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5343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0

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单元主题(内《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容) 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1.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教学方法 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9、《寓言两则》 2课时 10、《惊弓之鸟》 2课时 11、《画杨桃 》 2课时 单元课时的划12、《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时 分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单元复习 1课时 单元测试与试卷分析 2课时

单元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课 题: 9、寓言两则 备课时间 教学目的: 课型 间 授课时间 新授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幻灯片 生字卡片 两课时 主体设计 复备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叼作业与练习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