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常用统计指标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f7ddd3e009581b6bd9ebef

统计指标解读

统计的基本任务:统计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统计活动的总称。政府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他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

统计调查的方法:政府统计机构主要通过普查、抽样调查和全面定期统计报表等统计调查方法,收集、整理统计资料。已初步形成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中所有的单位全部进行调查,其主要目的是要取得总体的全面、系统、完整的总量资料。非全面调查对被调查对象中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统计调查的种类(2):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调查对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随时对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他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是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

统计调查的种类(3):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的提供统

计资料的一种报表制度。专门调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某项重大国情国力状况,针对某类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按照统一的普查方案和工作流程,在统一的标准时点,组织开展的大规模、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周期性普查是每隔一段时期定期开展的普查,如全国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据以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所进行的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从众多统计调查对象中,有一是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的调查。

在地统计:顾名思义就是按被调查单位坐落地点的行政区划进行统计。是指按照现行行政区域,对该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单位,除少数不宜按区域划分其经营活动的单位外,不论其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经营方式,均由其所在区县的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使统计职能。

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在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而指定的一整套标准和规范,包括指标体系、分类标准、核算方法及相应的表示形式等;二是指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目前,由联合国公布和推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标准称为“国民账户体系”(SNA)。我国的核算体系与SNA基本一致。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活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是反应经济总体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等于三次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之和。按收入法核算,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水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按支出法核算,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一定时期内GDP与同期人口平均数的比值。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在核算制度中规定,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计算人均GDP时,人口平均数采用同期平均常住人口。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区别和联系: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

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应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最终成果的食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含了数量变动,又有价格变动因素,故在对不同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时,首先要消除诸如价格变动、计算口径变动等各种不可比因素,得到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然后再计算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科学看待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具有综合性和简便易行的优点。但它只是反映生产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消除生产活动的“负面效应”;只表示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没有扣除生产活动中的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因此,GDP不能全面反映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的状况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也不能全面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要科学的看待GDP,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征税、收费等而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国家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保障。按收入性质划分,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财政收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中央财政收入: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后,属于中央财政的收入包括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7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60%部分,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