土在桩边与桩中心位置一般情况下是较差的,不能代表全桩的强度。进行强度试验的芯样选取应严格按规范进行,芯样截取的抽样方法应该具备科学性和代表性,最好能做到四方见证取样,避免盲目的随意性。针对不同的缺陷和抽芯目的,在抽芯过程中,我们需要留心观察,认真布置,才会使抽芯检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三)小应变反射波法

在国内,绝大多数的公路施工中基桩检测机构一般会先采用小应变反射波法测桩,这样的检测方法的优点是是其仪器轻便、现场能快捷检测,对检测环境条件要求简单,能在短时间内对大数量的基桩作全面的普查。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脉冲,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身的完整性。利用这种质量控制的特殊优势进行桩身完整性的检测,能够提供快速的基桩检测结果。所以在

目前公路施工中会经常利用这种方法对基桩进行普查检测,及时发现前期基桩施工的一些普性问题。但由于实际边界条件难以满足一维弹性杆的理论推导条件。所以在实际基桩检测中出现的时域曲线并不能对应桩身缺陷及桩端的反射,特别是一些浅部嵌岩桩、土阻抗较大的深长桩、多部位缺陷桩等,桩型振动的机理相当复杂,基本上无法用一维杆波传动的特性来分析判断。如果在测桩的时候,单纯的盲目套用理论推导的曲线分析,那么就极容易造成误判了。在这里,笔者根据从事桩基检测多年的经验,对一些复杂的波形分析,整理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在此献拙。1)入射波的选取和分析:尽量获取一个好的入射波,从半波起跳的缓与陡,还有从波幅、主频宽大约能反映桩头打磨点的胶结强度(同一材质的锤击条件,最好用专用的尼龙锤)。大直径桩可考虑重锤敲击;长径比大于30的桩尽量选用低频重锤;获得了一个好的信号,对以后的波形分析相当重要(因为有时候要作非相关因素的比较和排除,用小波分解选用频率区域)。2)充分了解地质情况和施工情况,作合理的土阻抗拟合辅助分析。3)条件请允许的情况下,对同条件下对一定批量的小应变桩检波形作相关的比较,其中有1~2根抽芯,超声波检测或静载的桩检资料结合。4)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四)声波透射法

这种方式是通过特定的发射器,发出连续或不连续的超声脉冲波穿过混凝土到达相对应的接收器。这种超声脉冲波一般是100或者50赫兹的周期脉冲。当超声脉冲波穿过混凝土到达接收器时,往往携带着混凝土胶结特征、材料特性等丰富的信息。检测人员可以通过准确测定接收声波的各种声学参数(声时、声幅、主频、波形)的数值以及变化规律来分析得出混凝土质量的完整性。声波透射法的优点也是直观明了,按规范上是声时、声幅低于临界值就值得怀疑,但是 声时,声幅的影响因素太多,如偏管,混凝土骨料,混凝土均匀性等等。所以笔者认为,实际检测中,对缺陷的分析更应该注重的是波形。不同的缺陷形式,一般会有不同的波形特点。1)夹泥或夹沙的,波形能量衰减极快,首波声幅缓与低,呈大“S”型,甚至呈直线型。2)混凝土离析的,波形首波异变,凌乱,象个刺杂音。3)缺陷离声波发射径能器的远近不同或缺陷体积的不同,均有不同信号特征。4)声时、声幅对不同的缺陷敏感程度相差较大,一般来说,声幅比声时敏感,有缺陷时衰减较快。5)主频对整体的混凝土性能有所反映,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