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0d4511a216147917112833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尤其是参与产权单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

第三节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的企业创建品牌与实施重大发展项目,到2015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比重超过90%。

加大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创新型、龙头型民营企业挂牌上市。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上市信息数据库,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创业板。鼓励民营上市公司开展资本运作。

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围绕电力自动化、轨道交通、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生物医药、商业连锁等产业,积极吸引大型民营企业在宁设立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建立物流、采购、培训、中介服务中心。到2015年,力争有20家企业进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有10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注册资本达到4500亿元。

第十章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开放新格局,更好发挥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一节 提升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质量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坚持引资与引智、引技并举,更加注重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和研发机构,实现由引进资金向引进全要素转变。以世界500强和行业50强为重点,策划和引进一批大企业、大财团和大项目,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鼓励外资企业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销售机构和地区总部。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到201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新增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40个,具有地区总部性质的外资功能性项目50个,总数分别达到200个、100个。

深化宁台、宁港和宁新合作。认真落实ECFA和CEPA,深化南京和台湾、香港之间的服务贸易合作,积极引进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金融业、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等中介行业以及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机构。推进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等园

区建设。加快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建设,逐步形成以生态科技、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境外项目合作与开发,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研发基地和销售网络,提升跨国经营能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兼并和收购境外企业和知名品牌。“十二五”期间,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12亿美元,比“十一五”翻一番。

第二节 推动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优化贸易结构。推动外贸出口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加快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出口,支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国际市场。到2015年,外贸出口超过4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业绩年均增长10%以上。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优先发展通信和电力服务外包、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创意和动漫服务外包,重点培育金融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外包、物流服务外包,加快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40%,到2015年突破130亿美元,其中离岸执行额达到60亿美元。到2015年,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达到4家,5000人以上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达到10家。

第三节 营造公平高效的开放氛围

加强口岸配套功能建设。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口岸功能平台创新,加快“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组建并运作金陵海关、综合保税区,建成口岸综合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南京港外贸货运量年均增长18%以上;禄口机场出入境人员年均增长20%以上,外贸货运量年均增长25%以上。

建立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防范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长效机制。做好对外贸易和投资风险预警、风险管理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开放型经济绩效评价体系。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加强重点国别、重点产业预警监测,保

障企业权益。充分发挥贸易促进机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商会的作用,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形成政府、中介组织、企业三位一体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促进公平贸易。

第十一章 发挥国有经济带动作用

推进开放式重组。鼓励外资、民资、央属企业等各类资本参与市属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到2015年,国有企业的主业进一步突出,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金融、先进制造、公用事业、文化传媒、酒店房地产等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到2015年,国有资本实力进一步壮大,国有控参股企业资产超过1万亿元,国有权益、经营收入、利税等各项指标实现翻一番。

创新融资方式。在保持现有融资方式和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融资租赁、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并购贷款等融资新品牌,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资产向资本转换、资本向证券化转换的股份制改造进程,实现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到2015年,在现有10家上市企业的基础上,新增国有控参股上市公司10家以上,募集资金260亿元,实现投融资3700亿元,完成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促进全市重大项目顺利建设。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决策、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以经营业绩为主要方向,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用人机制。在法人治理结构、重大事项管理、考核与激励、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建立一套透明、规范、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逐步形成全面覆盖、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第五篇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第十二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枢纽性、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内外通达、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保障青奥会举办和城市发展需要。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提高对外综合交通能力。建设滨江发展带、江海联运港、铁路枢纽港和禄口航空港“一带三港”,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路面公交等多级网络合一,形成功能强大、运行高效、运输方式齐全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完成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禄口机场从4E级提升到4F级,完成六合马鞍机场建设和大校场机场搬迁,推进土山机场搬迁,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型航空枢纽港。建成京沪高速铁路、宁杭城际、宁安城际和宁启复线铁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