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素质渗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信息技术教学中素质渗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d93a87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4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素质渗透

【摘 要】近几年来,在新课改下,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计算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了起来,响应了“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个体化教学;实践教学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然而,纵观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尤其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些省已经把计算机作为一门会考科目,这本来是重视计算机教育的表现,但同时也使得有些教师只能挤掉上机时间,减少上机课时,甚至拼命地出练习题,以期能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这是一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学,并不是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教会学生计算机的知识( 学生只是暂时地接受了一些术语或知识,容易遗忘),也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

新知识,这是违背开设计算机课的初衷的。那么,怎么在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每一点知识、每一步操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求知欲也就越旺,知识迁移得越快,信息交流量也越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最大努力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这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一个成功的计算机教师必须具有吸收和运用计算机知识的强烈意识。但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对计算机的兴趣,甚至讨厌学计算机。这样就很不利于计算机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兴趣。如在讲新课时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地引入新知识。比如我在讲windows的“多媒体”部分时,我就利用学生好表现,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上音乐课时已经会唱很多优美的歌曲了,你们有谁愿意站出来给大家唱一曲吗?”,同学们先是一愣,接着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接下来我又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你们的歌声录入电脑,并对它进行修改作为永久保存呢?”同学们一个个又惊又喜,并兴奋的大声回答:“想!”,这样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学习热情相当高,效果很不错。这样就使学生对计

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变得乐学、好学。 二、注意个体化教学,因人制宜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电脑,还有的家长精通计算机甚至是专门搞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这类学生基础就较好,有些方面甚至比教师学得还好。而条件较差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只是通过广告,或是道听途说,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对电脑有一种神秘感。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切实的现象 ,“吃不饱”的同学很快就失去上课的兴趣,“吃不了”的同学也很快就没有了信心。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个体的培养,让有基础的同学学习得更加深入,让没有基础的同学也循序渐进地从基础学起,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获。一般我在讲较综合性的课题时就很注意个体教学,如在讲到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较完美的多媒体演示文稿时,由于这节课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情况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把所学的知识重复一遍,学得较好的同学可能就不爱听,而且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如果一点不再讲可能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学了后边忘了前边,就这样让他去作,可能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微。面临这种情况,我就采用的是网络教学,也就先把学的内容作面网页,把以前学过的知识都放在网上的“帮助系统”内,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影视片断,并配有语音说明,不会的同学就点击“帮助系统”复习所学的知识,已会的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