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课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灯谜课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7ce908cf84b9d528ea7aa2

例88、好山好水看不足(6画字一)凼 (读dang荡音)

解析:“凼”字中的竖钩,是“山”和“水”两个字共同借用的笔画,如果要变成两个字,分开看有看上去不足之感。由“看不足”提示之,从而扣底。 例89、接垣分竹径(《西厢记》二句连)一个这壁,一个那壁

解析:此谜以“竹”借形为“个个”,“垣”是指墙壁,将“个个”分开,故而扣底。

例90、羊左相交共一心(9画字一)差

解析:“羊”和“左”二字相互交织在一起,若组成“差”字,则上面的“羊”字和下面的“左”字,均需共同借用中间的一横和一撇,才能独立成字,故由面“共一心”提示二者共用该字中心的一横和一撇。 与人剖白(8画字一)臾

三十一、象形法。(前面已详细介绍)

是指把字或字素,包括符号比拟成物的形象,从而使面底相互扣合的一种谜法。

例91、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2字网络名词一)QQ

解析:“O”象形为瓜;“~”象形为瓜藤。QQ象形为两个瓜与藤儿相互连结在一起的样子。

例93、新月初挂远山角(少笔字一)么

解析:灯谜中把“丿”象形为新月,“厶”象形为远山,“么”字的字形,形似新月(丿)挂在远山(厶)的西南角上。

三十二、谐声法。(也在拆字谜中介绍过)

是指谜面或谜底取同音或近音谐字的歧义而再生别义,从而使面底相互扣合的一种谜法。

此法分直谐法和曲谐法两种情形。

1、直谐法。是取同音或近音谐字的歧义而产生别解,多半用带有声、音、韵等示意词提示,从而使面底相互扣合的一种谐声法。 例94、音乐之声(2字古代民族名一)月氏

解析:谜面以“乐之”为中心词,并由“音、声”作示意词,即发“乐之”的声音的词汇就是谜底,对照谜目,只有“月氏”切合,故而扣底。

例95、33(成语一)靡靡之音?解析:谜面用阿拉伯数码“33”作中心词,将其看作是音乐中的唱名,“33(咪咪)”,“靡靡”与唱名33(咪咪)的读音相同,并在谜底中用“之音”作补足性提示,故而扣底。

2、曲谐法。是指先进行音谐后再生别义,从而使面底相互扣合的一种谐声法。 例96、独揽梅花扫腊雪(2字音乐名词一):唱名 解析:谜面七字“独揽梅花扫腊雪”谐读作:1234567

(do re mi fa sol la si )后,经此转折再连读会意此七字,正好是音乐上

的“唱名”。

三十三、赋字提义法。

是指谜面的一部分字词取会意、拆字、象形、谐音等手法扣字或词,另一部分字词则对所扣字或词的含义作解释,从而使面底相互扣合的一种谜法。 例98、背景分明是首都(城市名一)北京

解析:谜面“背景分明”别解为“背和景将其明字分离出去”,则剩下“北京”二字,再由谜面的“是首都”提示,故而扣底。

例99、断一半,接一半,接起来,还是断(7画字一)折?解析:谜取别解作:“断”字的一半,为“斤”,“接”字的一半,为“扌”,连接起来得“折”。由“还是断”提示“折”有“折断”的意思。

三十四、赋字提形法。

是指谜面的一部分字词运用会意、拆字、象形、谐音等手法扣字或词,另一部分字词则对所扣字或词的字形予以说明,从而使面底相互扣合的一种谜法。 例100、半推半就拢相近(7画字一)扰

解析:谜面上的“半推半就”四个字采用半形法,意为取“推”和“就”两个字的各一半,可组成“掠”和“扰”两个字,再由“拢相近”提示所射底的字形与“拢”字形相接近,故而扣“扰”。

例101、把手脱落,像条眼镜蛇 (少笔字一)巴

解析:谜面“把手脱落”,采用减形法意为“把字的手(扌)脱落了”,扣“巴”,“像条眼镜蛇”,提示谜底字的形态,“巴”象形为眼镜蛇,故而扣底。

例102、小人易变今如是(5画字一)令

解析:谜面“小、人”,“改易变化”可成“令”字,并由面上的“今如是”示意为与‘今’字的字形相似。

三十五、赋字提声法。

是指谜面的一部分字词取会意、拆字、象形、谐音等手法扣字或词,另一部分字词则提示所扣字或词的读音,从而使面底相互扣合的一种谜法。

例103、织杼半融读书声(7画字一)纾

解析:谜面“织杼半融”取拆字半形法扣,可以组合成“纾”和“枳”二字,由“读书声”提示谜底的字的读音为shu,故而扣“纾”。 例104、风声瑟声伴雁声(10画字一)艳

解析:谜面上的“风声”,联想成谜底中的一部分字素的读音与“风”字读音相同;“瑟声”,联想成谜底中的一部分字素的读音与“瑟”字的读音相同;由“伴雁声”提示组合后的谜底的读音与“雁”字的读音相同。这样在相应的读音中找到“艳”字,其中的“丰”与“风”读音相同、“色”与“瑟”读音

