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祭遵奉法不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一、 祭遵奉法不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2e626f770bf78a6529549b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一处) 置 象 大 船 之 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4.正面描写曹冲非凡智慧的句子是: 反面衬托曹冲非凡智慧的句子是:

四十三、董遇论“三余”

《三国志》

①②③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④⑤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

①遇:董遇,三国时魏国人。②言:此处指董遇说。③见(xiàn):同“现”,显现,显露。④苦渴:苦于。⑤冬者岁之余 :冬天是一年中多余的时间,因冬天寒冷无法露天耕种。 【品读】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充分利用。董遇的“三余”对人极有启发。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他还说,他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写作的。当代数学家苏步青说,他行政事务繁忙,只好采取“用零头布”的读书方法,若遇外出活动,就在火车上、轮船上读书,利用会议前和会间休息的时间演算数学题,这和董遇的“三余”之说不谋而合。 【译文】

有人(想跟随董遇)求学,董遇不肯教,而是说“必须先读许多遍”。又说:“读书许多遍,书中的道理自然会显露出来。”(想)跟随(他)求学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利用三余。”有人问“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训练】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有从学者 ( ) ②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 ..③或问“三余”之意( ) ④冬者岁之余 (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当以三余 .

A.以丛草为林 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C.不以疾也 D.岁以大穰 ....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一处) 冬 者 岁 之 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4.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哪些启发?

37

四十四、割席分坐 《世说新语》

①②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宁割④

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华歆(huà xīn):三国时魏国人。②锄菜:锄地种菜。③轩冕:有篷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④席:坐席。割席:把席割断,分开坐。 【品读】

这是一个成语典故,后人常用“管宁割席”来比喻朋友绝交。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管宁与华歆截然不同的志趣和品行。管宁从华歆的细微行为中看出他们两个人有着不同的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管宁割席以示绝交。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大家交朋友的时候也要交志同道合、互利互勉的朋友,千万不能结交那些有害无利的损友。 【译文】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人。一开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如同没看见一样,视之同瓦石没有区别。华歆拿起金子十分高兴,偷偷瞥见管宁的神色,于是又丢下金子。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有棚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经过门前。管宁还是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于是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训练】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俱为汉末人( ) ②又尝同席读书( ) ..③宁读如故 ( ) ④子非吾友也 (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华捉而见喜 .

A.人不知而不愠 B.默而识之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至之市,而忘操之 ....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一处) 子 非 吾 友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4.文中“华捉而见喜”反映了华歆怎样的心态?

四十五、刘备好结交豪侠

《三国志》

①②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

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38

【注释】

①先主:指刘备。②童童:覆盖的样子。③善下人:善待身份低微的人。 【品读】

本文告诉了我们刘备的出身背景,相貌与个性特征。古人重迷信,对帝王及贵人多有美化,或美化其出身,或美化其形体,或美化其生活环境。本文说刘备家旁有一棵“异样”的树,又说他两手过膝,两耳垂肩,总之一副贵人相。其实这都不足为信,只是当时人或后人夸大或虚构的。 【译文】

先主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和母亲一起以卖鞋子、织草席作为职业。他家的东南藩篱边有棵桑树,高达五丈多,远远望去像车的盖子一样,来来往往的人都对这桑树的不同平常感到奇怪,有人说这家将会出现贵人。先主不是很喜欢读书,而喜欢养狗骑马、音乐、穿漂亮的衣服。他身高七尺五寸,手垂下来在膝盖以下,眼睛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很少说话,善待身份低微的人,高兴、愤怒等情绪不流露在脸上。喜欢交结豪侠之士,少年人都争着去依附他。 【训练】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先主少孤 ( ) ②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 ) ..③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 ) ④喜怒不形于色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例句:喜怒不形于色 .

A.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B.于土墙凹凸处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何有于我哉 ....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一处) 舍 东 南 角 篱 上 有 桑 树 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4.上文写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作者写刘备的这种长相为了说明什么?

5.你能补全这个歇后语吗?

刘备编草鞋——

四十六、刘阿斗乐不思蜀

《三国志》

①②③④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

⑤⑥

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注释】

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魏国大将,专朝政。②禅:指刘禅,刘备之子,小名阿斗,三国蜀汉皇帝。公元263年蜀国为司马昭所灭,刘禅被押送魏都洛阳。③作:表演。④王:司马文王。⑤姜维:蜀国大将,诸葛亮的接班人。⑥殿下:对司马昭的尊称。 【品读】

作为一国君主,刘禅庸碌无能,被时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自诸葛亮死后,刘禅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终做阶下囚,还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千古笑柄。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译文】

39

司马文王同刘禅一起欢宴,特地叫人给刘禅演唱故国蜀地的音乐舞蹈,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慨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和平常一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人没有感情,竟然可以到这种地步吗!即使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辅助这个昏庸的君主长久啊,更何况姜维呢!”贾充说:“他要是不像这样昏庸,殿下您怎么能吞并他呢。”又有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很思念蜀国不?”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训练】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谓贾充曰 ( ) ②乃可至于是乎( ) ..③虽使诸葛亮在( ) ④而况姜维邪 (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不能辅之久矣 .

A.至之市,而忘操之 B.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C.方为秋田之害 D.事列《神仙》之传 ....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一处)。 司 马 文 王 与 禅 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4.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刘禅是个怎样的人?

5.你能补全这个歇后语吗?

刘阿斗乐不思蜀---

四十七、陆绩怀橘 《三国志》

①②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术,术令人出橘食③

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

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注释】

①陆绩:三国时吴国著名学者。②袁术:出身于当时的世家大族。③食:给??吃。④遗(wai):给予。 【品读】

陆绩的孝行史料记载只有一件事,但足以反映他的为人。孝心是从小养成的。陆绩六岁就知道把橘子给母亲尝尝,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埋下孝的种子。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父母,爱护父母直至赡养父母,既是小辈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种道德观应该从小培养。 【译文】

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和袁术关系很好。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给陆绩吃。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怀里,临走时向袁术拜谢辞别,这三个橘子滚落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做客人却怀藏主人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然会成才。”袁术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橘的美德。 【训练】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