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复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植物生理学复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4fadf68762caaedc33d43d

A加快 B不变 C减慢 四、填空题

1.呼吸作用可分 有氧呼吸 和 无氧呼吸 两大类,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 C6H12O6+6H2O+6O2 → 6CO2+12H2O+2870KJ 。 2.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是在 线粒体 进行的。

3.呼吸作用的糖的分解途径有3种,分别是 糖酵解 、 三羧酸循环 和 戊糖磷酸循环 。

4.高等植物从 有氧 呼吸为主,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进行 酒精发酵 和 乳酸发酵 。

5.三羧酸循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 Krebs 首先发现的。

6.EMP途径发生于 细胞质 ,PPP途径发生于 细胞质 ,酒精发酵发生于 细胞质 ,TCA循环发生于 线粒体基质 中。

7.三羧酸循环中的各种酶是存在于线粒体的 基质 中。 8.EMP和PPP的氧化还原辅酶分别为 NAD+ 、和 NADP+ 。

9.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金属 铜 的氧化酶,存在于 质体 、 微体 内,在烤烟时,要防止 多酚氧化酶活化 ,避免 醌类物质 产生,以保证烟叶质量。 10.戊糖磷酸途径主要受 NADPH 调节。

11.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电势跨度最大的一步是在 细胞色素a3和O2 之间。 12.在一定时间内,植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物质的量的比称为 呼吸商 。

13.真核细胞中,1mol葡萄糖完全氧可产生 30 mol ATP。 14.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 氢传递体 和 电子传递体 。 15.呼吸抑制剂主要有 鱼藤酮、安米妥、抗霉素A、氰化物 。 16.如果呼吸底物为糖类,同时又完全氧化,呼吸商为 1 。

17.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温度 、 氧 、 二氧化碳 和 机械损伤 等。

18.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在 25℃-35℃ 之间。

19.早稻浸种催芽时,用温水淋种和时常翻种,其目的就是使 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

20.当植物组织受伤时,其呼吸速率 加快 。

21.呼吸作用生成ATP的方式有 电子传递磷酸化 和 底物水平磷酸化 。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类萜:由异戊二烯(五碳化合物)组成的,链状的或环状的次生植物物质。 2、酚类:是芳香族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或功能衍生物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3、生物碱:是一类含氮杂环化合物,一般具有碱性。如阿托品、吗啡、烟碱等。

4、次级产物:除了糖类、脂肪、核酸和蛋白质等基本有机物之外,植物体中还有许多其他有机物,如萜类、酚类、生物碱等,它们是由糖类等有机物

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就叫次级产物。

5、固醇:是三萜的衍生物,它是质膜的主要组成,又是与昆虫脱皮有关的植物蜕皮激素的成分。

6、类黄酮:是两个芳香环被三碳桥连起来的15碳化合物,其结构来自两个不同的合成途径。 二、是非题

( √ )1、萜类种类是根据异戊二烯数目而定,因此可分为单萜、倍半

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

( √ )2、橡胶是多萜类高分子化合物,它是橡胶树的乳汁的主要成分。 ( × )3、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的始起物是异戊二烯。 ( √ )4、PAL是形成酚类的一个重要调节酶。

( √ )5、木质素是简单酚类的醇衍生物的聚合物,其成分因植物种类而异。

( √ )6、胡萝卜和叶黄素属于四萜类化合物。

( × )7、萜类生物合成有2条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3-PGA/丙酮酸途径。

三、选择题

1、萜类的种类是根据什么数目来定的?( A ) A、异戊二烯 B、异戊丁烯 C、丙烯 2、倍半萜合有几个异戊二烯单位?( B ) A、一个半 B、三个 C、六个

3、生物碱具有碱性、是由于其分子中含有什么?( C ) A、氧环 B、碱环 C、一个含N的环

4、下列物质组合当中,属于次级产物的是哪一组?( B ) A、脂肪和生物碱 B、生物碱和萜类 C、蛋白质和脂肪 5、 下列物质中属于倍半萜的有( A ) A、法呢醇 B、柠橡酸 C、橡胶

6、大多数植物酚类的生物成合都是从什么开始?( B ) A、乙醛酸 B、苯丙氨酸 C、丙酮酸

7、下列物质中其生物合成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为起点的是( A ) A、木质素 B、花青素 C、生物碱

8、生物碱分子结构中有一个杂环是( B ) A、含氧杂环 B、含氮杂环 C、含硫杂环 四、填空题

1、萜类种类中根据___异戊二烯___数目而定,把萜类分为单萜__倍半萜__、__双萜__、__三萜___四萜和多萜等。

2、萜类的生物合成有2条途径:__甲羟戊酸途径__和___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__。