相同。故而谜底为“艳”字。

例105、烟起横山闻铃声,花前曲径候知音(2字中草药名一)灵芝

解析:谜面的前一句,“烟起横山”,取方位法和象形法扣“灵”,由“闻铃声”提示读音与“铃”相同;谜面的后一句,“花前曲径”也是用相同的手法扣“芝”,由“候知音”,提示其读音与“知”字的音相同。对照谜目,“灵芝”正好与之形、音相扣合。

三十六、综合法。

是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门,使谜面和谜底相互扣合的一种谜法。 例106、含羞解衣入睡中(13画字一)蓑

解析:谜面以“含羞”借代为“草(艹)”;“衣”字分解开,分成上下两部分;将“中”字横倒过来,象形入睡的样子,并放入到解开的衣中,组成“蓑”字。此谜集借代、移形、象形等谜法而成。

例107、看看象母,听听象父,越看越象母,越听越象父,其实不。(少笔字一)毋?解析:此谜对“毋”字,首先从字形上描摩,与“母”字相像;再从读音上联想,其音与“父”字的读音接近;最后,用“其实不”字,提示“毋”字含义与“不”字的含义有相同义项。故而扣底。此谜采用象形、疑似、赋字提形、赋字提音、赋字提义多法成谜。

例108、携手一日辗转去,泪滴十载记心间(2字口语一)摆平

解析:“携手”,意为取“携”字中的提手(扌);“一日”,组成“目”,“辗转”提示“目”字要翻转放置;加上“去”字,可组成“摆”字。“泪滴”象形为两个点(、、);“十载”别解作放载一个“十”字;“记心间”别解作标记(加)上“间”字的中心,取“一”,组成“平”字。此谜系用方位法、合形法、移形法、象形法等多法扣合谜底的。

第四课《灯谜谜格》

一、谜格概述:

谜格也称格律。谜格是为了扣合谜底而设计的辅助规则,它是规定谜底必须作某种特定的变化,以达到使谜底与谜面相扣合的目的,是灯谜创作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灯谜创作过程中,有时候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了很好的谜底素材,谜面构思也颇具文采,但在谜面和谜底的扣合上都搁了浅,面底不能紧扣,缺少吻合。通常在这个时候,谜格也就派上了用场。

或移字、或加字、或减字、或别读、或谐读、或半读、或分读、或并读、或句读、或圈读、或其它变化,总之,要在谜底下功夫,进行某些加工处理,从而使谜面和谜底扣合严谨、密切。

但是,灯谜设格终究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方法,并非带格的谜就一定是好谜。现代谜家认为,灯谜以不设格者为上乘,所谓“无格胜有格”,做谜尽

量做到不用格。当然,这也并非说,用格的谜就没有佳作。

灯谜要不要用格?

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谜之用格,终嫌造作,纵格灵巧,究失天然\。而另一种则认为\格助谜活,可以济思路之穷,救一时之急。\谜格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时代不同情况有了变化,大量谜格(诸如并读类、句读类和圈读类谜格)已被淘汰,很多缺少实用价值的谜格现在也用得很少了,究其原因,无非是当代谜坛提倡\谜贵天然\者占了主流。

我们认为应该视实际需要而定,尽量做到慎用、活用、用得恰当。随着制谜技艺的发展,一些灯谜向高难度演变,且可作为谜底的题材日益增多,谜格仍将长期存在下去。因此,无论是制谜还是猜谜,都有必要了解一些灯谜谜格的基本知识。从长远来看,谜格应朝着实用化、大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应该不断摒弃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谜格,推广或创造一些实用的、易为大众接受的谜格。

二、谜格发展简史:

灯谜有格,始于明末。自扬州马苍山首创\广陵十八格\以后,晚清俞曲园又创作了\射虎二十四格\,随着猜谜之风的盛行,谜格不断改进创新,繁衍再生,近代又涌现了许多新谜格,至1922年韩英麟《增广隐格释略》的问世,谜格已多达五百多种。

历史上出现过大约四百种谜格,其中许多是冷僻、艰深的“冷格”、“难格”,已被大家扬弃;而有生命力的,在今天仍能广泛流传的只有二十余种。其他一些谜格,有的因名异实同完全可以归并;有的谜格只是因为个别灯谜的特殊需要而设,不具普遍适用性,所以被淘汰;有的则因标格不当,乱立名目,毫无实际应用价值而被删除。过去的谜格多而杂乱,使人很不容易掌握,甚至因格就谜成为故弄玄虚的空架子,正所谓“好谈格式,而不解风趣”。 “广陵十八格”即:会意、谐声、典雅、传神、碑阴、卷帘、徐妃、寿星、粉底、虾须、燕尾、比干、钩帘、含沙、鸳鸯、钓鱼、碎锦、回文。这些谜格对后世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其中除“会意”、“典雅”、“传神”似属谜体外,余者皆为谜格,而且绝大部分今天仍在使用。

三、实用谜格简介:

历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谜格虽然名目繁多,很不容易掌握。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移位、对偶、半读、分读、并读、别读、变音、谐音、加字、减字、抵消、附谜目等十几大类型。为了便于灯谜爱好者正确使用谜格,我们在对各种谜格进行归纳和筛选的基础上,择其常见的二十四种谜格加以简要介绍。

(一)秋千格

此格属“移位”类谜格,谜底规定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