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型主电路的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设计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基于H型主电路的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设计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58f924af45b307e8719733

武汉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4 总结

双闭环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是接近理想快速起动过程波形的。按照ASR在起动过程中的饱和情况,可将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电流上升阶段、恒流升速阶段和转速调节阶段。从起动时间上看,Ⅱ阶段恒流升速是主要的阶段,因此双闭环系统基本上实现了电流受限制下的快速起动,利用了饱和非线性控制方法,达到“准时间最优控制”。带PI调节器的双闭环调速系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转速必超调。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ASR的作用是对转速的抗扰调节并使之在稳态时无静差,其输出限幅决定允许的最大电流。ACR的作用是电流跟随,过流自动保护和及时抑制电压波动。

本次设计的直流PWM调速系统与由晶闸管相控整流构成的直流调速系统的区别在于主电路和PWM控制电路。至于闭环控制系统,静、动态分析和设计基本相同。在提高主电路驱动能力,完善相应的保护电路后,PWM系统还可用于一般直流电机的调速。PWM调速系统结构简单,省去了复杂的换流装置,因此体积小,成本低,加之采用PIM来完成直流电动机PWM调速控制器,不仅简化了系结构,提高了系统性价比、灵活性、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还可有效克服以往直流调速中谐波大、功率因数低的问题,是一种节能的调速方案,在应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1

22 武汉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1]李仁定.电机的微机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莫正康.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高鹏,安涛,寇怀诚等.Protel 99入门与提高.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李发海,王岩.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王晓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第一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7]王福永.双闭环调速系统PID调节器的设计.苏州丝绸工学院学 报.2001(10):VOL.21NO.5 35-39

[8]张世铭,王振和.直流调速系统.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9]王可恕.IGBT的栅极驱动.国外电子元器件,1996

[10]吴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及其应用.电子与自动化,1994

[11]阮新波,严仰光.一种适用于IGBT,MOSFET的驱动电路.电力电子技术,1996(4) [12]丁道宏.电力电子技术.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13]廖晓钟.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气传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4]H.Grob J.Hamann G..Wiegartner[德](著),熊其求(译)自动化技术中的进给电气 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5]乔忠良.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及工程应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 [16]王馨、陈康宁.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7]韦惟.智能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8]顾德英,张海涛,王铁.神经元调节器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辽宁:辽 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2月19卷第一期

[19]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20]Tjokro S,Shah S L,Adaptive PID Control,Proceedings of the 1985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1985

[21]Tsutomu Ohmae,A microprocessor-controlled high accuracy wide range [22]Speed regulator for motor drives,IEEE Trans.Vol.IE-29No.3,198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