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笔记 主讲操应长教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层序地层学笔记 主讲操应长教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93f3c4f2e3f5727a5e96209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核心:

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通量(A/S)的变化,相同体系域或者相域中发生沉积物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基准面旋回中所处位置和可容空间的函数。

沉积基准面、可容空间、沉积物通量共同决定了沉积地层堆积、成因类型。 1、基准面特点:

1) 不是一个水平面,而是一个波状起伏的面。是海平面、构造沉降、沉积负荷等因素的综合平衡面。

2) 可在水面之上或水面之下;可在地表之上或地表之下。 3) 不同位置沉积物通量是变化的。

4) 不同位置,地质作用存在差异。剥蚀、过路、沉积、欠补偿(沉积物供给不足) 5) 基准面变化:上升或下降。 2、基准面旋回

地层基准面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固定不变的界面,而是在变化过程中总是表现为向基准面幅度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的趋势,这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和下降旋回,这样基准面一个上升和下降旋回称为基准面旋回。 基准面旋回的特点:

1)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对地层单元进行“二元划分”。上升半旋回记录可容空间由最小向最大单向变化的过程。下降半旋回记录可容空间由最大向最小单向变化的过程。

2)一个基准面旋回是等时的

一个旋回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岩石是一个成因地层单元,即以等时面为边界的时间地层单元。

3)一个基准面旋回的全过程被岩石和间断面的组合所记录

成因地层的半旋回边界—基准面变化的转换面,上升到下降或者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转换面:地层不连续面或整合面。 4)基准面旋回具有层次性

根据地层记录的旋回地层特征,可以将基准面旋回划分出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旋回和长期基准面旋回。每一个高级基准面旋回都是由若干个具有相同地质背景和沉积特征的低级基准面旋回组成。 短期基准面旋回(准层序):

系指成因上有联系的岩石组合。上升半旋回的地层记录以反映水深逐渐变深的相组合为特征,下降半旋回的地层记录以水深逐渐变浅的相组合为特征。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地层记录分为对称性和不对称性。 短期基准面旋回边界:

一般为代表短期基准面下降期地表冲刷作用形成的小型侵蚀面,或者非沉积作用面,或相组合转换面。主要标志:

冲刷面、滞留沉积物;滨岸上超的向下迁移—沉积相不连续;岩相类型及其相组合的变化。

(河道正序;偶尔有反序堤岸亚相) (1)沉积间断面:冲刷充填面

(2)岩相转换面:沉积趋势发生变化的面,上升至下降或者下降至上升;沉积间断相对不发育,可近似看做连续沉积。

(3)无沉积作用面:沉积盆地处于欠补偿状态,沉积物供给近似为零。 (4)沉积相不连续:相带在纵向上不符合沃尔索相律。 中期基准面旋回:

是指在大致相似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成因联系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的组合,包括中期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

上升半旋回:由一系列水体逐渐变深的短期旋回叠加而成。 下降半旋回:由一系列水体逐渐变浅的短期旋回叠加而成。 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

沉积盆地范围内,区域基准面所经历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与其对应的长期地层旋回是以区域不整合面为边界的一套具有成因联系的、相对连续的地层组合。 长期上升半旋回:由一系列代表水深逐渐变深的中期旋回叠加而成。 长期下降半旋回:由一系列代表水深逐渐变浅的中期旋回叠加而成。

(上升时期:升中有降以升为主;下降时期:降中有升以降为主。) 长期基准面旋回的界面(层序界面的特征都是适合的): 界面上下古生物组合、地化特征等差异; 地层产状有差异;

测井曲线、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的异常和差异; 广泛存在的区域不整合。

3、可容空间(A)与沉积物通量(S)基本参数

可容空间:位于基准面之上、地表面之上可供沉积物堆积的潜在空间。 可容空间的控制因素:受控于基准面的变化、地表面的位置、构造运动、机械和热负载的岩石响应、沉积压实作用、海(湖)平面变化的因素。 地表相对应基准面向下运动,可容空间增大,反之减小。

沉积物通量:指某一时间内,接受沉积物的总量。其受控于可容空间的影响。 A/S控制了某一时间内、某一地理位置的可容空间内沉积物堆积速率、保存程度、内部结构(堆积样式)等。 A/S值与沉积作用: A<0,A/S<0,剥蚀; A=0,A/S=0,过路; A>0. A/S>0,沉积;

S=0,A/S趋于无穷,欠补偿。 3、 有效可容空间与沉积物的体积分配

1)有效可容空间:指被沉积物优先充填的基准面相对于沉积物表面位置的所有空间。

基准面的升降控制了有效可容空间的变化,同时控制了沉积物堆积的体积和总量。

基准面下降期,有效可容空间相盆地方向迁移,滨岸和浅海有效可容空间增大,而靠近河流的海岸平原地区,有效可容空间减小,滨岸砂岩沉积体积逐渐增大,海岸平原沉积体积减小。

基准面上升期,有效可容空间向陆方向迁移,近河流和海岸平原地区有效可容空间增大,堆积在滨岸和浅海环境的沉积物体积减小。 (海退时期找大量浊积砂体)

2)沉积物体积分配:是基准面旋回内不同沉积环境可容空间动态变化的结果,是指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大小随地理位置变化,由此堆积在可比较的沉积环境中沉积物的体积发生时空变化。

基准面的变化导致有效可容空间的变化,有效可容空间的变化又决定沉积物通量。

基准面下降期,有效可容空间减小,盆地边缘相带沉积物体积减小,盆地中心相域沉积物体积增加。

基准面旋回期间,在相域内存在不同沉积物体积的过程—沉积物体积分配。 基准面上升时期,可容空间增大,盆地边缘相域沉积物体积增大,盆地中心相域沉积物体积减小。

沉积物体积分配的地层学和沉积学响应:

沉积物体积的变化—A/S值在时间域和空间域的变化。 响应:

1)旋回对称性变化:

旋回对称性是基准面变化过程中上升半旋回时期和下降半旋回时期形成的岩石地层记录的一种特征。

对称性旋回指的是基准面半周期内包含大致相等的岩石地层厚度、相序组合。 不对称旋回则以基准面下降时期堆积的沉积物或基准面上升时期堆积的沉积物为主。

“相”分异作用:

相分异是指保存在相同环境中的相序和相组合由于可容空间的变化和沉积物体积的分配差异出现多样性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

几何形态;相组合和相序;岩石多样性;层理类型和岩石物性的差异。 相分异直接影响了储层的三维空间几何形态、岩性、岩相类型以及储层的连续性