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2de7b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2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课题 学习目标 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第一课时) 1.读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说明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理解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1.印度的地形地势特点 2.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 学 程 序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一、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建议用时10分钟) 观察P31—32页的图7.32和图7.34,找出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印度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自学检测: 1.印度的经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是 E到 E之间,纬度位置是 N到 N之间。 2.印度的海陆位置:印度东临 ,西临 ,南临 ,北部与 内部相接。 3.印度的相对位置:印度北邻 、 、 ,东北与 、 接壤,西北与 相接,东南、西南分别与 、 隔海相望。 自学指导二:读图7.34,找出南亚的国家和地区。 自学检测: 南亚包括 、 、 、 、 、 、 七个国家和 一个地区。 合作探究: 读图7.34,分析印度在南亚的重要地位。 自学指导三: 观察课本P31页图7.34,找出印度有那些地形。 合作探究: 1.读图7.34,找出印度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2.观察印度地形的排列构成,概括印度的地势特点。 自学指导四: 读图7.34,找出印度主要的河流及它们大致的流向和注入的海洋。 合作探究: 1. 读图找出印度最大的河流及其在印度的地位。 2.观察印度河流的流向,分析印度地势的整体特点。 自学指导五: 1.阅读P31--32页,并读图7.36,归纳印度的人口数量及排名。 2.读图7.36,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 合作探究: 1.读图7.36,概括印度人口的特点。 2.印度的人口问题跟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人口问题给印度造成哪些压力? 4.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课本32—33页) 自学指导六: 印度针对人口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合作探究: 人口众多,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假如你是人口专家,请你为印度的人口问题献计献策。 三、精讲释疑 (建议用时10分钟) 四、达标检测 (一)填空题 (建议用时10分钟) 1、读印度简图填空: (1)填写国家: ①国是 ;②国是 ; ③国是 ;④国是 ; ⑤国是 ;⑥国是 ; (2)填写海、河名称: A ;B ; ⑦ ② A b c ⑥ ⑤ C ④ D ① a E d ③ B C ;E ; (3)图中沙漠名称是 。 (4)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河”是 。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南亚文明古国的南亚国家是( ) A斯里兰卡 B印度 C 中国 D 埃及 2.下列关于南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亚地形自北向南为“山地—平原—高原” B.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C.这里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 D.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 3.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居民绝大部分是黄种人 B.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C.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D.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4.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 A.印度河 B.恒河 C.布拉马普特拉河 D.湄公河 5.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 D.东濒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6.下列国家不与印度陆上相邻的是( ) A.孟加拉国 B.巴基斯坦 C.阿富汗 D.缅甸 7.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其人口的特点是( ) 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B.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慢。 C.人口在缓慢的增长,目前不存在人口问题。 D.人口基数大,政府并没有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8.2011年印度的人口达到( )人,其总人口居世界第( )位 A.10 三 B.12.1 二 C .12.1 一 D.10 二 9.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居前列,却又是世界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抵消了经济的增长 B.贫富不均,贫穷人口多 C.交通不便,出口产品少 D.工业落后,产值低 10.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印度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妻只要( )个孩子。 A.1 B.2 C.3 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