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788801eff9aef8941e0653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

模式;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复合型产品结构转变;从注重“门票经济”向注重旅游综合型经济转变;从相对单一依靠“投入拉动”开发景区(点)向更多依靠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和内涵提升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转变。使旅游业从经济性产业转向经济社会性的综合产业,全面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优势,为促进我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六章 城乡旅游与区域合作

一、城市旅游发展 (一)城市旅游发展思路

贯彻“旅游即城市”理念,推动旅游城市向休闲城市转变,坚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系统整合和经营城市休闲旅游资源,重视我市优秀文化的全程化渗透和城市休闲旅游空间的建设,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开放性,形成浓郁的休闲旅游氛围,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不断强化城市休闲旅游功能,加强城市主题休闲街区和休闲社区建设,开发城市观光休闲、商务休闲、娱乐休闲、文化休闲、美食休闲、购物休闲、健身休闲、美容休闲、教育休闲等系列产品,构建完善的城市休闲旅游体系,积极推动我市休闲旅游的国际化,将我市建成中国休闲旅游名城。

(二)城市旅游发展要点

1.健全城市休闲旅游体系

一是要拓展城市休闲旅游空间,形成城市历史街区、城市文化休闲场所、城市夜间休闲、购物休闲、娱乐休闲、体育休闲等多种

39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

城市休闲旅游功能区;二是建设多样化的休闲旅游设施,既要有非盈利性的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又要有盈利性的商业休闲服务设施;三是要构建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既要以市场为导向,兼顾本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的不同休闲需求,构建由城市观光、主题公园、大型活动与节事、文化休闲、工业休闲、购物休闲、体育休闲、保健康体、娱乐、美食、学艺或教育休闲等组成的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又要重视业态结构的合理构建,使休闲旅游产品达到经营的专业化、品牌化、层次化和规模化的要求。

2.完善城市休闲空间格局

重点打造环球恐龙城、延陵游憩商业区、天宁名胜旅游区三大“城市休闲旅游群岛”;营建古运河和“三河”四条水文化休闲旅游廊道;完善城市公园(红梅公园、东坡公园、青枫公园、紫荆公园、圩墩遗址公园等)、民族工商业遗存(如常州梳篦厂、大成三厂、运河5号)、休闲旅游场所(文化、娱乐、体育、餐饮、购物等)等多个休闲旅游节点。

3.建设城市主题休闲街区

重点保护与建设好青果巷、前后北岸两大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完善南大街商贸休闲街区、运河大观文化休闲街区(包括大观楼文化休闲街区和运河5号文化创意休闲街区)、勤业路娱乐休闲街区、淹城特色商业街(包括淹城美食街、淹城文化街和淹城中医街)、武进不夜城国际主题文化休闲街区、三河口文体休闲街区等。

4.丰富城市休闲旅游活动

开发丰富多彩的城市休闲旅游活动,通过举办独具特色的会议展览、时尚展示、旅游节庆、文化交流、演艺娱乐、民俗活动、比赛竞技和夜游活动等,丰富城市休闲旅游内容,增强城市旅游活力和旅游吸引力。

40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

二、乡村旅游发展 (一)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以建设全国乡村休闲名城为总体目标,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遵循“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农旅互动”的发展思路,把发展休闲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常州“山边”、“水边”和“城边”的不同地缘特点和农业发展形态,充分整合农业旅游资源,开发观光农业、乡村体验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建设特色农园、休闲农庄和特色旅游村镇,推动乡村旅游由观光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不断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设施与旅游功能,提升农业旅游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建立以第二产业反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渗透的长效机制,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常州旅游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乡村旅游开发要点

1.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积极开发农业观光产品、乡村美食、乡村民俗、乡村体验、乡村购物、乡村会议、乡村娱乐和森林养生休闲等旅游产品,强化旅游产品特色,构建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2.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布局

按照《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5)》要求,构建“一心四区”的乡村旅游布局结构,即市区休闲观光服务中心和武进城郊农业游憩区、新北科技农渔体验区、溧阳田园农庄度假区、金坛山水农耕休闲区。按照农业产业功能,将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区域进一步分为城郊果品采摘区、特色花木观赏区、金坛特色养殖游憩区、茅山茶文化体验区、长荡湖文化休闲区、溧阳天目

41

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

湖乡村旅游区、森林休闲养生区等主要区域。

3.构建常州乡村旅游模式

一是采用“三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根据“城边”、“水边”和“山边”的不同地缘特点和农业发展形态,将休闲观光农业产品的开发模式与 “三边”的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形成城边田园、山边茶果林、水边渔业等不同风格的乡村风光和农事体验产品。二是采用“三农”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即以“农家乐”为主的农家旅游模式、以“农庄”为主的农庄休闲模式和以“农业园”为主的农园休闲旅游模式。重点突出我市休闲农庄的优势,进一步扶强做大农庄旅游经济,打造在全国具有很大品牌影响力的乡村休闲旅游的“常州模式”。

三、区域旅游合作

以“接轨上海,牵手苏锡,联动长三角,融入华东旅游大市场”为总体思路,以旅游为媒介和桥梁,远交近联,建立以“诚信、互利、共赢”为宗旨的区域旅游协作网络,借助区域旅游整合力量提升我市旅游的影响力,推动旅游业的大发展。要主动接轨上海,加强与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的合作和联动;进一步突出特色、提升旅游质量、实施旅游错位开发;深化旅游合作内容,拓展合作方式,坚持政府主导,实现政企合作,整合旅游产品和相关产业,共同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联合开拓旅游市场,积极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交通一体化,联合整治与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加强旅游企业合作经营,推进跨区域、跨行业的旅游产业集团的形成,加强旅游管理合作,推动服务标准一体化、市场监管一体化的进程,共同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的步伐,加强信息互通,共享旅游信息,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