3、柠檬酸、樟脑是__单萜类__化合物;赤霉素是__双萜类__化合物,杜仲胶、橡胶是__多萜类__化合物。

4、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主要以__莽草酸途径__和__丙二酸途径__ 为主。

5、在植物体中,含量居有机化合物第二位的是___木质素___,仅次于纤维素。 6、生物碱具有碱性是由于其含有一个_ _含N杂环____。 7、木质素是属于___酚类醇衍生物___化合物。

8、花色素的种类很多,各种花色素的结构差异是在___B环取代物__。同一种花色素的颜色的有变化,在偏酸条件下呈___红色___,偏碱条件下是___蓝色___。

9、莽草酸途径的生理意义是___抗病___,__合成芳香族氨基酸___,___合成生长素__。

10、生物碱是一类___含氮杂环___化合物,它是由植物体内___氮素___代谢中间产物___氨基酸___衍生出来的,因此施用___氮肥___可增加其含量。 11、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始起物是__苯丙氨酸和酪氨酸___。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一、名词解释

1、共质体:是通过胞间连丝把无数原生质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2、质外体:是一个开放性的连续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及导管等。 3、胞间连丝:是贯穿胞壁的管状结构物,内有连丝微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接。

4、压力流动学说:又叫集流学说,是德国人明希提出的。该学说认为从源到库的筛管通道中存在着一个单向的呈密集流动的液流,其流动动力是源库之间的压力势差。

5、韧皮部装载:指光合作用产物从叶肉细胞输入到筛分子一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6、韧皮部卸出:是指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产物输出到接受细胞的过程。 7、代谢源: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成熟的叶片。

8、代谢库:指植物接受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正在发育的种子、果实等。 二、是非题

( √ )1、韧皮部装载有2条途径,即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 √ )2、韧皮部中的物质可以双向运输。

( √ )3、解释筛管中运输同化产物的机理的学说有3种,其中压力流

动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建立起来的压力势梯度来推动的。

( × )4、同化产物经过维管系统从源到库的运输称为短距离运输。 ( √ )5、源叶中的光合产物装载入韧皮部的细胞途径可能是“共质体

→质外体→共质体→韧皮部筛管分子”。

( × )6、有机物在机体内的分配只由供应能力和运输能力二个因素决

定。

( × )7、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源与库的地位始终保持不变。 ( × )8、许多实验证明,有机物的运输途径主要是由本质部担任的。 ( × )9、玉米接近成熟时,将其连杆带穗收割后堆放,则穗中有机物

向秸杆倒流,不利于有机物在穗中积累,反而减产。

( √ )10、昼夜温差大,可减少有机物的呼吸消耗,促进同化物向果

实运输,因而使瓜果的含糖量和谷类种子的干粒重增加。

三、选择题

1、在植物有机体中,有机物的运输主要靠哪个部位来承担?( A ) A、韧皮部 B、本质部 C、微管

2、在植物体中,细胞间有机物的运输主要靠哪种运输途径?( A ) A、共质体运输 B、质外体运输 C、简单扩散 3、韧皮部装载时的特点是( A )。

A.逆浓度梯度;需能;具选择性 B.顺浓度梯度;不需能;具选择性 C.逆浓度梯度;需能;不具选择性

4、 在筛管运输机理的几种学说当中,主张筛管液是靠源端和库端的压力势

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是哪一种?( A ) A、压力流动学说 B、胞质泵动学说 C、收缩蛋白学说 5、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为( A ) A、蔗糖 B、果糖 C、葡萄糖

6、在细胞质泵动学说和收缩蛋白学说中,都认为有机物运输需要( C ) A、充足的水 B、合适的温度 C、能量

7、温度是影响有机物运输的外界因素之一,当温度降低时,运输速度就会变( B )

A、快 B、慢 C、不变

8、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白天一般比晚上( A ) A、快 B、慢 C、一样

9、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速度对光合作用的依赖是间接,主要起控制作用的是( A )

A、叶内蔗糖浓度 B、水分的多少 C、阳光充足与否 10、有机物在植物内运输的最适温度一般为( B ) A、25℃—35℃ B、20℃—30℃ C、10℃—20℃

11、温度降低可使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速度降低的原因是( B ) A、光合作用减弱了 B、呼吸速率降低了 C、筛管粘度减弱了

12、韧皮部同化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是受三种能力的综合影响( A ) A、供应、竞争和运输能力 B、供应、运输和控制能力 C、运输、竞争和收缩能力

13、温度对同化物质的运输有影响,当气温高于土温时( A )

A、有利于同化物质向顶部运输 B、有利于同化物质向根部运输 C、只影响运输速率,对运输方向无影响

四、填空题

1、韧皮部装载过程有2条途径: 质外体途径 和 共质体途径 。

2、有机物的长距离运输途径通过 韧皮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