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人教实验版五四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考语文试卷人教实验版五四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5c0de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0

2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三节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0字以内)(3分)

□□□□□□□□□□

22. 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根据下面提示,具体分析这两次的“怕”有何不同。(3分)

①“怕”的对象不同: ; ②“怕”的程度不同: ; ③“怕”的感悟不同: 。 23. 文中第一节文字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五节文字则写城市的“喧嚣”“轰鸣”,这是怎样的写法?这样来写有何用意?(3分)

写法是 ;用意是 。 24. 文末画波浪线句中的“你”指的是谁?其中“从哪里来”说的是过去,“在何处”说的是现在,“走向何处”则指向未来,将这三点贯连起来,你认为作者的所谓“走”路,指的是什么?(4分)

“你”指的是 ; “走”路指的是 。

五. 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

黄土高原是黄河的臂弯,我们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黄土高原和黄河息息相关,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某校同学要开展一项关于黄土高原和黄河关系的专题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来的一些资料,请你研读后,回答25~26题。(6分)

①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② 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到了明中叶,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下百万根。

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大量人口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他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实行屯垦戍边,多次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④ 6000年前,绿色是黄土高原的主色调,那时这里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69%。

⑤ 目前黄土高原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⑥ 唐朝初年施行屯田垦殖,在黄土高原的林牧区垦田数十万亩,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⑦ 清军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华北、江南人满为患,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变林牧为农耕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参天巨木,此时完全成了光山秃岭。

25. 从以上材料来看,从秦朝开始,黄土高原上的森林、草原不断遭到大规模的破坏。试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只写材料的序号)。(2分)

26. 该校有同学认为,古人缺乏环保意识、乱砍滥伐是黄土高原植被不断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你还能概括出两条原因吗?(每条不超过10个字)(4分)

(1) (2)

(二)名著阅读

27.《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草莽英雄形象。请根据下面文字描述,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人名。(4分)

(1) 小名“铁牛”,与宋江交情最好,可是反对宋江接受招安最坚决。他性情急躁,刚直勇猛,而又鲁莽。

(2)话说原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因被权奸高俅所害,刺配沧州,行至野猪林时,又被董超、薛霸绑缚。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林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到九霄云外”。这来人是 。

第III卷(作文题 共50分) 六. 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8. 作文。(50分)

时代的发展呼唤和谐。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增进理解,加强合作;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相互依存,友好相处,繁荣共生。我们能否以友善的姿态,主动地向“他”或“它”问候一声“你好”呢?

你可曾记得那句最朴素的问候——“小平,你好!”寥寥四字,一下子拉近了普通民众和领袖的距离,温暖了中国大地。同样,可将你的问候,送给四季、花草,送给城市、乡村,送给亲友、老师,送给英魂犹在的英雄、擦肩而过的旅人……

请以“ ,你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 填写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 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 字数不少于600字;④ 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I卷共一大题,共27分。

一. 本大题共12小题,4、8、12小题,每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 1. A 2. C 3. C 4. B 5. B 6. D 7. A 8. D 9. D 10. C 11. B 12. D

II卷共四大题,共43分。 二. 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3.(1)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恨别鸟惊心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舍生而取义者也

(5分,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

14. 酒酣胸胆尚开张;浊酒一杯家万里;醉里挑灯看剑(3分,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2分) 16. 能给中国大地带来光明和苏生。(2分)

三. 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7. 信然:确实如此。善:完善。(2分,每空1分)

18. 然而后世没有人能赶上(王羲之)的,或许是他们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吧。(2分)王

19.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并非天生而成,而是通过勤学苦练才达到成熟的。(或“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2分,意思对即可)

四. 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20.(1)形容胸怀大志的人,读书或工作非常勤奋 (2)一唱雄鸡天下白(2分,每空1分) 21. 坏人比鬼更可怕(防坏人应甚过防鬼)(3分,恰切即可) 22. ① 少年时怕的是鬼,现在怕的是人

② 少年时怕鬼一路飞奔,现在害怕只是回头来看 ③ 少年时怕后知道“鬼不可怕”,现在怕后明白“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了”(3分,每点占1分)

23. 对比(比照、衬托)城市的“噪”和山林的“静”形成对比,噪中显静,说明我们只有心静才能自省(3分,第一问占1分,第二问占2分)

24. “你”指的是读者,泛指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作者

这里的走路,指的是探索人生之路(4分,第一问占2分,第二问占2分) 五. 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25. ③①⑥②⑦(2分,错排不给分) 26.(1)重农耕,轻林牧;(2)人口不断增长。(4分,其他说法切合题意即可) 27.(1)李逵(黑旋风) (2)鲁智深(鲁达、鲁提辖、花和尚)(4分,每小题2分)

III卷共一大题,共50分。

六. 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8.(50分)

按照下面标准评分:

说明:

1. 漏写题目扣1分。

2. 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 3.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酌情扣1~3分。

4. 字数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 5. 凡认为内容有严重错误的答卷,应提请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