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说课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说课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dd4e8b58f5f61fb7366681

24.4《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2号选手,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12数教2班的罗小华。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分析六个方面加以说明。如有不妥,请多指教。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是初中数学教材第九册第24章第4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圆锥的认识和扇形的弧长和面积的计算,在此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学习图形面积中,占据着既对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运用又是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的地位,以及起着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三的学生逻辑思维已经得到了两年的锻炼,各方面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同时,初三的学生因为要面临中考,所以学习上会有紧张感,课堂注意力也会相对集中,这对于老师讲课进度会有所帮助,但不爱发表见解,喜欢独自思考,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探索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确立依据:这是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

强化措施: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理解并牢记公式

难点确定为:理解圆锥的底面半径及高和侧面的母线之间的关系以及侧面展开图的线段求解问题。

确立依据:在求解圆锥的问题中往往都是给出一个扇形或是圆锥的半径、高以及母线三者之间的两者,进而求圆锥的侧面积等。

突破措施:把圆锥分解开来,由直观的立体变为学生所熟知的平面图形,再仔细观察、分析归纳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数形结合的方法,和发展空间想象力等去独立思考解题,并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主动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2、能灵活运用圆锥侧面积、全面积的相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 教法、学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的教法为:问题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范例分析法。学生的学法为:自主探究法、观察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

夏天快到了,同学们都喜欢吃雪糕,雪糕的外表形状就是一个圆锥形,问:要制作一个雪糕筒要用多少纸张?(引出怎样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课题)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当中的事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使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课本内容连接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可能会问:我们要怎样才能算出纸张的大小呢?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2)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出计算扇形的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因为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是

本节课深入研究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3)提出问题,探求新知 (出示圆锥) 老师:展示圆锥,让同学们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的各线段与原来圆锥有哪些数量关系?

学生: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三角形或扇形;展开图有一条边是圆锥的底面周长。

老师展示圆锥侧面展开图,与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归纳,归纳之后,老师接着提出问题:扇形弧长与圆锥底面周长有什么关系?

扇形半径与圆锥中那一条线段相等?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师生共同验

证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知识。

同时在归纳之后,老师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分解图)

老师对圆锥的立体图和解剖图进行解说,对图中各条线段进行阐述,说明其中的关系。同时得出圆锥底面半径和高以及母线之间的关系,最后探索归纳出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圆锥各条线段的定义及其关联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透彻、更深刻的理解

(以上两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5环节。

(5)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例题和习题略)

我会给学生演示两道例题和让学生来黑板练习几道习题。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由公式直接得出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结果,例2则要用到扇形弧长公式和勾股定理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而三道练习题也是体现着层层递进的联系,第一、二道相对容易一些,最后一道则难度稍微加大一点,但学生按照例题也是可以做的出来的,这样做的目的能使我及时地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解决存在的问题,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深化知识。

(6) 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让学生共同一起回忆,归纳,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对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方法、体验进行总结。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五、板书设计分析

24.4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扇形公创设情境,问题导老师例题讲解:学生练习:式:……….入:………………………… (1)………………(1)……………概念定知识新………. (2)……………….. (2)…………义:………授:…………………………. ………………………………………………………………………计算公…….. (重点) 式:……………………….. 总结归纳…………………………... ………… …… (3)……………………………………….. 设计意图:此板书分为四栏,设计内容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深记忆,也方便老师进行总结。

六、教学设计说明

老师教前精心准备,设计,教学过程六个环节的层层落实,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情景的创设, 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就知,探索新课,练习思考,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其中,这都使我相信这是一堂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