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案(元明清)(焦华丽)()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古代文学教案(元明清)(焦华丽)()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9bc149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1

周口师范学院 授课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 程 名 称 教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教研室 汉语言文学 焦华丽 讲师 中国文学史

授 课 专 业 主 讲 教 师 职

使 用 教 材

文学院

教 案(首页)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类 别 任 课 教 师 授 课 对 象 古代文学 专业必修课 焦华丽 学分 职称 4 讲师 总计: 40 学时 讲课: 40 学时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专业班级: 2011级语文教育 共2 个班 使用教材: 使用材版和主参考料 教《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版)朱东润.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本2.要参考书目: 资1.《中国文学史》(第一版)章培恒 骆玉明.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中国文学史》(第二版)游国恩.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对元明清文学的发展线索和规律有较为全面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系统的认知,并能对元明清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教学目标和要出评价。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求 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与审美素质。 课程重点 元明清文学史上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文学流派与风格、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以及戏曲,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 课程难点 教学重一方面是使学生突破阅读作品的障碍,了解元明清文学作品的具体创作点和难点 语境,从而更深入地掌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和创作特色;另一方面,在掌握基础中国文学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先秦文学知识的概括、表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对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能力。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授课章节 授课题目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作 业 第一章 元代文学 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述 专业班级 课时安排 4 掌握元代文学产生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与元代主要文学形式 元代文学产生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元代主要文学形式 元代文学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是什么? 第一章 元代文学 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可以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大约一百三十四年。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早在金代,征服了汉人的就女真人率先汉化,而忽必烈灭宋之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1271年,他以“元”为国号,取《易经》“乾元”之义,表明了他对汉族文明的推崇。忽必烈深知,要巩固元朝的统治,必须用汉法以治汉人。为此,他任用许衡、姚枢等儒生,以宽容和尊礼的态度对待佛教、道教。结果,统治得以稳定。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蒙古统治者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习气,提高了文化素质。 一、元代社会文化背景 1、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 元代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非常突出,蒙古统治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把金国人教学内容 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其中最尊贵的是蒙古人,凡政治、军事上的高官大吏,几乎都由他们担任,色目人次之,南人最低贱。四等人,享有不同的权利,汉民毁蒙人,轻则充军远戍,重则杀头,而蒙人杀死汉人,仅赔偿丧葬费,而且,蒙古统治者禁止汉人执兵杖,携铁器,又挖掘宋赵氏陵墓及大臣墓,企图在精神上彻底打垮汉民,这种民族歧视和高压政策,就使元代文学产生了这样一些特点,摄于高压,作家不大敢直接指斥现实而只能以一种间接的,指桑骂槐式的委婉方式揭示社会,同时,正统的,严肃的传统文学形式不能担负起反映社会的任务,只能用一种非严肃的文学形式如戏曲等反映。 2、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 元代的知识分子的待遇之低,遭遇之惨是空前的,在蒙古灭宋过程中,大批儒生,被掳为奴,即使后来被“解放”,元代文人的地位低下是空前的,元代形同虚设的科举,杜绝了许多知识分子的进身之路,其目的为四民之首所士,在元代却成了一般平民,郑思有《大义略序》言: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谢枋得《送方佰载归三山序》言“我大亢制典,

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几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这样,文人自我位置的失落,使得他们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得不作出反应,同时元代的暴政,又只能使他们走上一条避世——玩世的道路,并在作品中表现其避世——玩世的思想,一方面,社会无情地将文人们逼进平民的世界,平民的生活,平民的情趣,使难以阻挡地进入文人世界,另一方面传统文的精神又使得他们难以真正与平民合为一体,因此,他们在接受世俗生活的同时,又潜在地排斥世俗生活这一矛盾便导致了避世玩世思想的产生,元代文学,特别是散曲中高旷精神与浓厚的世俗气息交融为一体,尖锐的讽刺与深沉的情感,思想的“表面异化”实际上是元代文人在特定的历史现实中失落感与追求意识相交织的矛盾心态的反映。 3、理学的影响 理学可以说是正统儒学的变种,在元代,它是国家的统治思想,理学包括哲学和伦理纲常两大部分,理学家用他们的哲学义理论政伦理纲常,以巩固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理学强调君臣父子关系,提倡修身养性,忠孝节义,对文学必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理学对诗文影响较大,元诗文家主张文道合一,提倡经世致用,使元代散文平易晓畅,而诗歌领域却学唐成风,至于杂剧,理学排斥它却又影响它,其作家作品被理学家鄙视或排斥,但后期杂剧却较多地出现宣扬忠孝节义的作品,说明了理学对元代文学的影响是很复杂的。 4、宗教思想的影响 元朝统治者在用武力维护其统治的同时,也用宗教来麻痹老百姓思想,它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元代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得到了传播,因此宣扬善恶论,人间地狱观,宽容忍让,求仙访得,轮回思想,因果报应思想等对文学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全真教是一种被改新的道教,在元代很流行,他们提倡息心养性,除情去欲,苦己利人,同时也作出了一些拯救生灵,抑制暴虐的义举,得到儒士的普遍赞许,但作为一种宗教,它必然带有明显迷信色彩,如金丹、修仙、醮祭、驱鬼镇邪,对元代作品的出世思想,特别是杂剧中神仙道化剧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5、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 元代农业经济虽然遭到破坏,但由于统治者把手工业艺人都集中到了城市,建立了作坊,发展各种手工业产品,加上中外交通的开拓,促进了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而农业生产相当滞后的现象,在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生活,市民情趣,就成了作家所表现的对象,由于元代特殊的时代现实与文人的地位,市民文学诸如小说、散曲、杂剧、南戏等兴旺发达,而诗词正统文学却相对寂寞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