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94cf28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e

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进入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深入落实“1355”总体发展思路、实施“再造兰州”战略的重要历史阶段,《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全市人民建设未来美好家园的新蓝图,是指导全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至2020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扩大内需重大决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市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显著增加。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由“十五”末的567.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00.39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由18296元增加到32900元,年均增长11%;大口径财政收入由96.13亿元增加到303亿元,年均增长25.81%;地方财政总收入由38.03亿元增加到127.66亿元,年均增长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56.67亿元增加到545.11亿元,年均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59.59亿元增加到660.69亿元,年均增长20.5%,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2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529元增加到14061元,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13元增加到4587元,年均增长11%。

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产业实力不断提升。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形成了高原夏菜、百合、玫瑰、西甜瓜等特色优势产业。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围绕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集群培育、园区建设,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多元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商贸、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三产加快升级,金融、房地产、通信信息、中介服务、物流快递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壮大,商贸物流中心地位显著提高。非公经济发展较快,年均增长20.2%,占GDP的比重达到40.2%。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实施了101个市级新农村试点、61个城中村改造,两个县区、10个小城镇和12个示范点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城镇化率由59%提高到62%。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三个集中”的新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兰渝铁路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线输气管道投入使用。城乡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627亿元,南北滨河路全线贯通,五大出口和南河道整治全面完成,草场街立交桥建成通车,兰州客运中心等工程基本完工,小街小巷治理成效显著, 南山路、深安、元通、金雁三座大桥开工建设。新建农村公路4800公里。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和黄河兰州段污染防治为重点,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市区空气质量逐步改善,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由3.18下降到3.01。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预计全面完成,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西热东输工程稳步推进,预计可形成365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21%,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93平方米。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企改革“393” 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239户企业完成改制任务,8.3万多名职工置换国企身份,209户企业完成资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40.1亿元,盘活存量资产44.3亿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成功发行15亿元企业债券,土地资源市场化运作取得新的突破,土地经营收益达到76.3亿元。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

巩固和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稳步实施。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由1068项减少到328项。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城市公用事业改革迈出新步伐,兰州自来水公司与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兰州燃气集团与中石油成功合作。环卫体制改革和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全面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引进国内资金652.4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2亿美元;外商企业发展到254户,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7.6亿美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年累计投入社会事业建设资金2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倍。城乡基础教育全面加强,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完成66个乡镇卫生院和772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文化兰州”建设不断推进,舞台艺术精品演出、春节文化庙会、农民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五城联创”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初步建立了失地农民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活基本得到保障。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覆盖率达到90%。

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规模层次和水平与部分西部省会城市仍有很大差距;发展空间、资金“瓶颈”问题依然存在;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集中度不高,产业优化升级不快;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不高,城乡差距较大;社会公共物品覆盖面不宽;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创新密集、竞争加剧的时期,发展新能源、低碳环保等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形成广泛共识,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制高点。我国将进入新一轮战略调整期,坚持扩大内需战

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态势。

从政策机遇看,“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注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兰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加快兰州新区建设。国务院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将甘肃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兰州、白银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循环经济基地被确定为全省的特色七大循环经济基地之一,兰州为国家石化新材料产业循环经济试点中心城市。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全面规划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明确提出要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市委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在城区面积拓展和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兰州。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措施,为我市“十二五”时期实现率先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兰州发展的政策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全面实施“中心带动”战略、“1355”总体发展思路和“再造兰州”战略,着力建设兰州新区,打造兰州白银经济圈;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着力创新发展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创建特色山水城市;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把兰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跨越式发展的率先发展区、支持西部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的强力引擎,使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前所未有的提高。

二、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